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晋捡到一只战神 第1222节
尤其是谯郡桓氏的态度。 我们要不是想要拧成一股绳做事,何必现在参与北伐大战?就算是平定了中原,对于我荆州到底有什么好处? 多年以来,我们桓氏一族虽然在荆州是呼风唤雨的存在,但事实上呢,我们的势力也是很难延伸出去的。 想要拓展自己的势力,那不是一般的困难,毕竟,在大晋,桓氏一族的名声非常糟糕。 朝廷虽然管不了他们,却也会防着他们。 也就是说,王谧当政之后,那种转变对于桓氏一族也是有好处的。 他们的日子虽然不再那么逍遥,权力也没有那么大了,但是对于家族的发展却是非常有利的。 至少,从朝廷的角度来看,以及从王谧的角度来看,桓氏一族都不在具有特殊性,朝廷不会防范他们。 他们和其他的大臣都是一样的,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这对于憋屈了几十年的桓氏一族来说,绝对是重大利好,诱惑力还是很大的。 于是乎,虽然桓冲现在还没有明确的表示,但是,王谧这边却是信心十足。 他相信,桓冲是个聪明人,大战过后,他会明白自己应该怎么选择的。 正经事谈完,宾主之间的气氛就更加融洽了。 桓老爷子远道而来,一顿饭那是没说的,一定要招待,而徐羡之呢,当然也在陪同之列。 只是,自从桓冲进门,他的表情就很是不自然。 眼神时不时的就要转到那紧紧跟在桓冲身边的少年身上,每看一眼,脸上便怒气更胜。 好似两人之前就有仇怨似的。 难道,这是荆州的旧愁要拉到建康这里解决了? 还是新仇旧怨全都堆在了一起? 桓冲这个人,嘴皮子还是相当利落的,吉祥话说不完,对徐羡之,他是极尽褒奖,这没说的,毕竟是自己推荐的人。 不过呢,总是让人觉得,他没有尽全力,以他的嘴皮子,完全可以把彩虹屁吹得更加绚烂一点。 而当桓冲把身旁的年轻人拉过来的时候,王谧就瞬间了然了。 对嘛。 最好的爱要留给最好的他。 “大王,这是灵宝,年轻一辈里,就属他最有本事了,我想把他留在建康做事,也算是尽我桓氏的一份心意。” 桓灵宝弓手行礼:“桓玄拜见大王!” 没错了! 桓玄出场! 该来的总会来,对于桓玄的出场,王谧并没有太惊讶,只是缓缓走上前来,把他打量了一遍。 “果然是少年英雄,既然来了,自然要在建康城里谋个差使。” “给你自己选,是到北府兵里历练,还是去朝廷挂个虚职?” 桓冲说的很明白,他带着桓玄出荆州,就是为了留在建康城的,那就说明,桓冲并不想让他统领自家的部队。 或许,在荆州的时候,桓玄已经带过兵了,对荆州兵的情况很了解,所以,没有继续学习的必要。 桓玄想也没想就答道:“末将愿到北府效命!” “好啊!” “有抱负!” 王谧转向桓冲,笑吟吟说道:“桓将军,那灵宝我就收下了,你可不要舍不得啊!” 桓冲哈哈大笑,拍着桓玄的肩膀,把这位颇有前途的年轻人交到了王谧的手上。 对于这个安排,桓冲自然也是深切的考虑过的。 桓玄是大哥桓温的儿子,是小一辈的,人也年轻,如今的形势,平定北方那是指日可待了。 以后不管是叫大晋朝廷还是什么新的朝廷,总归是不会再憋屈在江左这一小块地盘上了。 他妈谯郡桓氏也要因应时代的变化迅速做出调整,尽快融入朝廷的大家庭才是。 只是在荆州打转,如何能培养出人才? 就是人才,也会无法发挥出全部的才能。 更何况,桓玄的身份也很是敏感。 他是谁? 他是桓宣武的儿子! 都说血脉的事情是很玄幻的,谁知道他有没有继承桓温那时刻想着要造反的基因。 很危险呐! 不说别的,就是如今的中枢朝廷可绝对不敢让桓氏一族的人靠近建康城。 开什么玩笑? 引狼入室吗? 放在哪里,都不能让人放心。 其实嘛,王谧也不太放心,只是,他不放心的理由和桓冲完全不同。 桓冲是基于经验,而他,则是基于未来。 