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书屋 - 历史小说 - 大隋主沉浮在线阅读 - 第176章:有难你们当、有福我独享

第176章:有难你们当、有福我独享

    仁寿三年对大隋和周边异族都是风云变幻的一年,凉州之战,对于大隋及至周边各族来说,都是意料之外的变故。那场突如其来的大战、以及出人意表的结果,让大隋王朝少了三十多万强敌,这场实实在在的战争和战绩,也令大隋威名和雄风更胜以往;而对于东西突厥来说,则是损失三十多万有生之力,双方都继承不到步迦可汗“遗产”,实力自然也都远比史上的东西突厥弱小。

    不过真正令吐谷浑、高句丽这些与大隋关系不好的异族担忧的不是大隋完成了北方战略,如果大隋此时穷兵黩武、积极备战,吐谷浑和高句丽不会太担心,过刚易折,若大隋继续征战,一来会引来四周异族联手,二来对大隋内部也是一个巨大的压力。

    如果大隋此刻继续积极备战,准备来年再打一场大战,妄想征服四塞,拥有地利优势的吐谷浑和高句丽都会很高兴,因为那样不但是将自己摆在了四周各族的对立面,甚至从内部就能自己毁灭,如果大隋完了,那最大的得益者自然就是他们这些实力强大的国家,以高句丽的实力,完全可以轻易将辽东收入囊中,同理,吐谷浑也能以当前的实力占据河西走廊。

    然而事与愿违,大隋在打赢了步迦可汗以后,只是命杨集在边境与吐谷浑对峙,这种上不下、下不下的局势,令吐谷浑之十分恼火、被动。

    而凉州,在经过一年的动荡和波折,也慢慢归于平静,年关将过之际,除了瓜州总管麦铁杖频频出击鄯善之外;腹心之地,随着隋军占据有利制高点,大隋和吐谷浑默契对峙在前沿阵地,并没有发生什么不友好的举动。

    但灾民、难民、失去百姓的大量涌入,却使凉州享受不了什么战争红利,反而使穷得连柴刀、镰刀都没有的凉州变得更加严峻,不过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这些灾民对于凉州只是一时之忧,只要艰苦几年时间,必将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

    更让杨集兴奋的是,在交州坐镇的刘方应他要求,以高价从南方的林邑国买到十石占城稻稻种,前不久一并送到了甘州。

    占城稻又叫早禾或占禾,属于早籼稻,具有高产、早熟、耐旱的特点,不仅适应性极强、不择地而生,而且生长周期短,在炎热地区甚至可以一年三熟,在玉米、土豆、红薯等高产粮食作物还没有被发现之前,占城稻绝对是世上最高产的粮食作物,没有之一。

    大隋要发展、军队要扩建、地盘要实控,要靠什么?

    自然人口!

    而人口依靠什么发展和养活?

    是粮食!

    所以历朝历代以来,人口是衡量国势强弱的重要指标之一,而人口和粮食则是朝廷考核政绩的重中之重。

    现在还不具备跨越太平洋前往美洲的条件,所以占城稻就是提升粮食产量的唯一杀器。

    只要河湟地区、河西走廊、庭州等地都种上占城稻,杨集有信心让凉州百姓在三年之内自给自足,并使衣食无忧的凉州之后出现人口猛涨的趋势。等到东北、华北、黄淮、江淮、汉江、成都等等土地肥沃、灌溉方便的平原都开发出来,种上占城稻,大隋的粮食基本无忧。

    须知道此时的江南并未完全开发,尤其是两湖、岭南一带更是烟瘴肆虐、野兽横行的原始地带。而云梦泽也在一年年缩小,湖水退去之后露出的土地异常肥沃。

    要是把江南、两湖和岭南再开发出来,只要不是太糟糕的年景,基本不会出现缺粮之忧。

    杨集这段时间又有些无所事事了,他见多识广,而官员们受到思想上的束缚,眼界比较狭窄,他们认为的难题到了杨集这里,几句话就能解决干净。他除了每天两个时辰待在军营,大多数时间就是新建的凉州大学和府中的的印书院跑。

