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书屋 - 历史小说 - 明末大寨主在线阅读 - 第六百五十四章 官员再学习

第六百五十四章 官员再学习

    片刻的和平对于大乾来说,真的是弥足珍贵。

    楚行在忙碌中,跟内阁的大臣们以及户部的官员核定田税的具体数据,

    审核他们拟定的公署、民会和票行相关章程,忙了好几天,两班倒的楚行睡眠严重不足,今天这会议,他着实有些辛苦。

    陈明遇正在缮录江阴县实征收钱粮数,该县实征银粮地,也就是税田,大约为十二万亩,征银六千两左右,因为该县很早就按照要求,施行丁随粮走,又有一千两出头丁银摊入,这就是七千两,另外还征粮食五千石,以前都是被县里折色算银,大致是四千两,算起来正税就是一万一千两,江阴县的正税基本是南直隶平均水平。

    这个数字衙门都有,陈明遇原就是明廷的官吏,工作经验丰富,填起来毫不费劲。

    可在县衙实征一栏,他犯了踌躇,他知道之前收了多少,但他拿不准新朝的态度,毕竟县下实收,就是一县经费,同时也是县官自己的小金库。

    照实写吧,朝廷那么缺钱,万一大王眼红,给搜刮了过去,怎么办?

    少写吧,万一朝廷按照这个数字核查,以后自己少不了要吃苦头。

    他环视左右,发现不少人也跟他一般犯难,江阴县所收常项是火耗、契税、牙税、市税,但这也只是明面上的,实收的时候还要加浮,这部分加起来已经超过正税。

    至于商人胥吏民人的各类孝敬,一年又得上万,这都是不主动伸手就有的,除开应付自己的差事,孝敬上官和府宪衙门,一年落下三五千两银子,那是绝顶清官……

    眼见陈明遇的笔在县衙实征栏停下,眼珠子滴溜溜转着,好友阎应元嗯咳一声,低低附耳道:“莫想多了,照实在数字来。”

    阎应元参加过之前的定策会议,各县实征银钱数字也早由各个渠道被楚行掌握,如今楚行要这些知县再写一遍,不过是看他们踏不踏实。

    照实写的未必可靠,不照实写的,不管是有心还是无心,都不可靠。

    得了好友的提醒,陈明遇心中有数,老老实实填好了数字。

    这一项完成后,户部官员就开始忙活了,核对数字,标注问题,然后再将各县领受的田税数字发下,陈明遇一看,两眼差点一黑,两万一千两!

    这新朝太狠了吧,真要把地方杂派全卷上去?

    陈明遇是不敢发话,可有不少知县却忍不住叫苦了,朝廷要如此重压州县,他们这些县官就算无心贪吝,也要为县治考虑,大胆的人更是当堂出声。.

    “大王昔日与百姓言明,要让民人勤劳即能得富贵,善良就能行天下,张某愿为这新立大乾效力,正是受此言感召。却不曾想,今日亲见,大王治政,竟是比明廷还要苛酷!张某虽卑渺,却不愿助纣为虐,大王在上,张某告辞!”

    一个人起身拂袖,慷慨陈词,脚下却没有动,看来是做好了被周围虎贲禁卫拿下的准备。

    张家玉?

    楚行之所以认出他来,是因为此人是个面如冠玉的大帅哥,精通经文诗词书画,擅长击剑,在家乡有任侠之称,认识许多乡野草泽土豪。

    后通过科举加入的大乾。

    楚行一眼就相中了他的帅气!

    此人现在不应该在实习期吗?

    刘必显在楚行耳边小声说道:“此人实习期做的非常不错,如今大乾缺地方官,便将他调到常熟县做了知县。”

    县事的调动,楚行肯定是签章认可了的,可他哪里记得那么多,必须得人提醒。得知这一番来往,楚行感觉这个张家玉还真是一腔赤诚,可用。

    “当庭呱噪,质疑国政,降一级任用!”

