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书屋 - 历史小说 - 国姓窃明在线阅读 - 第353章 以秒杀速度光复山西

第353章 以秒杀速度光复山西

    姜瓖自然知道起兵之后、需要第一时间跟大明主力形成南北夹击的重要性。癍

    所以他当然会给大明方面留出时间准备,否则自己突然动手,大明那边还不知道,不来救他,那不成了找死。

    他定在九月十七正式起兵,实则早在八月初六、刚萌发反心、并初步做好计划时,就已经秘密排心腹信使南下,跟大明方面沟通了。

    姜瓖的信使在山西南部境内走得还比较低调隐秘,不敢飞驰张扬,毕竟潞州泽州怀庆还是满人将领控制的州府,很容易遭到盘查。小心谨慎七八天,才通过那几个府。

    进入河南地界后,就没那么多顾虑了,姜瓖的信使很快见到了大明河南总督张煌言。

    张煌言也非常重视,了解清楚情况后,立刻用官方的八百里加急往南京送,八月十八这天,就送到了南京朝廷。

    姜瓖的信里,大致约定了一个起兵日期,就在九月十五前后。所以留给大明后方军队重新前出到河南、转入战时状态、也就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还算是比较紧迫的。

    好在大明平时在前线储存的武器弹药和军粮就够多,只是部队人员和平时期驻扎在后方,所以只要轻装行军就能直接投入战斗。癍

    朱树人得到姜瓖的投奔信后,也没耽误时间,仅仅三天之内就做出了决策,包括调度哪些休整状态的明军立刻备战进入洛阳、开封前线。随后第一批十几万大军就动起来了。

    调动的明军当然不止这十几万,这只是去洛阳、开封的兵力。

    数十万明军主力,不可能都堆到一条战线上,否则“后勤惩罚/部队堆叠惩罚”太大。其他各路也可以保持压力,分散牵制清军兵力。

    不过其他次要方向就没那么急迫,短时间内当然是先准备好的先往河南调。准备得慢的,再往其他方向填线。

    也算天佑大明,大明这边做出调度后,朝中有一些大臣如史可法,便提醒朱树人,应该给姜瓖回信,给他信心,让他知道大明会支持他的,这样双方才能配合得更默契。后来连朱树人的幕僚顾炎武也这么劝

    但朱树人却否了那些人的建议,分析道:

    “不可以再回信了,连看过《三国演义》的都知道,阚泽在曹操面前辩解时,说‘背主做窃,岂可定期’?自古投敌只可觑便而行,否则一边急切不得下手,另一边却来接应,岂不暴露?癍

    阚泽之言,虽是为黄盖矫饰,未必完全有理,但也可以酌情借鉴,取其可用。如今姜瓖反正在即,越是往后,他调兵的动静便越大,越容易引起周边满人将领镇守州府的警觉。

    此前他毫无动静时,让信使到洛阳送信,尚且要东躲西藏,走上七八日才通过短短两个半府的距离。此番回去,敌人戒备更严,十天半个月能通过么?

    如果要确保起兵前送到,那我们至少在起兵前半个月就要让信使渡过黄河,如果信使被抓了,鞑子也会提前半个月知道这一情报,并且充分准备,到时候反而可能设伏将计就计!

    所以,我们不用给姜瓖回信,直接指望他到了日期直接起兵!反正我们已经做好准备,听说姜瓖起兵立刻就能接应!”

    史可法闻言后,不由担心:“可是姜瓖信里,要求我们回信了,如果我们不回信,他不知道大明肯不肯支持他,能不能及时支持到他,他还敢起兵么?”

    朱树人却笑了:“你想想,如果姜瓖要求了我们回信,我们却没回信,他会怎么想?难道他会认为,是大明不想支持他么?

    不!他只会觉得,是他的信使被鞑子杀了!他的信也被鞑子截获了!如果事情已经泄露,那他就不得不反,哪怕没有我大明接应,也只能垂死挣扎,死中求活!癍

    否则豪格都知道他要反了,还会留他活命?谋反这种事情是没法停下来也没有回头路的,只能一条道走到黑!”