    凉州大学是杨集和总管府属官根据凉州实情,搞出来的学堂,本来在教育的设想之中,凉州将门兴办四门学、县学、州学三学,但凉州大地不但师资力量不足,便是学子也不多,四门学和县学还好说,但各州的州学如果开设了,恐怕每个州的学生恐怕没有几十个人,面对这等实情,如果每个州都开州学,纯粹是对资源的浪费,于是经过大家商议,在第一批县学学子尚未毕业之前,州学暂时不用办,把具备入读州学的学子统一到甘州的州学来读,如此一来,凉州大学应运而生,而如今杨集执掌凉州大学的,便是名满海内的大儒刘炫、刘焯。

    当然,最重要的不是这个,而是凉州大学开门当天,凉州总管府属官代表推崇法治的人群与代表儒学的刘炫、刘焯,就以法治国还是以德治国展开一场声势浩大的辩论。

    那是年后二月初二发生的事情,由于朝廷事先配合在大兴城各坊公告墙张贴这场辩论的简报,使不少名士、文士冲着二刘名头,纷纷从关中奔赴甘州,参加了这场大辩论。

    以往杨坚虽然也召集天下大儒召开大辩论,不过辩论的内容都是儒家经典义疏,为“万法归一”做准备,而这一次却是上升到了法治、德治的层面,不仅与儒法两派有关,而且与治国方针有关。故而这一场辩论举世瞩目,堪称百年来最精彩的一场辩论。

    二刘这一方执德治主张,引入了董仲舒“独尊儒家”的思想和观点,并旁征博引的将儒学对历朝历代的贡献阐述了出来;而执法治的总管府属官这一方,却是以先秦之时商鞅变法为例,说明了法治给秦国带来的好处,同时又以推崇法治的大隋王朝为例,阐述法治给盛世大隋带来的好处。

    其实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之争由来以久,谁也说服不了谁。学术界的大师其实都知道谁也离不离谁,但很多时候出于个人、家族、得利势力考虑,往往为了反对而反对,最终谁也不服谁、谁也不认同谁。哪怕我辩不过你,可我就是不服你,你谁如何?

    但是凉州大学广场上的辩论却很理性,虽然谁也赢不了赢,可最终却辩出了以德治心、以法治行的结果。

    大家认为德治思路偏执于对个人道德的教育,使天下人变得自律,以劝导力、道德观、个人荣辱观、名利观来影响和提高百姓的道德觉悟,以左邻右里的舆论来约束百姓的行为,增强道德责任感,使百姓意识到,自己如果不能履行道德义务、违反道德要求,就会受到舆论谴责和天下人批评唾弃。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人的性情和行为,改善风气,最终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但是太过理想化,毕竟没有那么多道德圣人,如果没有约束天下人的规则,如何得了?

    而法治是以行当的方式,给所有人树立一条警戒线,让人们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只要不过界,那么律法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但是法治的前的提是有律可依,其次是要保证官员队伍廉洁、保证监督机构公正,比起德治,法治投入惊人,但同样,取得的成绩也会同样惊人。

    德治是内在约束,法治是外在控制;德治是高度行为倡导之治,法治是低度行为规范之治;德治教化之治,法治是国家强制之治……

    德治令人们多了廉耻心,减少犯罪案件的发生,而法治是以暴力的方式,强行把想要罪犯的人拖回来,只有德法结合、德法互济,方能令人们从内心、从行为上,不去想要犯罪。

    这样一个不是结果的结果,无非就是把“内儒外法”明朗化而已,对于大隋王朝没有实际意义,但是却把凉州大学、拥有数量众多书籍的大学图书馆的名声打响了,令不少名士涌向甘州,在大学之中教书育人的夫子。

    同时因为有二刘大儒坐镇,也使许多求学困难的寒士纷纷涌来甘州求学、阅读书籍。

    寒门可不是真的穷人,寒门是家有资产的地方豪强、地主老才,要么就是新崛起的暴发户,最不济也是富农、富商,这些人不是没钱,而是没书。

    寒门士子求学之路可谓是坎坷之极,他们为了能够求学,不得不承受世家子弟、所谓名士不屑的目光。但是寒士却又只能乞求高高在上的世家门阀才有书可读、有师解惑,而这些人未来出人头地之后,往往会想着融入世家门阀这个圈子,利用世家门阀的力量来升迁,而非站在世家门阀的对立面。如此一来,世家门阀便发展了巨大的利益集团,强大到了可以灭一朝兴一朝、干掉一个皇帝再扶持一个皇帝的地步。