    楚行悠悠说着,然后见堂下众人,包括张家玉都是茫然,暗道自己这小小幽默还真是无人能懂,讪讪地摸摸鼻子,话入正题。

    “这个数字是把以前的正税杂派,都含在里面了。让你们看这数字,也并非给你们下钱粮定额,而是让你们清楚治下一县民人的实际负担。从今往后,你们县官,再不管课税之事。”

    这句话像是凛冽风暴,还裹着两个风眼,众人刚被第一个风眼,也就是所有课派都以此数字为限而震惊,接着的第二个风眼,说什么县官不管派课,更是让众人差点晕了过去,都恨不得掐掐自己,想确认是否正在梦中。

    张家玉无力地张合着嘴巴,好半天才艰辛地开口问:“那我等县官,是要做什么?”

    赛八仙站了出来,官府下乡,调理县官职责,已经预定由他主事。

    “明日开始,你等县官都要上课,将县官所管之事,一一学来,到那时便……”

    楚行挥手止住赛八仙,此时说个大概,也能让大家心里有数。

    “在此我先简述,你等县官,就是要当好这一县的父母!”

    自秦之后,县官就是历朝最基层最重要的亲民官,“父母官”的比拟根深蒂固,楚行扬起这面熟悉的旗帜,众人却还是不懂,这不跟以前一样么?

    “未闻有抽榨儿女脂膏的父母!”

    楚行淡淡说着,现在当然不可能指望民选地方官,但从权税层面分割地方官职责,让他们专心于政事,却是为这个目标奠定基础。

    “父母是怎样待儿女的?供吃供穿,言传身教,助其心正行端,扶其自食其力。民与官自然有所不同,民本就自食其力,反是官要靠民供养。但小民识短心浅,正如未成年之儿女,须得你等县官,尽心于教化之事,助其各展所长,谋食安居,这才是父母官!”

    “昔日历朝,让县官一面派课,压榨小民,一面教化,为小民谋福,这二事南辕北辙,逼得县官只能顾上一头。如今让你等县官不管派课,只专心为小民谋福,做好一县父母,此事,你等愿行否?”

    楚行“苦口婆心”地唠叨着,当然他这话也有粉饰的成分,县官还是要管派课的,比如跟县民会周旋田税总额,监察本县完税状况等等,但确实不再管具体的征税事务。

    听了楚行一番话,堂中诸人只觉心胸涤荡,这新朝的县官,竟然是个专挣贤名的闲官?

    张家玉深吸一口气,大声道:“张某愿行!”

    他很激动,原本已经失望透顶,现在看来,竟然是没搞明白新朝的路数!

    楚行朝他笑笑:“你作不成县官了……”

    张家玉和众人都是一愣,心想大王也真是小气,当场就算账。

    “你去管常州府一府的知府,只是刚才你当庭呱噪,就给你降一级,从四品。”

    楚行的小小捉弄终于显效,众人又是羡慕又是好笑,噗哧之声不绝于耳,张家玉是又尴尬又感动,再不多言,一揖到底。

    接着这些县官又转了心思,听楚行这话,他们地方官的品级,还是沿用伪明的设置?那么俸禄呢?如果还是沿用之前的俸禄,又不让他们管课派,那么这官可真是苦官了。

    见众人脸上又浮起忧虑之色,赛八仙很懂他们的心思,嗯咳一声,代替楚行开始简述。

    改制大乾的县官,本质是一个和事佬,外加引领一县发展的规划师。

    首要职责是调解中央、地方和县民之间的各类矛盾,其次是规划一县发展,为民人谋福扩展空间,考察他们业绩的指标,也从钱粮是否足,刑罚是否少等等,转为类似“安居率”、“就业率”、“物价水平”等等指标,这一套东西,自然有一批山东来的老官员来制定。