    朱树人分析完后,也只能感叹,史可法顾炎武这类正人君子,对于谋反者的心态揣摩得还是太少了,一看就是谋反经验不足啊。

    哪像他朱树人,说出来的话一听就知道是谋反专业户。

    ……

    确定了不用给姜瓖回信后,事情的进展还真就少了一些风险。

    因为随着姜瓖的起兵筹备,清军在晋南和河内的部队,还真有略有些警觉。

    豪格原本也有打算进一步削弱绿营汉将的权力,双方本就处在容易擦枪走火的半紧张状态。癍

    如果大明方面回信了,虽不能说信使一定会被清军截获,但危险肯定是巨大的。

    但大明没有回信,洛阳的明军还丝毫没有露出备战的动向,这一切反而麻痹的清军,让清军以为姜瓖并不存在跟大明的勾结。

    世上只有千日做贼,哪有千日防贼?提防没见到效果,自然会慢慢松懈。

    加上有些人觉得,姜瓖前年送嫡子到北京“习满洲礼仪,以便朝廷量才取用”、实质上就是当人质,姜瓖也没有反抗,看来不至于突然铤而走险。

    否则他留在北京城的儿子,岂不是要当场被杀?

    而姜瓖那边,左等右等,到了九月十五还没等到大明回信,原本这天就该起兵了。他又比原计划多拖了两天,最终九月十七实在等不住了,各种“事情肯定已经泄密,说不定豪格派人来收我的人都已经要入境了”之类的脑补,最终逼得姜瓖神经质般起兵。

    两三天之内,大同、太原、汾州、沁州四府先后扯旗举事,宣布重归大明。癍

    起兵之后,姜瓖一边死守大同、太原二府东部的太行山险隘,防止河北清军翻越太行山。一边肃清内部残余的忠清势力——

    毕竟,姜瓖的势力也不是铁板一块,他内部不是所有人都愿意跟着他弃清投明的。扯旗之后,自然是一堆乱战。

    内部两条线稳住后,姜瓖的第三个举动,就是分别试图对潞州和平阳下手。

    如果打穿了潞州、泽州,他就能跟洛阳明军尽快取得联系,得到张煌言的钱粮军械物资接济。

    而从太原沿着平阳府境内的汾河顺流而下,一直可以到河津县,由河津渡汇入黄河,与大明吴三桂控制之下的关中取得联系,得到吴三桂的关宁军残部助战。

    这两条路任何一路打通,姜瓖这局就盘活了。

    ……癍

    姜瓖起兵之后,北京城里的豪格,当然还是免不了一番震惊。

    虽然他有点预感,但主要是最近预感太多了,各地都有可能出事,他最终也没料到是姜瓖首先出事了。

    他得到消息,是姜瓖起兵后的第四天,简单确认了一下,当天傍晚,豪格就怒不可遏地加急让人简单讯问一下,次日午时三刻,就把姜瓖留在北京城里当人质的儿子,押到菜市口斩首示众!

    北京城里的旗人老少爷们儿,看到热烈的行刑场面,自然也是要围观的,绝大多数普通百姓直到观刑的时候,都还不知道犯人到底犯了什么事儿呢,在那窃窃私语。

    “老赵,这犯人看着细皮嫩肉的,估计又是个权贵子弟吧,什么罪呐?虽说听这几个月杀了不少当官的,也没见这样示众啊,不用给太后留面子么?”

    大部分吃瓜群众,还以为斩的依然是两个多月前、豪格闹腾“不给正牌太后上徽号,大不敬”的系列案子呢,以为被杀的又是昭圣太后一派的党羽,还说肃亲王这是越来越不讲究体面了,这种文绉绉的杀人理由,哪有示众的。

    好在人群中终究是有懂行的人,很快得意显摆:“刘老弟,你还不知道?这案子跟宫里那些破事儿有屁关系——是山西的绿营总兵造反了!扯旗投明了!这是他嫡子,还不止一个呢,都被拉来砍头。”癍

    吃瓜群众大惊:“那个姜瓖?这厮这么狠么?虎毒尚且不食子,居然有好几个儿子在朝廷手上,还主动造反?真该的!这种禽兽不如的就该断子绝孙!”

