第三章 柳宿
大皇子受伤一事尘埃落定,征伐兴业的北国却无论如何不会接受一个身体残缺的太子。后党渐渐接受了现实,可稍顷便起了扶植六皇子的心思——宁溶是先太子一母同胞。 当朝帝后鸾凤和鸣,育有两子一女,长子宁淳天资聪颖,品貌端正,原是再合适不过的太子,然不巧伤了腿;次子宁溶勇武率直,明朗骄傲,备受宠爱但从不被期待委以重任;女儿惠和年岁尚小,从乳臭未干的娃娃身上倒也还看不出什么。 进入六月,后党相党纷纷来回走动,赵贵妃及其母家也未静观其变,小人物们也伸着脖子嗅闻朝中气味,盼攀上一架通天车平步青云。 宁澜却自请于太庙为国祈福,以弥补外祖战败损兵折将的过错。 时逢渭南大雨,东城被冲毁,死者以千数,漂没万余人,饿殍满野,民相食,相卖为奴婢。容洵被指为钦差协渭南郡守治水抗洪,临行前,却只身前往太庙,宁澜正于客舍抄。 见容洵过来,宁澜不禁关心,道:“大人此去多加保重。” 容洵斜倚在酸枝木几上,瞥了眼佛经:“字很好。不过不求遒劲,但求庄重虔诚。”他抬头,看昏黄油灯下少年的脸,“还是憔悴些好。过几日又雨天转凉,这里清苦,很适合染上风寒。然皇子病中衣不解带,为国为民祈福,可是大德。”稍顿了顿,“待到水灾消停,会有小僧递你一串白珠以作信物,他会告诉你后事。” “这些……”宁澜放下笔,“都是先生的手笔?” 容洵仔细打量宁澜的脸,没来由说了句:“你却更像舅舅。”他拿起镇纸在手中把玩,笑道:“怎么敢领这份功劳,东麓偏隅一白身,手伸到京城要地,殿下太抬举臣的手腕了。” 宁澜不再追问。灯油燃尽,四周皆暗。 “白端为对我说,‘那孩子身上,汇集了北朝数百年的气数,是杀劫俱重的柳宿’。”容洵的声音于暗中响起,“你舅舅在我八岁时看出我弑父的命数,而在临死前,告诉我你的命数。” 他幽幽叹了口气,起身离去。 宁澜的心咚咚狠跳几下,猛得拉住容洵的手:“外祖战死,舅舅病逝,乃至先生前来,大哥落马……这些都是命数?母亲含冤不得申辩,我在这里抄从不会相信的经书,都是命数?” 容洵甩开少年的手,过热的体温让他些许不太舒服:“是,也不是。” “一个人的言行,会以百千种形式于周遭留下痕迹。斑驳交错的痕迹布满行路,又会干扰旁人的未来。这些所有的善举、算计、陷害或是逃离,终会形成巨大的车辙,变成不可忽略又难以拒绝的命运。哪怕不信,气运这种东西也至今扼着你我的喉咙。” 他回头,艳丽多情的眼流露出半分怜悯:“就比如,澜儿,你的母亲,会在冬天来临前死去。” 宁澜的十指攥紧了衣袖。 所有这一切,他可以拒绝但无从拒绝。就如容洵口中的命运,可以不信,但不信之后又能相信什么? 有什么地方松动了。 那时人们还不知道,少年这份对命运的退让、反诘、不满、动摇将长成怎样撼动北朝的力量,而又如何完美地切中了那份他并不期待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