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六十二章:准备妥当,李淳风献计
等到樊梦彻底平静下来,两人一起来到了院中茶亭品茶。 “公子,你这么做,殿下会不会责罚于你?” 樊梦依靠在李承风肩头上,轻声呢喃道。 “放心吧!我家老爷子不会把我怎么样的。” “倒是你,再哭鼻子要是被醉仙楼的伙计看到了,还怎么当老板娘!” 其实李承风还有半句话没有说出口,那就是李世民也没办法拿他如何。 现在他可是立下了赫赫战功,只不过是一个商人家族而已,就算他们家大业大也影响不了朝堂。 李世民之所以想让李承风应下这门婚事,其实还是出于面子和休养生息的考虑。 前者他根本不在乎,李世民丢的脸和他李承风有什么关系。 再者说了,想要休养生息也不是非得何家不可。 自己也有很多办法能够让百姓们休养生息。 “奴家才没有呢,那些客栈的伙计可怕我了,平时在醉仙楼看到我都是绕着走的。” 樊梦像个小姑娘似的嘟囔了一声,依偎在李承风怀中,满眼幸福。 长安城的人哪个不知道醉仙楼的老板娘手段很好,将酒楼管理的井井有条。 也就只有在李承风面前才会这样了。 就在两人享受着温馨时刻之时,远处传来了影子那微不可闻的脚步声。 “来的真是时候!” “你先回客厅等我吧,我去去就回!”李承风徐徐起身。 “公子,那妾身去给你准备中午的吃食。” 樊梦也明白李承风有事要商量,袅袅婷婷向客厅走去。 影子这才出现在李承风面前。 “太子殿下,陛下诏太子您入宫议论政!” 李承风皱起了眉头,李世民诏自己议政为何让影子过来通知? 而且看影子脸上神情凝重,要说的事情恐怕不小。 “可曾有说所为具体何事?” 影子连连点头,脸上神色更为凝重。 “陛下请太子殿下过去商议出征东瀛一事,说是大福船已经建造好了,配套东西也全部准备完毕。” 李承风眼前一亮,没想到大福船居然全都做好了,速度上公输栎倒是没掉链子。 “大善!前方带路,我这就去!” 影子和李承风两人一前一后,穿过大街小巷向着皇宫中赶去。 很快两人便来到了太极殿大殿之中,李世民正坐在大殿之上,左右是杜如晦为首的文武群臣。 一见李承风出现,文武群臣所有人的目光都盯着他。 “风儿,你可算来了,赐御座!”李世民板着的脸上扬出一抹笑容。 话音落下,大殿上立刻便有侍卫端过秀墩,李承风也坐了下来。 “各位大臣,既然现在风儿已经过来了,有话但说无妨!” 听李世民这么说,杜如晦连忙上前一步,对着李世民和李承风分别深鞠一躬。 “启禀殿下,工部传来消息,此次出征要准备的东西已经筹集妥当。” “而且大福船那边也都修建了的差不多了,前日东瀛皇子死在长安,臣认为应当早日出征。” “如若不然,要是那倭寇蓄意报复,恐怕我沿海百姓将受刀兵之祸!” 李承风听完微微颔首。 如杜如晦所说,与其等对方收到消息报复在百姓身上,不如己方率先一步出击。 “我随时可以带兵出征,只是我大唐乃身处中原内陆,难的是没有足够的水师。” “火枪军和风字兵团才训练了一个月不到,如何能长途海上航行?” “此役势必要以雷霆之势,横扫千军,现在的情况恐怕再生意外!” 李承风按捺下心中的激动,微微摇头。 对于身体素质足够好的武者来说,海上航行根本不成问题,他完全可以。 可是那些兵丁哪里出过海,仅仅是在河里锻炼了一个月左右水性,恐怕水土不服技战术也欠佳。 “殿下,臣认为可以从荆、鄂、岳、江洲再抽调出五千人来。” “此四周乃是我大唐水脉分布密集之地,水性上佳兵丁者不少。” “让他们从中选择水性最好的五千人,就能大大解决这个问题了。” 李淳风灵机一动迈步向前,伏倒在李世民和李承风面前,一揖到地。 李承风这才连连点头,李淳风说的确实是个好办法,这也是能够最快集结水师力量的办法了。 李世民见李承风对李淳风的计策很满意,这才开口。 “既然如此,那边传吾圣旨下去,这几处州府各自选出一千多人。” “另外传令下去,让工部再加紧赶制相应材料!” “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了,风儿你跟我去内庭一趟!” 李世民一锤定音把这件事情暂时先安排了下去,带着李承风两人来到御书房之中。 走进书房之中,李世民仔细打量着李承风,眼中满是幽怨。 “何家那位小姐给我递了辞呈,街上的事情我也已经听说了。” “也罢,万事不可强求,你不愿娶我也不怪你。” “这次出征东瀛的计划,风儿你打算做到什么程度?” 东瀛那地方离着大唐远不说,而且地窄人稀,根本没有什么占领的必要。 要出征他们,实在是讨不到什么好处,所以大唐这些年一直是被动防守。 如今东、北两方突厥的隐患已经解决妥当,打下东瀛并不难, 难的是如何永除后患。彻底将这些狼子野心之人给收拾的服服帖帖。 李承风也明白李世民的意思。 “我也是这么想的。” “我认为要将东瀛彻底纳入我大唐版图之中,得刚柔并济!” 李世民眼前一亮,李承风从不让他失望,看来这是心里有了计划。 “风儿不用如此,直说无妨,一切都按照你说的来。” 李承风摸了摸鼻头,嘴角浮现一抹坏笑。 他心中这个计策绝对有用,但是也实在是有点损,简直是把东瀛的根给刨了。 “我的想法是,先打废东瀛朝廷,然后用武者将他们皇室掳掠回来。” “届时东瀛国内势必大乱,短时间内肯定元气大伤。” “等到我们从那些东瀛皇室中选出幼子,从理念到心理全按照唐人培养。” “到时候再把对方送回去,届时东瀛虽远在海外,但却如同我大唐飞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