    随着一群反贼家属被统统砍掉,北京城内的旗人倒也一时义愤填膺,豪格勉强鼓励起一些士气,随后立刻组织八旗主力,分兵前往山西准备平叛。

    ……

    不过,身在北京的豪格,并不是第一批得知姜瓖兵变的外部势力。

    姜瓖起兵之前,大明已经提前暗中做好准备,甚至鄂王朱树人都已经亲自秘密抵达了洛阳,亲自督师节制诸军。

    以大明军队如今的磨合与战力、士气,其实已不需要朱树人亲自干预作战了,他本人到洛阳,更是为了解决明清重新开战前的借口问题,好尽量鼓舞起己方士气、混乱敌方的人心。

    双方毕竟有秘约,能让撕毁和平的过错推给别人,凭什么不推?哪怕只是让敌人“士气-10”己方“士气 10”,那也好过什么都不做。癍

    所以,姜瓖起兵后的最初两天,大明方面还真就没有直接动武,反而是派出了使者,对洛阳对岸的河内地区清军,发去了最后通牒——主要是偷袭也不可能直接偷得手,所以耽误两天并不延误战机。

    如果偷袭与否能影响到是否直接拔取几座府城,那朱树人也不是迂腐之人,不会那么在乎面子的,世界毕竟还是看拳头为主。

    最后通牒的使者,是一个已经在朝中被晾了多年的腐儒,黄道周。黄道周在崇祯末年地位就不低了,跟刘宗周等人都是御史圈子里的大佬,只是光强调道德屁事做不成,

    历史上他还误了很多事、把很多本可以笼络的力量逼到了敌对面。

    比如拿道德绑架破坏陈新甲议和、害陈新甲被崇祯所杀。后来历史上唐王继位为隆武帝时,黄道周也主张对所有被剃发的人都视为叛徒,高压处置,把更多人逼到了鞑子那边,最后还是唐王比较知疾苦,主动说了“剃发者难民也,留发者义民也”。

    所以朱树人自然不会给这种除了道德屁实务都不懂的人重用机会,只是弄个虚职待遇束之高阁。

    当然,这些人的私德肯定是没问题的,所以朱树人原先也不会加害他们。这次的使者,需要一个不怕死的,其他人胆子比较小,朱树人就废物利用让黄道周去面责鞑子。癍

    黄道周在姜瓖起兵后仅仅一天,就抵达了怀庆府治所河内县,几乎是姜瓖那边才起兵,他就从洛阳孟津渡北渡黄河了。

    以至于河内清军守将刚通过六百里加急得知姜瓖反了,那边几个时辰后,大明使者就到了,摆明了大明是提前知道情况的。

    但黄道周并不畏惧敌人恼羞成怒,他还是不辱使命,义正词严提出要求:“贵国与我大明虽未签订停战合约,但我大明天子仁慈为本,大都督也以贵国进犯中原之首恶乃是多尔衮、

    如今多尔衮已伏诛,所以才给贵国一个缓冲时间,慢慢处置中原归属问题——如今的停战待谈,乃是我大明仁慈,赐给贵国的,否则以大明天兵之强,早已北伐夺回北京!

    所以,希望贵国保持克制,对于贵国主动弃暗投明、归我大明的地方督抚,不得干涉。贵军应该在潞州边界停止行动,我大明也会致书姜瓖,谈判土地归属,以免擅动刀兵。如果贵国坚持对已经投靠我大明的土地发动进攻,那就是贵国先挑起战端,我大明必然雷霆反击!”

    清军的怀庆府守将名叫瓜尔佳.图赖,历史上这时候已经死了,因为他是豪格一党。但现在既然因为蝴蝶效应,豪格一派成功干掉多尔衮掌权,所以他的境遇也好了不少,至今还在掌兵。

    面对黄道周的“无耻言语”,图赖自然是气愤不已:你丫的是要我大清允许姜瓖扯旗投明、然后就要追认大同、太原已是大明的领土?承认大明的实际控制?天下有这种道理么?癍

    但黄道周就是面不改色,表示“你清国之前策反我大明督抚还少么,先帝殉国后,北方多少督抚是被你们策反的?你们难道想一笔笔细细算?

    现在我大明愿意不动刀兵,看天下人自主选择,投效尊奉谁为正朔,这是给你们和平争取天下人心的机会!何况姜瓖是自愿来投,又不是我大明主动策反的,我大明不能保护来投者,颜面何存?希望清国好自为之!”

    话强硬到这份上,图赖这种半文盲哪里说得过黄道周?何况黄道周从崇祯十三年开始,就是天下闻名的道德制高点派,当年就拒绝和谈,当然是句句不留面子。

    图赖被黄道周说得哑口无言,最后怒而拔刀:“狗儒!你不怕死么!教你知我大清之刀是否锋利!”

