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晋捡到一只战神 第1178节
但是,对于这种个人抉择的问题,实际上,外人也很难有更好的办法去干涉。 形成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那都是多方面因素共同的作用。 比如身处的环境,再比如一些历史因素,比如一直以来,朝廷对桓氏一族的忌惮,排斥,这都是王谧这个后来人无法去弥补的现实问题。 桓冲真的能像在襄阳那时候一样,一如既往的和北府站在一起吗? 老实说,王谧心里也很慌。 所以,虽然两个人的距离是拉开了,但是,王谧也没有放松持续交心。 方法也很简单,这个年月既没有电话,更没有手机,只能是依靠最原始的手段了。 那就是写信,在这些书信当中,王谧可以说是运用上了他所有的文学细胞,文章写的那叫一个情真意切,洋洋洒洒。 就为了坚定桓冲的心思,他可是费了好大的力气,现在看来,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桓冲受到了他的深刻影响,现在都已经学会主动做事了。 要知道,从荆州到建康,这一路上,水路、陆路,相互交替,最快也要一个月才能赶到。 也就是说,桓冲这样做,并不是基于王谧已经晋升琅琊王这件事。 就算王谧的情况没有任何的改变,他也会这样做。 对于这种主动来投奔的有识之士,王谧当然不会亏待。 眼前的徐羡之,完全是一副初出茅庐的模样,对很多事情都还没有经验,也还算是有一点赤诚之心。 没有形成进化体。 徐羡之是有能力的,这种人放在身边,就算是你不重用他,他也能以自己的能力站在你的面前,让你无法忽略他的存在。 但他又是极度危险的。 从他在后世的行为,便可以看出,为了自己的利益,他才没有那么强的是非之心。 他还觉得,由他来处置刘裕的亲生儿子,正经登基的皇帝,是义举呢! 但实际上,他最后的结局也明明白白的告诉了人们,多行不义必自毙,他的身死非命,完全是由他自己作来的。 这些都是历史记载上面的事,也不能代表现在的状态。 不说别的,现在的琅琊王,即将要更进一步的人是王谧,他年轻,他在朝廷上根基深厚,他出身于大晋最有实力的世家,天生就拥有号召力和压迫性。 琅琊王氏的子弟,在这大晋朝廷里,谁敢撼动? 再加上,他还有那么大的功绩,都是真材实料的,北府兵中几乎是人人拜服。 最关键的还在于,看现在的情形,王谧的崛起大约应该可以算作是和谐的崛起了。 不会为了弹压大晋境内的其他势力去动用刀枪,大兴兵马,这样一来,等到再攻占几个城池,说不定,王谧就可以真的坐到那个皇位上,过程一点也不困难。 毕竟,那个抱着小皇帝坐在那里的太后娘娘,对他也是很支持的。 如果王谧的实力现在就足够的话,她甚至可以马上就写禅位诏书,一点都不会犹豫。 把这个大晋朝廷交到王谧的手里,她也就可以功成身退,当自己不存在了。 其实,王贞英的困境也是很明显的。 不能因为司马家现在有一个接班人,就忽略了王贞英的现实困境,今天,就算是她是大晋最忠诚的太后,作为司马曜的未亡人,她真的想要力挽狂澜的话,那她的身边也要有帮手。 然而,可惜的是,到了司马曜这一代,大晋皇族还真的就子嗣不丰,况且,可以说得上话,做的了事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就好像是,如果司马道子还活着的话,今日的局面可能就会完全不同。 司马道子不会尊敬王贞英,因为在他的心里就从没把这个嫂嫂当回事。 就算王贞英是太后,同时也按照惯例收养了司马德宗,并让他顺利坐上了皇位,这个位子,不管是司马德宗,还是其他的什么人,都是坐不稳的。 毕竟,司马道子是不会让他们成功的。 在他的眼里,这个位子就是属于他的,就连亲哥哥在上面,他都觉得碍眼的很,更不要说是其他人了。 如果司马道子还在,倒是可以肯定,这个皇位一时半刻的还不能被别人抢了去。 虽然这个人一向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但总归还是能做事的,也有野心。 可惜的是,就在这个尴尬的时刻,别说是道子这样的人,就是其他的人,能力更差些的,都没有能够伸出援手的。 王贞英不过是一介女流,以往也根本就没有朝堂经验,骤然就把这个朝廷扔给了她,她是真的没办法。 而司马德宗又是如此的幼小,别说是一年,就是十年,他也无法掌控朝廷。 于是,在这个时间空当当中,必定是有人要跳出来掌控时局,不是王谧也会是王恭。 既然王贞英自己的能力不足,她就要给自己想一个更好的脱身之策,她还能怎么办? 她也只能从自身计了,而这个时候,对王贞英最有利的一种解决方案,就是把大晋的朝廷交到一个能够信任的人手中。 而很显然,目前,王贞英选择了王谧。 