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第60节
这突如其来的问亲催婚,叫裴少淮一愣。 前世,他自知身患罕见病症,活不长久,故此不敢贪恋情爱,耽误了她人。这种克情克欲的习性似乎延续了下来,潜移默化影响着他这一世。 他身处大庆朝,又是出身勋贵门第,这个年纪确实该考虑婚娶了,但裴少淮潜意识里尚未把这件事提上日程。 裴少淮应道:“学生今年刚十五岁,家中父母尚未替我定下婚约。” 张尚书上下打量裴少淮,才想起眼前这个身姿挺拔颀长的青年确实才十五岁,遂笑着言道:“是本官心急了,你如此年岁便能夺得解元,必定把心思都放在了功课上……善,晚些成婚也是好的。”没有把原想的那番话说出口。 因为张令义最小那个女儿已经十七了,比裴少淮大了两岁。 若是说出口,叫门生为难,反倒不美。 张尚书又提点裴少淮道:“太仓州原是军中卫所,长期由军卫辖管,十几年前才转隶为州,不是个容易治理的地方。” 裴少淮了然。 太仓州这个地方,东临沧海,位于扬子江入海口,往北是南北大运河,位置特殊,是兵家必争之地。又位于苏州府辖内,与扬州府、应天府等地临近,文风颇盛。 是个好地方,却不是个好治理的地方。 “南下太仓州以后,遇到不得其解时,但有本官能替你解惑的,你只管来信。”张尚书道,“太仓州兵强民弱、兵丁入寇的问题由来已久,历任知州每每畏手畏脚,甚至视而不见,只求顺利度过任期……裴大人若能治理出成效,兵部必定如实上奏请功。” 既然求婿不得,张尚书干脆另辟“蹊径”,给门生卖个好。 治理好太仓州,于兵部、于裴家都是好事。 “学生回去必定转告父亲。”裴少淮道。 张令义知晓裴少淮兵家见解独到犀利,一时好奇,多问了一句:“依你之见,太仓州兵强民弱,当如何治理?” 裴少淮应道:“大庆朝内,军卫、军屯何其之多,向来都是军户羡慕民户,太仓州则恰恰相反,无外乎是当地军户比民户过得好罢了。” 张令义颔首道:“一针见血。” 待裴少淮告退后,张令义在庭中踱步,想起裴少淮所说的那些兵家见解,又想到他品行俱佳,愈发觉得求婿不成十分可惜。 他心里总觉得自己似乎哪里疏漏了,考虑不周全,但一时又拐不过那道弯。 半晌,才反应过来——当不得女婿,不是还可以当孙女婿、外孙女婿吗?过几年,年岁整整好。 可惜了。 …… 赶在岁末成婚的,不止陈行辰。这日,江子匀亲自上门送喜帖,对裴少淮道:“农家婚礼简办,略备几桌茶水酒菜接娘子进门,特送帖告知淮弟一声。” 裴少淮高兴接过喜帖,贺道:“恭喜子匀兄。” 江子匀主动介绍道:“我娶了恩师家的第二女。”两人自幼相识,谢二娘对江子匀是有情义在的。 “草屋几间,家徒四壁,上有祖母,下有弟妹,这么个烂摊子……我本想等几年再娶二娘进门的,免得她嫁过来吃苦头。只是秋闱之后,总有媒婆上门,拒也拒不完,二娘见了总是心忧,我也不好再拖下去了,免得让她心里没底。”江子匀说道,又叹息,“这世道果真是只问功名,不问寒窗。” “子匀兄能坚守本心,令人敬佩。”裴少淮道,又宽慰江子匀,“谢家二娘看上的是子匀兄这个人,想来未必在乎一时的辛劳,夫妻同甘共苦也是美谈。” 一个农家举人,其实是很受京都小官小富人家待见的,江子匀若是再进一步,过了会试,娶个有门第的庶女,也不是没可能。 由此可见,他是个重情重义的。 