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书屋 - 历史小说 - 青梅在线阅读 - 青梅 第21节

青梅 第21节

    陈书情受宠若惊,“这是给妾身的?”

    徐慕点了点头,“嗯,打开看看。”

    陈书情满怀着期待的打开,盒子里面是一只暖玉点缀的银簪子,做工精美,“哇,好漂亮。”

    “喜欢嘛?”

    陈书情欣喜的点了点头,“喜欢,谢谢爷。”

    陈书情洋洋溢着惊喜的脸让徐慕心里有了几分成就感,她喜欢就好。

    “那要怎么谢谢我呢?”

    徐慕下巴靠在陈书情的肩膀上,问道。

    陈书情把簪子放回感觉盒子里,听到徐慕这话她一时间有些反应不过来,过了一会,“爷想要什么样的报答呢?”

    徐慕贴着陈书情的耳朵暧昧的说道,“要是美人送上香吻就再好不过了。”

    陈书情因为徐慕这句话羞得脸都红了,她娇嗔的看了一眼徐慕,细声的说道,“爷为难妾身。”

    徐慕也不过是逗一逗陈书情,他觉得这算闺房情趣,能够增加感情。

    不过看怀中的人儿脸皮太薄了,他也不再逗她了,“好了好了,我开玩笑的,不为难你了。”

    陈书情眉目含情,双眼荡这水波,青涩中带着妩媚,只一眼就看得徐慕眼神一暗,恨不得把人就地正法了。

    作者有话要说:

    男配出场,当当当

    第23章

    温芩是用晚膳的时候知道徐慕又去了陈书情的院子,温芩只不过一愣,然后又若无其事的继续看自己的话本。

    可能是因为心里有事,她突然觉得刚才还看得精精有味的话本也变得无趣了起来。

    可是,徐慕去了陈书情的院子,她不可能拉下脸和自尊去质问徐慕,去卑微的求他回来。

    如果他心里真的已经没有她的话,做再多也无济于事了。

    只是温芩难免觉得心寒,毕竟这么多年的感情说变就变了,确实让人寒心啊。

    长琴一时间有些估摸不准温芩现在的想法,她也不敢贸然开口,万一伤到了小姐就不好了。

    话本也看不下去了,温芩索性把话本合上放在了一旁,“伺候我洗涑吧。”

    长琴伺候温芩歇下后,吹了屋子里面的蜡烛便轻手轻脚的退了出去,并且带上了门。

    门外的长琴摇了摇头,叹了一口气,任谁也想不到徐慕会这么快的变心,一回府就去小妾那里,这把她家小姐置于何地?

    还有那个陈姨娘,虽然表面上对她家小姐恭恭敬敬的,可背地里却夺走了姑爷。

    她小姐就是性子太好,太容易原谅别人了,今天早上小姐的作为让她以为她家小姐终于知道对自己好一点了,可是后来又让她把人参拿出来给了陈姨娘,她就知道她家小姐又心软了。

    唉,小姐被保护得太好了,嫁到徐府后,这些年也被姑爷宠着照顾着,从来没有困扰过这些事。

    可现在,姑爷变心了,小姐又没有个孩子,在这府上谁还会为小姐说话?

    如果但时候,陈姨娘生了孩子,如果陈姨娘不愿意把孩子记在小姐的膝下养着,陈姨娘在姑爷耳边吹吹枕边风的话,事情就变得不好了。

    长琴倒是想得挺长远的,可是这些也不过是她心里的担忧而已,而这种话,她是不敢和她家小姐说的。

    所有只能心里干着急。

    第二天,温夫人便递了帖子过来,说给她大哥温钦物色了几个姑娘,让她会娘家一起看看那个合适。

    刚好温芩也不想待在府中每天都听下人说徐慕一回府就去了陈书情院子这种话。

    温芩同徐老夫人说了一声,想回娘家陪她娘小住几日。

    徐老夫人现在把曾孙子的希望都寄托在了陈书情身上,所以都去温芩去那里她就不怎么关心了,直接允许了,不过长辈该说的客套话徐老夫人还是说了许多,让温芩多陪陪自己的娘亲啊,路上小心啊,去库房挑几件礼品一起带回去之类的话。

    温芩都一一应了下来,然后去库房给她娘挑了几件礼品就乘着马车回了娘家。

    其实这离她上次会娘家才过去不到两个月,按理说算很频繁的回娘家了。

    一般如果在婆家待得好的,哪有这么频繁回娘家的?

    其实这次温夫人叫温芩回来,一是一起参谋给温钦选个姑娘,二啊就是和温芩谈谈,开导开导她。

    温芩是午时到的温府,家里又只有温夫人一个女眷在,温奚仲,温钦,温砜这三爷子都在外面。

    午膳是只有母女两个人坐在一张桌子上,桌子上的菜全是温芩喜欢吃的,温芩吃着吃着就眼眶红了。

    温夫人见此放着了手中的筷子,把手帕拿出来给温芩擦眼泪,“怎么还哭了?徐慕给你委屈受了?”