    对于身为皇族子弟的杨集来说,这种掌控了社会资源、教育资源、出仕资源、升迁资源的利益集团,不仅是大隋最不稳定的因素,同时也是阻碍社会进步的绊脚石,正因为他们把控了教育,使许多本该可以通过学习,而推动社会前进人才与草木同朽。

    活字印刷术,以及研制出来的新纸,不但减少学习成本,也能让许多寒士闻所未闻的书籍廉价的出现在大众面前,寒士有了内容丰富的廉价的书籍读,终有一日能把世家门阀对书籍的垄断生生打破。

    世家门阀不可能看不到这点,一旦这种书籍出现,推广者必将遭到无情打击,皇帝也护不住!这也是杨坚当初再三叮嘱杨集,让他即便研制出廉价新纸也不能居此盖世奇功的原因所在。

    时至今日,杨集还不敢推广出去,只能印刷一些普通的书籍放在凉州大学的图书馆,提供求学寒士阅读,毕竟这是官办学校,能够拿出这么书籍也正常,世家门阀也会把这些书籍的来历归咎到杨坚头上,而不会想到杨集已经解决了纸张昂贵、书籍昂贵的问题。

    等到图书馆的名声传得更响、更远,拥有两大名儒坐镇的凉州大学,必将成为寒士求学的圣地,使大量人才向凉州聚集。

    “你们以为活字印刷术如何?”杨府之中,杨集微笑着看向宋正本、郝瑗、薛举、李大亮这四大心腹。

    “若是将此物公告天下,可收天下寒门之心。”宋正本叹息一声,苦笑道:“寒士求学之路坎坷,我是深有体会的,有时候不是寒士天赋不好,而是求学无门。运气好的人,会遇到像二刘先生这种品德高尚、有教无类的大儒,只要有人愿学,他们都肯教。但这样的大儒又有多少?又能教多少人?更多大儒名士多是沽名钓誉之辈,这种从世家门阀出来的大儒,可这一类大儒对寒士深怀戒心,根本不会传授高深的知识。”

    “不过对于学了基本知识的寒士来说,难的不是夫子,而是书籍。蔡伦造纸已经有很多年了,但这么多年,书籍依然少之又少。为何?一是没有活字印刷术这样方便印刷术,二是书籍都掌握在世家门阀手中。就算是世家愿意借书给寒士抄,但一本论语就得抄几天,若是其他典籍、注疏也抄,一辈子就过去了,所以纸虽然让寒士多了起来,但也有限。如今这活字印刷术一出,天下向学之人还不趋之若鹜?但是这贪天之功,我认为公子不能要,否则便成为全天下的世家门阀之敌。”

    杨集点了点头,皱眉道:“我知道我不能贪这功夫,但如果秘而独享,对天下没有半点好处啊。”

    “活字印刷术说白了,就是用一个个印章组建成文章、句子,然后印出书籍。说开了,并没有出奇之处。”宋正本笑着说道:“公子可以将这方法广而告之,让天下人共同承受世家门阀的压力。当这法子传遍天下,我就不信世家门阀敢与天下人为敌。”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宋主薄此法不错。”郝瑗笑着说道:“这活字印刷术公布了出去,有利可图的大商贾必将纷纷印书贩卖,此举看似便宜这些大商,但公子掌控了价格低廉的新式造纸术,一样在价格方面占据上风,使那些书商的书籍卖不出多少。而有了这些书商掩护,公子可以放心大胆的把大量廉价书籍投入到集市之中,只要差价不要太过离谱,世家门阀根本察觉不到公子身上,如此三年五载之后,将会使无数寒士成为有用之才。”

    “好办法,就这么办。”杨集大赞。若是他迫于世家门阀的压力,不将活字印刷术推行的话,那等于是把寒门乃至大量求学之心之人摒弃在学习的大门之外,但如果公布出去了,杨集大量印书也不是另类之人。

    虽然书籍多了,会使许多人可以买书在家读,而不来甘州学习;但是皇宫秘书省有藏书三十多万卷、七万多类的图书,如果把这些书籍印出副本,并搬一套来凉州大学图书馆,一样可以凭借丰富的藏书量吸引人才。碧海思云的大隋主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