    楚行不仅将课派之责从他们身上转移到民会、票行和县丞下的户房到中央的户科,还将刑罚之责也从他们身上剔除了。

    对比历代主责就是钱粮和刑名的县官,他们这县官,还真是有名无实,这实际是楚行在奠定日后分权社会的基础。

    当然,由此一来,“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也就成为历史,毕竟县官手上的权大多被事务官分割掉了,

    楚行当然不会学着朱元璋那样,要求官员都当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至少得让官员们衣食无忧。

    与此同时,因为官吏一体,那就得给原本的吏员留出足够的上升空间,让他们不再拘于一地一职。

    所以这大乾新制后的县官,品级定得很高,原本明清的县官一般都是正七品,而大乾县官则是从六品起算,最高能到正五品。

    从六品县官的职俸定为每年二百两,二十两为一台阶,正五品为二百六十两,不再发禄米。

    “县官不必再担负县衙杂支,甚至也不必聘请幕友,这二百两足矣花销……”

    见堂中诸人眉来眼去,显然是有所顾忌,觉得这点银子不够开支,赛八仙如此提醒着,然后丢出了另外一块蛋糕。

    “这还只是职俸,诸官另有禄俸,本朝待士大夫将如宋时,诸位自可心中有数。”

    赛八仙这话说得众人都是心头一振,要学大宋!

    那么这县官就只是差遣,他们还有食禄本官!

    这一套正在酝酿中,大乾当然不会学宋朝,搞什么叠床架屋,但职务、品级和散阶分开,未来还有封爵,这几项分立,配合监察体系的完善,加上更细致的分权,贪腐状况将会限制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

    第二天,张家玉等人开始上课,大致听明白了县官所主之事后,心中再度震撼难平,意识到这大乾新朝,竟是要行绝古烁今之政务改革。

    以县官为载体,楚行这一套地方政务改革,让昔日浮在表面的文官感觉自己被压进了土里,沉在水下的吏员们感觉被挖出来曝光烈日。

    原本重点是摊丁入亩,却扩展为官府下乡,官吏一体,权税分离的大行动。

    整套措施的核心思想是三点,一是引入民会,一是引入票行,从政府层面看,这两策都是降低征税成本,提高效率的措施。第三点则是靠官府下乡和官吏一体,让政府能深入到更细的层面,来推动发展,调控社会。

    “哪里来的那么多人?”

    这是张家玉最大的疑惑,每县官员一二百人,全省两万,哪来那么多读书人当这些官?

    “每县吏员不下数百,择其善者而任,足矣。我也知根底,吏员出身微薄,世代盘踞乡里,以权榨钱,品性堪忧。但此策是将吏员拉出潜地,也给他们一个做官的前途,摆在明处,总是比过去强。而且新朝初立,威慑甚重,小人也不敢太过放肆。待时势成熟,其他读书人也不得不投身而入,自不必忧虑无人做官。”

    赛八仙的解答很周详,张家玉和众人的担忧也消去了大半。

    “县下诸事之费,若是都靠民会来筹措,万一民会推诿抗税,一县之事不就荒废了吗?”

    张家玉接着问,这个问题赛八仙心里也没底,找来了负责推动民会建设的寇烈。

    “你等县官,就是要向一县之民的代表,也就是民会说明,如何才能让乡境安宁,农桑兴旺,民安各业。比如造桥修路,比如守望相助,都得靠你给民人解释清楚。期间种种技巧手段,最好多向商人学学,学会把你们对一县之政的构想卖出去,让民人出钱来买这理想之政。”

    寇烈开口就是商人调调,张家玉等人听得又是皱眉,又很有感悟。原本历代县官,也都有这一职责,可惜更重要的职责是收税,现在专心于此,还真是可大展拳脚的舞台。

    “你们是幸运的,你们是最早一批政务官,以后的政务官,那都得在事务官上磨砺几圈了,才能坐上你们的位置。”