江子匀知晓裴少淮要去江南游学后,有些伤感,言道:“淮弟此一去,务必保重身体。” “谢子匀兄关怀。” 江子匀前来送帖,本想着只是告知一声,没成想大婚那日午后,裴少淮穿着一身朴素的蓝袍,真的来了。 冬日大雁已南飞,要买一对鸿雁最是不易,江家用一对麻鸭替代,裴少淮特意送来了一对鸿雁。 小院门口,江子匀的族叔替他迎客,不曾认得裴少淮,遂问道:“请问贵客是?” 裴少淮笑道:“江老爷的府学同仁,姓裴。” 长舟递上贺礼,那位族叔见裴少淮年轻,高喝道:“府学同仁裴少爷来贺,贺鸿雁一对,纹银二两。” 江子匀闻声不敢置信,又带着欢喜,匆匆从院内迎出来,果真是裴少淮,道:“淮弟!” 江子匀凑到族叔耳畔低声说了两句,那族叔脸一红,赶紧改口喝道:“府学同仁裴老爷来贺——”竟然是比江子匀还要年轻的举人老爷。 裴少淮上前作揖,道:“祝贺子匀兄新婚。” “荣幸荣幸,蓬荜生辉。”江子匀领裴少淮进去,叫人看茶。 迎亲归来,晚宴时候,江子匀借着些醉意,前来与裴少淮饮酒,连饮了三杯,攀着裴少淮的肩膀,言道:“从泥田里走出来的,总是一边手里捧着书,一边对泥腿遮遮掩掩,生怕被人看轻了……与淮弟相处,总是十分坦然无拘,我视淮弟为知己兄弟,我再敬淮弟三杯。” 裴少淮也回了三杯,道:“从前低着头,可以把路走好,往后仰着头,则可以看到日月,子匀兄必定能有一番大作为,我亦视子匀兄为知己。” 被人轻视时,只需低头走好自己的路,总有仰头追风的时候。 酒过三巡,作别。 …… 年关愈来愈近,裴少淮留在京都的时日不长了。 这几日,他留在家中静心,作了数篇文章,几易其稿,最后挑了两篇见解最犀利的,誊抄之后,最后落款“北客”。 其中一篇名为《民富而教》,开头就引了孔老夫子的“民富而后教施”、“人存而后政改”这两句话,以此为破题,随后深入论述要“先治民”还是要“先教化”,针砭眼下某些州县的官员,大肆兴建州学县学,以此作为自己的教化功绩。 此弊端在镇江府丹徒县最是凸显。 岁末时,南直隶众多老学究联名上书镇江府知府,赞颂丹徒县任知县重视学子教化,下了大力气修建了两座县学,并诚邀各方名师,授以厚礼,将全县学子收入县学,让他们安心读书。 希望知府记任知县教化功绩。 然则,也正是这一年,丹徒县遭了水患,半数良田被淹半月,岁末收成减半,有些受灾严重的百姓被迫流离。这件事却鲜有人知晓,丹徒县的读书人、教谕视若罔闻,全是与己无关的态度。 裴少淮遂以“民富而后教施”破题,写了这篇文章,他只字未提丹徒县,但又全篇都在贬骂丹徒县的官员、教谕。 他将两篇文章装进信封中,叫来长舟,吩咐道:“同以往一样,叫驿站送至南直隶苏州府东林书院的崇文文社。” 集天下有才之士的真知灼见,以文会友,交流学问,由此形成的小群体即为“文社”。 大庆朝科举当道,文教正盛,文社自然也随之流行起来。 北直隶最出名的是古井文社,而南直隶最出名的是崇文文社,自裴少淮打定主意要南下游学,他便开始向崇文文社寄稿。 长舟笑道:“古井文社向少爷邀了好几次,也不见少爷送篇文章过去,反让千里之外的崇文文社得了便宜。” 裴少淮无奈,打趣道:“既然要南下,不免要先投几块敲门砖过去,振振自己的士气。” 倒不是他惜墨不肯给古井文社写文章,而是古井文社在京都城里,他掩不了身份,文章一出,少不了被某些不良用心的人剥文曲解,再宣扬出去,给他扣些莫须有的帽子。 “小的省得了,一定给少爷办妥。” 