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假太子要当真女帝 第135节
书迷正在阅读:母系部落幼崽日常[直播]、青梅、带手机逃荒,我被重生糙汉娇养了、七十年代之千里嫁夫[穿书]、六零大院芭蕾美人[穿书]、女王在末世捡男人泄欲(NPH)、大明:被打入教坊司的皇太孙、行止(abo)、银魂天然呆赛高、X文作者取材记
虽然她这在其中也出了些力, 可是何殊对此毫无压力,四公主一方面怕她、忌惮她,另一方面总在防她、猜疑她, 可能还有些嫉恨她。 即便除了对方没完没了的折腾,让人烦不胜烦时, 她会顺便在边上煽风点火一下外, 还真没做过伤害四公主的事。 包括当初让人投其所好,给对方找几个小情儿,成功促成四公主与前驸马和离一天,也是帮她脱离苦海, 可没伤害到她。 结果四公主每次提出过分要求被拒绝时, 都不服气的认为是自己挑唆的,认为她与皇后跟其一样闲着没事干, 有空与其玩宫斗,蓄意打压对方,就有些太过分了。 所以何殊这次见机快,赶紧先一步离开, 让他们父女俩自己解决问题。 事实证明,先见之明真是太重要了, 她当时若在现场, 听到正宁帝对四公主的处置, 是出面劝阻好呢?还是选择无视呢? 选择无视,肯定会显得她没有手足之情,就算正宁帝很理解她被对方给烦得不轻,也曾在试图挽救回对方的事情上出过力,事后恐怕也会难免有点介怀。 若是出面劝阻,劝成功怎么办?以四公主那早已变得有些左的极端心性,不仅不会感谢她,还会得寸进尺,将一切都视为理所应当。 可是世上哪来那么多的理所应当呢,连父母的生养之恩都要时刻感念在心,要用奉养终老来报答。 何况是父母之爱与手足之情,这种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存在,不知道珍惜与维护自己已经拥有的,只知一味索取更多,谁欠她的? 不过接到消息后,何殊还是毫不耽搁的赶紧骑自行车回到御书房,此时的四公主刚被带走不久,正宁帝正一脸伤感的独自坐在御书房中。 “父皇,儿臣刚听说,您已下旨夺了四皇姐的封号,还将她圈了?” 正宁帝闷声回道,“嗯。” “儿臣不是事先已经嘱咐过父皇,让您不要动怒吗?” 听到何殊话中的不赞成,正宁帝顿觉有些委屈,解释道。 “正因有了心理准备,朕才没有动怒,一直都很冷静,包括对你四姐做出的这个处置,也是朕在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的决定,不是冲动。” 这话让何殊听着心中满意,看到对方那一脸伤感的神情,她还真有些担心圣旨还没下,她爹这边就已生出悔意。 不过她口中却关心的问道,“怎么就到这一步了?四皇姐她……又提了什么过分要求?” 正宁帝叹了口气,摇摇头道。 “朕没给她留下提要求的机会,她一来就指责朕太过分,不该受人蒙蔽,只听信一面之词,不提前通知她,就下了那道圣谕,冤枉好人。” 看来她这次不在场,让对方特别放飞啊,一边享受着她们老爹当皇帝带来的种种好处,另一边却又将老爹当普通父亲般,毫无顾忌的各种提要求,没有应有的敬重,还真是让人不知该说什么好。 更何况,对这年头的女子而言,一般人家的女儿也不敢直接质疑与指责父亲的决定,毕竟这叫大不敬。 “四皇姐真是……唉,不知让人该说什么好,不过父皇这次做得很好,儿臣支持您的决定,再放任四皇姐这般不知轻重的下去,她只会变本加厉,这次若非机缘巧合,意外发现那汪靖辰的真面目,还指不定会有什么后果呢?那可是一头吃人不吐骨头的白眼狼。” 得到何殊这立场鲜明的支持,正宁帝本有些凝重的脸色瞬间变得和缓起来,点头道。 “皇儿说得是,他们两人才认识几天,在我们已经揭穿那汪靖辰真面目的情况下,她仍然如此听信那小人的话,时间久了,真是后果不堪设想,唉,就这么圈着她吧,不给她留下害人害己的机会,朕对她也算是仁至义尽了。” “父皇英明,或许将来有一天,她会理解父皇的这番苦心。” 