    黄道周夷然不惧:“禽兽生番,你敢动刀,鄂王爷自会叫你怀庆阖府兵马,鸡犬不留!”

    “找死!”图赖血冲脑壳,不顾后果,一刀把黄道周捅死,把人头剁了挂在杆子上示众。

    半个时辰后,明军就从孟津渡渡过黄河,由洛阳杀入了怀庆府境内。癍

    黄得功率领两万铁骑当先,直扑河内县,一路上小县和乡野村镇全部绕过,只求快速合围河内。

    清军在当地的驻军,因为才得知姜瓖起兵后第二天,其他方向的清军自然来不及调防到位,于是就被明军以绝对优势兵力,势如破竹渗透。

    黄得功包围了河内县后,又花了一两天打造围城营地、攻城器械、等待后方步兵和炮兵跟进。

    九月十九骑兵抵达城下,九月二十一步炮兵陆续抵达,二十二日便开始狂轰攻城。

    在步炮兵抵达之前,清军倒也有试图以步骑兵出城反扑野战,可图赖麾下兵力不足,能出动的士兵只有几千人规模,毫无悬念被黄得功碾压重创,击杀逾千,伤者溃逃者更是数倍。

    过去两年,明清军队只有偶尔小规模低烈度冲突,外加几次每次数月的休战期。清军对于明军攻坚能力的提升,显然并不了解。

    这次明军直接动用了足足七八十门红夷大炮,还有最新最重型的。不过轰了一天,就把河内这种府治级别的城池直接轰烂轰塌了几处城墙。癍

    明军近战兵蜂拥而入,跟少量的清军八旗兵搏杀,半个时辰的鏖战血战后,清军堵缺口的部队便彻底崩溃。

    明军涌入缺口,后续步枪兵主力也跟进冲杀,以步枪封锁主要街道,开始血腥的巷战。

    如果是正常情况下,明军倒也是接受投降和俘虏的,但河内的情况略微特殊,明军下令所有降兵要想活命,必须火线倒戈,帮助明军杀满八旗兵,而且只接受汉兵投降,满兵想投降都不给机会——这显然是因为清军触犯了杀来使这种极端恶劣的罪行,所以不能赦免。

    城内满人被逼得狗急跳墙,只能搏杀死战到最后一刻,可惜明军海量的步枪封锁了主要街道,那些负隅顽抗想要肉搏或者弓箭对射的满兵,根本捞不到换命的机会。

    一整日血腥的屠戮,城内满兵四千余人,并所有家属,鸡犬不留,统统杀光堆为京冠。

    朱树人战前吩咐过黄得功:找到黄道周的尸体与首级,让人缝合厚葬,就用满人京观祭奠。

    明军还顺便宣扬了一下一条威慑性的喊话:敢杀明军敦促停火使者的,就把杀使将领所在城池的所有满兵杀尽,一个不留不接受投降。癍

    除非是鞑子普通将士知道主将不占理,主动杀光负有杀使责任的清军高级将领全家、在明军攻城前就主动开城投降、献上杀使清将全家人头,那明军才能赦免其余人。

    毕竟这是鞑子先不做人,没什么好说的。

    命令下达后,怀庆府其他小县倒也轻易可取,一两天就平定了。随后明军继续趁着局部兵力优势的时间,高歌猛进,连破潞州、泽州,终于在豪格的主力抵达前,打通了大明和姜瓖反正地区的陆上联络通道。

    整个山西,竟在短短半月之内,重归了大明,这个速度,着实让豪格以及其他北京伪清朝廷里的文武,都是震惊不已。

    天下人心离散崩塌,已经到了这步田地了么?大清对天下军民百姓的号召力、凝聚力,已经几乎不存在了?大明过来一推就倒?这还怎么打?

    ——

    PS:明天……请假一天吧。有点懵逼。过去两周,三易其稿弄了个一万多字的新书开头,昨天跟编辑聊了四个小时,也很感激对方提供的大数据和热点信息。癍

    总之就是我的新书计划要彻底推DAO重新选题,朝代和主角身份本身没热度。我现在一夜之间回到了选题阶段,过去两周见缝插针准备的东西都白费了。

    明天需要赶紧另起炉灶选题,争取周一先给编辑几个备胎选项。她说哪个朝代哪种主角出身可以写,我就选哪个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