她的选择也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 相比历史上的刘裕,这个王稚远当然是更让人放心的存在了。刘裕是白身起家,原本以往在大晋境内,如果一切都按照以往的节奏发展的话,他也根本就没有机会走到历史的前台来。 他是在乱世当中依靠着自己的一双手,赤手空拳打天下的人。 这样的人,心狠呐! 同时,对大晋朝廷以至于司马家那是有切齿的痛恨的,于是,当他走到高位上来,是绝对不会让司马家只是退位让贤就足够了的。 必须要斩草除根! 不这样做,刘裕就寝食难安。 毕竟,他真的没有太高端的出身,在这个轻视武人的社会,只要是司马家的人还在,还有被朝廷承认的皇族嫡系,那么他就要防备着司马家的人反攻倒算。 然而,同样的困扰,在王谧这里就不会出现。 在晋末这些人的头脑当中,虽然司马家的人是皇族,但是,他们却更看重自己的出身。 作为顶级世家的子弟,王谧其实并不把司马家的那些人放在眼里,和他们接触,不过是做做样子而已。 并没有多少的真情实感,而且,这些顶级的世家子弟吧,还是接受的那种传统的教育,就比如王谧吧,他的底色还是个文人,文绉绉的,做事呢,也是讲究合情合理。 讲究一个正义性的,最重要的是,他讨厌杀戮,不愿意双手沾血。 如果王贞英能够带着司马德宗顺利禅位,说不定,王谧愿意一直供养着他们。 至少直到王贞英和司马德宗故去,反正也并不怎么费钱,甚至还能搏一个好名声。 毕竟,虽然很多王朝的皇族,到了末年都很不人道,混乱非常,给百姓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这些人原本也没有苟延残喘的必要,比如刘裕在历史上做的那些事吧,其实从当时人的角度来看,也并没有那么的残忍。 只能感叹一句,来世不生帝王家。本来,司马家就得位不正,会有这样的下场,也算是因果报应了。 而王谧这一类人物的想法,其实看看历史上的李渊、李世民父子就知道了。 李世民当上皇帝之后,对突厥的征战仍然没有结束,后来,他得知前隋太后萧氏还在突厥帐中受苦,于是,在攻破突厥大营的时候,特别命令一定要把萧氏接回大唐。 做好善后工作,这件事,李世民是认真的,不是沽名钓誉。 在萧氏带着杨广唯一的孙子杨正道返回长安城的时候,李世民不只是亲自迎接,还在长安城的黄金里坊为她挑选了一座宅院,供他们生活。 自隋末丧乱,虽然贵为皇族,但是萧氏一直生活在跌宕之中,真的是没过过几天舒心的日子。 可以想象,也许当时的萧氏自己都没想到,自己还有回到故土的一天,而且,不只是回来了,八竿子也打不着的表侄,还能供养她十几年,让她安度晚年。 这简直是做梦都想不到的好事! 虽然萧氏是一介女流,也许李世民可以不放在心上,但是杨正道呢? 他可是杨广的亲孙子,李世民难道就不担心别有用心之人要反唐复隋吗? 第1032章 历史纷纭 不! 李世民他一点也不担心,他不但是不担心,等到过了十几年,杨正道成人之后,他还授予了他官职,让他到大隋的朝廷里当官。 不只是他,就说是他本人,也坦然迎娶了杨广的女儿,还生了一个具有前隋皇室血统的儿子。 然后呢? 然后就是一切平安无事。 虽然李世民也不会让李恪继位,但是,他对这个儿子也还是疼爱的,与其他的皇子并没有什么区别。 至于李治年间的那些事,那就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在李世民还活着的时候,前朝皇族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他也从来没有放在心上。 他从来也不认为,这些前隋的遗族还能给大唐搅局,况且,最根本的还在于,李世民虽然是马上得天下,但是吧,在没打仗之前,他还是堂堂的唐国公之子,绝对的大隋贵戚人士。 要身份有身份,要地位有地位,生活优渥,家庭的教育也不错,还是很有文化的。 这些文化人呐,你让他去算计某个独立的人,或许还有可能,为了自己的利益嘛,这倒也不丢人。 但你要说对前朝皇族斩草除根,他就会觉得太不体面了,一点都不和谐。 做人,心胸还是应该宽广一些。 王谧现在也是这样的想法,既然答应了王贞英,那他就一定会做到,再者,司马德宗现在还没断奶呢,就算是再等十年,他也一样不能与王谧抗争。 而等到那个时候,王谧早就已经把朝政牢牢的控制在手中,地位稳固了。 还能有司马家的什么事? 与李世民等贵戚的想法相同,王谧也并不担心司马家那点势力,更重要的是,他对自己有信心。 实际上,虽然这样说有些对不起古人,但是,历史上的刘裕蜕变为六位帝皇完,也是源于对自己的不自信。 毕竟,以前的刘裕是一穷二白,和几大家族根本就没有任何的交集,要不是趁着乱世,夺取了北府,这个朝廷,与他有任何的关系吗? 说不定还在京口做里长呢! 那些前朝的遗存,就算是没有什么能量了,只要他们还在,刘裕就会觉得他们有威胁。 不下手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