正宁帝却摆摆手道,“过去是朕一厢情愿的抱着期待,才会将她纵到现在的地步,朕现在已经放弃那些想法,就不指望她能理解什么了,哪怕她怨恨朕,朕也不在乎了。” “既然是这样,父皇就与儿臣出去骑会自行车吧,咱们来场比赛,看看我们谁骑能得更熟练、更快。” 对自行车的兴趣至今未减的正宁帝闻言,顿时来了兴致。 “骑自行车也能比赛?可以啊,皇儿骑得少,肯定不是为父的对手。” 何殊却不服气的回道,“那可不一定,赛场无父子,谁赢谁输,要等比了才知道结果。” 已经开始摩拳擦掌的正宁帝瞬间抛开之前的那点情绪,朗声笑着道。 “好吧,皇儿就等着输得心服口服吧。” 第一场输了后,何殊提出三局两胜制,第二场比赛时,何殊以费尽吃奶之力的样子,总算险胜一场,让有意让他的正宁帝看着十分开心。 第三场比赛时,何殊更是输得毫无悬念。 从两人比赛结束后的状态上,也能看出是正宁帝尚游刃有余,太子却有些用力过度,不存在太子故意输掉比赛的可能。 这个结果让正宁的心情十分舒畅,难掩得意之色的传授自己的经验之谈。 “这骑自行车,是要讲技巧的,没有技巧,像皇儿这般靠着蛮力蹬车,只会事倍功半,所以说,还是像朕这样,骑得多了,经验丰富,才能骑得更熟练、更快,皇儿还是差了些啊。” 何殊十分受教的点头道,“看来父皇这半年多的锻炼没有白费啊,这身体素质也增强了许多,儿臣自诩体还算不错来着,竟然不是父皇的对手。” 说起这个,正宁帝的心中越发感到得意与高兴。 “这是当然,之前那寒冬腊里,朕都没少骑,没少锻炼。” 至此,四公主一事算是彻底掀篇。 回到东宫后,邱颜一边给何殊上药并按摩因用力太过,有些扯伤的四肢,一边心疼的劝道。 “殿下以后可不能再这么做了,接下来两天,您可能还要受些痛。” 为了达到明面上已使尽全力,实际上却控制车速的效果,何殊不得不在比赛时费些心思。 想要得到想要的结果,肯定要全力以赴,才有做到不露痕迹,所以何殊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不碍事,父皇年龄大了,这次亲自重罚了老四,他自己心里更不好受,不找个机会让他发泄出来,容易留下心病。” 说起这个,何殊就忍不住想起她在梦中这同一时期,见到的那位瘦骨嶙峋的老人,她可不想因为罚了四公主的事,将这辈子的正宁帝也诱出头疾来。 听到何殊这么说,邱颜暗自叹了口气,不过作为医者,她也知道太子的做法没错,顾虑的也确实有道理,只得闷声道。 “总之臣还是希望殿下能多保重身体,您日理万机,本就操劳太过,就连现在受伤了,也没有可以安心休养的机会。” “我会的,你们不用担心,我年轻,恢复得快,就算不管它,过个几天也能自然恢复。” 会试张榜后,紧随其后的便是殿试,依旧是正宁帝的主场,不过何殊也有跟他一起,出现在殿试现场。 这些新科进士说是天子门生,但是真正用这些人,以及决定要如何用这些人的是她,提前多观察一下这些人的表现,对接下来的合作有好处。 只是她能在现场观察到的,也就是这些人的一些心理素质而已,看这些人在殿试中写的文章,注定看不出个什么子丑寅卯。 连时人都很看重的书法,她都只能看个出表面,不懂什么筋骨力道。 不过正宁帝离开后,何殊也没在现场多留,对某些心理素质较差的考生而言,在皇上和太子眼皮底下考试,那心理压力着实有些过大。 看到何殊过来,正宁帝饶有兴致的问道,“皇儿看了一圈,可有收获?” “还行,有几个定力还不错,就是相较于上一届,这一届,好像要逊色了些?” 说完,她若有所思的问了句。 “这次的会元第二的贡士好像姓杨?” 汪林赶紧恭敬的回道,“回禀太子,那亚元确实姓杨,出自凌山书院,祖籍在承同府。” 何殊本就是因有所猜测,才会特意问起,如今听到汪林的介绍,相当于是印证了她的猜测。 “承同府杨氏?孤记得与瑞王一同出海的人家中,似乎就有承同府杨氏一族,可是一家?” 汪林很为自己这次特意提前做过的功课感到得意,赶紧回道。 “是一家,他父亲曾任国子监祭酒,是杨氏年轻一辈中最出色的一个,没有随其父离开。” 也就是说,这位就是杨家给自己在大安留下的退路,何殊饶有深意笑了笑,也要看她愿不愿意给这个机会。 