半日后,长舟归来,还同往日一样,替自家少爷收拾屋子,送来膳食,做事又机灵又细致。 长舟把少爷要的书取来,送到少爷案前。 裴少淮将毛笔搁在镇石上,暂且停下,喊了一句:“长舟。” “少爷,怎么了?小的拿错书了?” 裴少淮摇摇头,问道:“你那两进的小院子,已经有着落了罢?” 长舟擦拭桌椅的手定住了,几息之后才低声应道:“嗯。”他明白少爷的意思。 裴少淮已经做好决定,说道:“那明日便去一趟宛平县衙罢,这么些年,辛苦你了,你也该叫回自己的名字了。” 长舟比裴少淮大六岁,过了年就二十二了,该放他出去成家了。 长舟本名张长炎,被选中伺候少爷后,裴老爷子嫌“炎”和水相冲,特给他改名青筏,取竹筏跟随淮水而流之意。 当时送来五六个小厮,裴少淮只看中了青筏,彼时的小少淮道:“筏太过轻飘飘,你还是叫回‘长’字辈,再取个‘舟’字罢。”从此,裴少淮身边多了个叫长舟的小厮。 长舟的出现,让他省去了许多麻烦,长舟值得过得更好。裴少淮这样想。 “少爷,不若让小的随你南下,再过三年罢……少爷南下,身边岂能没个小厮跟着?”长舟道,试图让少爷改变想法。 “你的时日,你的婚娶,也同等重要,三年复三年,时日何其多,咱们的主仆情到这里就足够了。”裴少淮笑着道,“买个小两进,娶妻生子,再送孩子进学堂,这不是你日日惦记的事吗?怎我要放你走,你又退缩了。” “小的不是退缩,只是……” “好啦,我既说出口,这事就定了。” 第59章 长舟成良民后,仍留在伯爵府里做事,签了雇契,同申大申二一样,当了个小管事,平日里负责采办笔墨纸砚,还负责看管郊外的一个药园子。 白日里在伯爵府忙活,不用值夜的时候,则可以回到自己的小两进。 这日,长舟兴冲冲地进来,同裴少淮兴奋道:“少爷少爷,小的上晌去药园子巡看,那些药农都把我叫作张管事。” “嗯。”裴少淮点点头,笑道,“张管事也该改改口了,别再小的小的了。” 长舟挠挠头,讪讪道:“小的……啊不,我省得了。” 言罢,长舟忙着去教导新来的小厮了,细细与他说平日里要注意些甚么。 …… “岁将阑,夜将残,一度逢春,一度减朱颜”,岁末除夕,东风又至。 因离别在即,这个春节,伯爵府里总是热闹不起来。 初九那晚,少津折了几枝春梅,送到大哥的房中,插在了书案前的小轩窗上,言说道:“理应送柳枝的,只是初春杨柳未绿,弟弟折几枝梅花赠予大哥罢。” 又怅然喃喃道:“去岁除夕咱们兄弟俩喝酒玩飞花令,以冷梅作题,大哥道了一句‘冷艳一枝春在手,故人远,相思寄与谁’,没想到这么快就用上了。” 少津环看了一圈长兄的房间,许多物件都收拾起来了,干净得有些冷清,问道:“大哥都收拾妥当了?” 裴少淮点点头,应道:“等我清点完这些旧文稿,就差不多了。”指了指书案上的一小沓旧纸卷。 “大哥只管忙自己的,我就在此坐坐。”少津道。 屋内静谧,纸卷或留在少淮手中,或落入纸篓里,沙沙声响。 半柱香后,清点完了。 少津道:“其实也没甚么话要同大哥说,只是想到大哥院里来坐坐,就这样静静待着也是好的。” “你去过父亲房里了罢?”裴少淮问道。 少津点点头,说道:“父亲说伯爵府这几年会平平静静的,嘱咐我珍惜时日,用功读书,争取在秋闱中考个好名次。”顿了顿又道,“我晓得,这份平静来得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