桓冲只是觉得,他桓氏一族的老底不太好,会不会王谧不愿意接受桓温的儿子出来历练,并不是他认为桓玄这个人有什么问题。 相反,老爷子现在觉得桓玄好得很,将来只要能顺利发展,必须是个人物。 而王谧呢,他太了解桓玄这个人了! 甚至比他自己都要更了解。 一开始,王谧还并不能肯定,但是,当他看到了桓玄本人,他就确信了。 这个人,绝对不会甘于寂寞的。 他是一定要搞事的! 那怎么说? 既然是个危险人物,不是该把他尽早的赶回荆州,让他离自己远一点才对吗? 这是一般人的想法,王谧是不会这样想的,他只会觉得,把危险放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才是最安全的。 你看桓玄这个人,目前他还只是个十五岁的少年郎,能力和经验都不足。 把他放回荆州绝对比放在北府更容易惹起事端。 为什么这样说? 荆州是他们谯郡桓氏的老巢,放他回荆州,只能有一种结局,那就是重复历史上晋末的那种轨迹。 桓玄继续壮大力量,等到朝廷不稳,他们就挥师建康,反叛朝廷。 毕竟,对于他这样的人来说,朝廷怎么做,其实都是在辜负他。从桓玄的种种作为来看,他端的就是个二世祖的做派。 他继承了他爹的野心和反骨,可是,却并没有他爹的能力,至少,他爹当初那样做,也还是建立在战功赫赫的基础之上的。 而且,虽然是希望能够篡权,但实际上,又没有真的这样做,他只是在对朝廷极限施压,是朝廷主动让了步。 当然了,所谓的让步,也是有限度的,最后在狡猾的朝廷和健康状态不佳的桓温之间,到底还是桓温先绷不住了,居然故去了。 这一下,老司马家的人可以说是拍手称赞。 哈哈哈! 我大晋果然是天命有归,你看,这种自爆的事情,总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这就是老天爷帮忙啊! 想当年的王敦,那也是个不好惹的人物,气势汹汹的从扬州杀过来,然后呢?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那个时候,大晋立足未稳,无法应对王敦的挑衅,几乎也是对他予取予求,什么要求都答应。 只求你不要篡位就可以了。 而王敦呢,性情比桓温还药更加暴虐,他是一点不舒服都不能忍的,他立志要踏平朝廷,于是,咬牙切齿的等着和朝廷决一死战。 要么,就是让司马家的人主动让贤。 谁知,意志越是坚定,他的覆灭就来的越快,竟然就在黎明即将到来之前扑倒了! 对! 王敦也是突然重病不治的! 这样的剧情反反复复的在大晋的土地上上演,不得不说,司马家的人确实还是有一把子狗屎运在身上的。 而桓玄呢? 他是桓温的儿子,自从桓温给司马家带来了极大的麻烦之后,他们就迅速的吸取经验,再也不重用桓氏一族的人了。 于是,桓玄就是想在朝廷表现,他也没有机会。 只能窝在荆州,等待时机,这也就可以判断出,桓玄除了会搞事,其实,他对朝廷来讲,并无尺寸之功,这样的人闹起事来,可不管什么三七二十一。 全都是由着自己的性子来。 应该说,比之他亲爹桓温还不如呢! 至少,桓温还知道,如果大业不成就不要毁了百姓们的生活,能忍则忍。 毕竟,他还是有一些情怀的。 想当初,大晋能有那样的局面,也和他桓温脱不开关系,有他一份功劳。 拼死拼活的打仗,不就是为了能够让自己这边的地盘更大吗? 不论如何,桓温还是明白,军人的职责就是守卫疆土,于是,对于自己辛辛苦苦保护的地盘,以及在这块地盘上生存的百姓,还是有一份怜惜在的。 他不想破坏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良好环境,所以,就算最后是中了司马家的阴谋诡计,也并没有继续作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