何况她那位瑞王伯也不是吃素的,这承同杨氏将如意算盘打得如此响,不知他们有没有考虑过两头下注、两头落空的结果。 他杨家子弟可不比何昌逸,人家瑞王将何昌逸留在大安,可不是为了给自家留退路,更不是为了在大安发展势力,而是为表诚意,有留下他当质子用意,虽然她并不需要,而他杨家凭什么? 第一百六十六章 知道这些情况后, 何殊只是点点头,没有再就此多说什么,转而问正宁帝。 “父皇认为这届新人如何?” 正宁帝不仅参与过会试前十人的排名,还亲自抽查过前十之后, 以及落榜生员的文章, 确定这里是否有沧海遗珠。 他知道相比较其他官员, 何殊更愿意相信他的判断,这一直是正宁帝颇为引以为傲的地方,此刻听到何殊的询问, 他稍作沉吟后才回道。 “总体上还不错,就是比起上届, 这批要相对较为逊色一些, 尤其是排名靠前的这些,没有能让朕感到很惊艳的人物,当然,这是从文采方面讲, 会试后几名应该是在实务方面下过功夫, 都相对较为务实。” 对现在的朝廷而言,务实肯定是个正确方向, 不管那些人是真务实,还是为了投上所好,总归都是用心了,何殊并不讨厌这种心机, 只要他们能在入仕后,继续务实就好。 “务实好啊, 儿臣认为, 在文采方面差距不那么大的情况下, 父皇可以适当把握一下这里面的名次,不知父皇意下如何?” 正宁帝迅速领会到何殊话中意思,对此当然没有异议,反正这批新人里面又没有让他觉得印象深刻,特别看重的人,他一点都不介意按照何殊的意思做。 等到殿试结束,正宁帝陪着阅卷官们看了十几份答卷后,才回到御书房中,好奇的问道。 “皇儿认为,那承同杨氏的小辈,排多少名合适?” 何殊不答反问道,“父皇已经看过他在殿试中的文章了吧?印象如何?” 正宁帝对此也不以为忤,接过何殊端给他的茶,态度闲适的点评道。 “不说和上一届的状元沈卓相比,就是比起昌逸,那也差了不止一星半点,嗯,应该是先帝很喜欢的风格,依朕看,在会试前十中,能排个第四或第五名的样子。” 何殊笑着点头道,“那杨厚泽的祖父曾是深受先帝宠爱的太傅,看来他确实是位深得承同杨氏家传的好继承人,给个传胪吧。” 正宁帝有些意外,他原以为就凭那承同杨氏耍的这些心眼,太子会给个更靠后的排名。 “以他在殿试中的文章水平,传胪的位置,绝对不会屈了他,不过皇儿既然已经知道他的身份,难道就不介意?” “他祖父是在正宁三年,被我们赶出朝堂,他父亲杨承功,从正宁五年起,就被我们按在国子监祭酒的位置上不得动弹,以杨家的行事风格,若非察觉到他们在大安不会再有更进一步的机会,肯定不甘随瑞王伯走,虽然留下的有人,想来他们也已做好了不被重用的心理准备。” 正宁帝若有所思的回道,“你的意思是,暂先不出手,先给他应有的待遇,以示公正,回头再用对付他爹的方式,让他知难而退?” 何殊却摇摇头道,“杨家谋的是能两面开花,在大安的计划应该是暂先蛰伏,儿臣怀疑,那杨厚泽在这次的大考中,并没有发挥自己的全部实力,我们可不能在他的名次上,留下可让人质疑的余地。” 能在会试中考个第二,却在殿试中,表现出只能拿第四名左右的实力,很难不让何殊多想,多留一手总没错。 承同杨氏退出朝堂后,在大安明显变得低调起来,影响力仿佛也降低了不少,削弱这些在朝廷和地方都根基深厚的大族,是何殊一直以为不曾放弃的目标。 对方想要暂先蛰伏,再伺机让杨氏重现杨家老太爷时的辉煌,何殊当然不会给对方留下这个机会。 听出这里面又涉及到各种心思算计与较量,正宁瞬间感到头大,他并不怀疑太子的推断。 “就一个考试而已,也能牵涉到这么多的心机,真是的,朕记下了,不仅将那小子排在传胪的位置上,还会将他的文章也张贴出去,绝对不会给人留下可质疑的余地。” 批阅文章,可是他的专业特长,正宁帝十分确认自己的判断肯定能经得起大众的质疑。 听到正宁帝的吐槽,何殊笑着摇摇头,她也希望这个世界可以多些真诚,少些算计,人人都能活得轻松些,可惜天不遂人愿。 说完这件事后,何殊拿出一份奏报递给正宁帝。 正宁帝看着奏报与所附清单上的内容,笑着满脸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