    寇烈露了底,其他的官员都是各管一摊专业事,县府这些主官都是要周旋各方的,用以前那种光读圣贤书,没有实际从政经验的书生,根本就担不起这职责。

    听到这话,众人都面有得色,这就是早从龙的好处。

    时光荏苒他,这帮县官依旧在扬州府苦读,各路人色都来讲课。

    陈启新是讲未来的政务运作流程,赛八仙是讲如何在乡镇区组建基层官府,寇烈是讲如何组建民会。

    黄宗羲被抽调过来,在将如何推动县级学府的建设,吴又可夫子讲解如何建设推动县级医疗卫生体系。

    李宗为讲解改造伪明汛塘体制,将驿站和汛塘分设为民驿、军驿和巡驻内卫体系,如何操持具体的保境安民的工作。

    张家玉这帮知县脑袋被洗得七零八落,只能一个劲地猛记笔记,后面再慢慢消化,得亏大多数人都是吏员和末官出身,经得起煎熬,换作其他书生,还真是坚持不下去。

    楚行看他们辛苦,便给他们放假一天,张家玉这个已经定了署常州府知府的幸运儿,就成了“知县班”的领袖,被众人怂恿着领去了扬州府出名的醉仙楼,要好生享受一番。

    醉仙楼的老板是虎贲军的退役士卒出身,虽然不怎么把这帮县官放在眼里,却很尽职于生意,恭敬地引到雅间,还展布帛求众人的墨宝,凑成一幅“百县醉仙”,乐呵呵地挂到酒楼正堂。

    可让张家玉撅胡子的是,他们这几十号县官的墨宝凑起来,却只能换得餐费六折优惠的待遇,真是太抠门了。

    老板微笑再一指,众人都没声了。正堂里挂着其他人的字,赵汝才的,刘必显的,赛八仙的,寇烈的,大乾新朝大员的墨宝满墙都是,甚至还有楚行的。

    “醉仙楼,味道好极了”,这俗到极点的题字,外加只见骨不见肉,如钢筋铁条般的字迹,让这帮知县对酒楼老板服气的同时,心中也生豪气,起码他们的文采和书法,总还是强过大王……

    琴声悠悠,雅间里,几桌县官推杯换盏,一边用酒液按摩已经发麻的脑袋,一边憧憬着未知而奇妙的未来。

    “伪明一个劲儿的给老百姓加税,想尽一切办法把老百姓口袋里,嘴巴里的钱粮抠出来,咱们家大王这一套连环招,不仅不给百姓加税,还给百姓找了一群老妈子。”

    陈明遇大舌头叫道,众人都下意识地点头。抛开楚行在官府之事上的作为,就赋税而言,大乾对待百姓真的比伪明要强一百倍。

    “百年之后,我等人人都是贤名留史!”

    张家玉心潮澎湃,直恨不得马上回到官府,开始展现身手。

    “百年……希望这大乾新国,真能有百年……”

    有人似乎不那么乐观,这么低低叹着。

    “这仁政能一直推行下去,天下垂手可得!别说百年,三百年都可期!”

    张家玉沉声说着,其他人点头举杯,原本他们投奔新朝,为的也就是个出路。

    大多是吏员出身,也不在乎什么正朔不正朔,没指望什么百年,更没想过三百年之事。

    可这几天被一通洗刷,眼见自己跃然而上的是一个绝大舞台,竟也生出了与新朝同进退的心思,开始盼着自己所效力的新朝真能得华夏正朔。

    “就我们知道不行,得让天下都知道!不仅是我大乾治下一地,就连伪明之地,也最好能人人皆知,好好臊一把那崇祯老儿!”

    陈明遇带着三分酒气,拍着桌子嚷道,张家玉等人没有多想,呵呵同笑,雅间的门忽然被人撞开,一个身影冲进来,酒气冲天,径直朝众人咆哮出声。渤海郡公的明末大寨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