    对于温芩哭这件事,温夫人脑中的第一反应就是徐慕去了小妾后对她家宝贝女儿不好了。

    温芩接过帕子擦了擦眼,平复了一下心中此时酸涩的心情,“没有,他对我挺好的,女儿只是吃着才突然觉得心里暖暖的,不过娘亲下次不要再下厨了,女儿会心疼的。”

    温夫人倒没有想到温芩能够吃出来这是她亲手做的菜,心里宽慰极了,到底是自己一手养大的女儿。

    温夫人含笑点头,“既然芩儿心疼娘亲,那娘亲以后就不下厨了。”

    温夫人似乎是被温芩带偏离了徐慕的那个话题,温芩心里松了口气,“娘做的菜还是一如既往的好吃。”

    温夫人还像温芩小时候一样摸了摸她的头,眼中满满的都是宠溺和母爱,“好吃就多吃些,你看看你都瘦了好多。”

    温芩点了点头,“嗯,娘你也吃。”

    用过午膳之后,温夫人就把她物色的几个姑娘的画像拿了出来,一一展开,“芩儿,你看看这几个姑娘那个与你大哥最有夫妻相?”

    温芩是不会看面相的,不过其中有一个姑娘与她大嫂有几分相似,温芩指了指第三张画像。

    “娘,这个姑娘挺好的。”

    温夫人看了一眼,眼神有些犹豫,“好是挺好的,可是这姑娘与她那个已亡的大嫂有几分相似,我怕倒时候反倒勾起了你大哥的回忆。”

    温夫人这种顾忌不无道理,温芩也觉得有这种可能,不过她更加偏向与让她大哥寄情于与大嫂相似的人身上。

    虽然这或许对这个新的大嫂不太公平,可是大哥当初对大嫂的感情那么深,这个与大嫂有几分相似,想来大哥应该也不会拒绝。

    温夫人挑了旁边的一张,“芩儿,你觉得这位姑娘如何?天庭饱满,一看就是旺夫相,而且我也打听清楚了她的家世和为人,也算是良配了。”

    温芩看了一眼,觉得有几分熟悉,“娘,这位姑娘姓什么?”

    温夫人:“姓陈,怎么了?”

    一说姓陈,温芩就想起来了,这位姑娘与陈书情倒有几分相似,“可是西街的陈府?”

    温夫人点头,诧异的看了一眼温芩,“芩儿认识?”

    温芩摇了摇头,面色有几分复杂,“不认识,只是徐慕新纳的那个小妾是陈府的嫡次女。而且她只有一个嫡亲姐姐。”

    温夫人倒没有料到事情会是这样,她最看好的这位姑娘其实是庶女?

    虽然温钦快要年过三十了,可到底是温府的嫡子,是要继承温府的家业的,就算是找续弦也得找嫡出的。

    陈府这种小门小户的,如果不是因为她家而已年岁已大,还有一任亡妻,她是断然看不上陈府的。

    现在居然说这位姑娘其实是庶女?这让温夫人有些接受不了。

    这些姑娘都是温夫人身边的嬷嬷和红娘找寻的,嬷嬷这时候插了一句嘴,“夫人,小姐,这陈兮儿姑娘确实是嫡女,她生母前几日就被抬为了正妻。”

    温府虽然没有后宅的勾心斗角,可这些后宅那些肮脏的事温夫人都知道,所以听嬷嬷说的这话,她对这位姑娘的感官有些不太好。

    毕竟有这样的母亲,女儿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温夫人摇了摇头,把画像递给了嬷嬷,“拿出去销毁了。”

    嬷嬷也没有为陈兮儿说话的意思,她应了一声便把画像接到了手里。

    温芩倒也是才知道这件事,看来陈书情以前在府中过得不太好啊。

    温芩心里有些感慨,“倒是没有想到啊。”

    “嗯。”

    温夫人叹了口气,最后母女二人商量之后,还是决定选那个与温钦亡妻有几分相似的姑娘。

    不过温芩突然想起那天上街看到的同她大哥一起走的女子,“上次同大哥一起走的那位女子?”

    温夫人眸色淡了下来,“一个戏子而已。”

    温夫人话没说完,温芩却已经领会到了,一个戏子确实配不是她家大哥。

    温芩笑了笑,“大哥若是真喜欢,也可以抬进府的。”

    温夫人却不太喜欢家里太乱了,她摇了摇头,“戏子事非多。”

    温芩也知道她娘一向喜静,又想想徐慕纳妾后她的糟心,也觉得她大哥还是不要纳妾的好。

    而且她和娘亲挑的姑娘,也与大嫂有几分相似,相信大哥一定会喜欢的。

    挑选完之后,温夫人就让嬷嬷去告知媒婆一声,再由媒婆去这位姑娘府上告知一声,然后听听对方府里的意见。

    如果合适,就让两个孩子偷偷的看一眼,接触接触,再去提亲。

    温夫人想法固然是好的,可有时候事情就偏偏不如人意。

    晚上在外奔波的三个男人都回来了,温夫人便把这事当着一家人的面提了出来。

    “刚好今天一家人都在,有个事要说一下。”

    大家的目光都放在了温夫人身上,温夫人接着说道:“温钦,阿婉已经走了十年了,你也该考虑考虑续弦的事了,好让娘亲快些抱上孙子才是。娘啊,这些日子闲来无事,就给你挑了一位姑娘,你先接触着试试。”

    温钦面色严肃的站了起来,“娘,阿婉走的时候儿子发过誓这一生再也不娶妻,所以您就别为难儿子了。至于孙子的事,不是还有三弟在嘛,三弟也到了该成亲的年纪了。”

    温钦祸水东引,把话题转到了温砜身上,温砜一脸懵逼,他还不想这么早成亲,他可不想背一个女人管束着。

    温夫人皱了一下眉头,“你弟的事情稍后再说,先把你的事解决了来。不娶妻也行,纳个妾也成。”

    温夫人是完全不给温钦什么退路的。

    第24章

    温钦听温夫人这话,心下有些意动,这么多年过去了,感情自然也淡了许多,不过他现在心里已经有人了,因为她身份的原因,所以他一直不曾和家里的人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