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引君入瓮
书迷正在阅读:大明:我帮老婆做女帝、挽明:从在野侯爵开始、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大明重开一万次开局吸功大法、永乐大案、朝云啸乾坤、重生之吴霸春秋、我的舰娘,我的世界、全民领主:从亡灵开始百倍增幅、全民转职:从无限火力开始
注视着赵桓的背影,韩木吕眼神一阵狰狞,他绝不相信赵桓能够保下郑庆云的小命。 赵桓前脚刚离开,一个蔡系党羽便出现在韩木吕身旁,神情同样阴狠。 “这个赵桓,还真是一如既往的猖狂,事到如今,竟然还敢威胁韩大人。” “哼,他若是下跪求饶,兴许韩大人一高兴,还会给他一个机会,现在等着回家办丧事吧。” 这话虽然解气,但韩木吕却并未被冲昏头脑。 他一甩袖子,示意党羽别高兴地太早。 “刚接到消息,常胜军已经对易州首府发动了进攻,想必这个消息很快就会传入陛下耳中。” “且不说,现在易州的地位与日俱增,就算是单纯为了讨逆平叛,陛下也会给定王以喘息机会,再怎么说,易州也是大宋的疆域。” “龙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 闻言,党羽不由眉头一皱,嗓音压低:“韩大人的意思是说,陛下会以郑庆云的小命为筹码,迫使王爷平定常胜军?” 韩木吕端起茶杯,畅饮了一口,脸上的凝重已经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股莫名的自信。 “郑庆云那个贱人,就算是被千刀万剐了,除了让赵桓心痛之外,再无任何意义。” “撑死了,也只能怪赵桓一个遇人不淑。” “但若是赵桓为了保下郑庆云,全力平定常胜军,才是真正的弥足深陷。” “呵呵呵,王大全那个蠢货,还以为自己细致入微,发现了郑庆云的罪籍纰漏,殊不知,这纰漏正是公相故意留给他。” “纵使赵桓再聪明,也绝不会发现,他正被一步步引入公相精心编制的陷阱。”m. 党羽眼睛睁大,尽是不可置信。 “我就说嘛!公相早就把与赵桓有关的一切,查了个底掉,怎么会遗漏郑庆云罪籍纰漏这种事?” “原来公相是故意放长线钓大鱼,引赵桓上钩!” “哈哈哈,不愧是公相,妙啊,太妙了!” 韩木吕的表情甚是得意,之前他还担心赵桓不会全力讨逆,如今有了郑庆云这个筹码,赵桓只能与常胜军死磕到底。 殊不知,常胜军早已经与金兵暗通款曲,不仅兵力众多,得到了金兵支持后,其装备也甚为精良。 就凭一个区区虎翼军,想要击败常胜军,无异于痴人说梦。 且不说赵桓斗不过常胜军,就算是赢了,也是两败俱伤,到时候哪还有力气应付金兵?兜兜转转,到了最后,陛下还不是要仰仗公相? 此计虽然凶险,一着不慎就可能导致金兵长驱直入,侵吞大宋疆域。 但是为了公相的利益,就算是冒再大的风险也值得。 赵桓前脚刚离开户部,陈钊就迎面而来。 看到陈钊,赵桓心头不由一沉:“你怎么来了?我不是让你在王府守着庆云吗?” 陈钊一脸无奈:“王府来人了,而且是宫里的人,内侍太监让王爷立刻回去接旨。” 赵桓心里虽然有些犯嘀咕,但还是立刻跟随陈钊返回王府,不等进门,就与传旨的内侍太监相遇。 由于赵桓在内廷的名声极臭,再加上蔡京回来了,内廷官员更加不看好赵桓,因此内侍太监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根本不拿正眼看赵桓。 “定王接旨!” “陛下有谕,命定王兼虎翼军节度使,一个月之内平定高拖山等叛众,若是不辱皇命,则可由定王选取一个名额,酌情特赦。倘若兵败,则除去其知易州事之职务。” 内侍太监高举着圣旨,冷冷注视着赵桓:“除了圣旨外,陛下还有一句口谕传给你。” “易州乃我大宋边陲重地,一旦出了差错,金兵必将长驱直入,侵吞我大宋腹地。” “若是因小失大,罪责缠身,就算你是皇长子,也难辞其咎。” “望定王自省。” 说完,内侍太监才把圣旨塞进赵桓手里,临了又补充了一句:“这句话,乃是属下个人赠予定王。” “为了一个将死歌姬,可不值得担此风险。” 赵桓想都没想,直接把圣旨塞进袖子里,虽然这个举动令内侍太监极为不满,但考虑到赵桓的为人,太监也不敢说什么。 赵桓又取出二两银子,递到太监面前:“定王府的事,不劳外人操心,这是赏你的鞋底钱。” 内侍太监看了一眼碎银子,根本没伸手接,一脸嫌弃:“二两银子?凡是京中官员,就算是九品小吏,也能拿出五两银子,定王还真是如坊间传闻一样,既暴戾又抠门。” “这钱您留着买棺材吧!” 内侍太监一刻都不想多呆,转身便走。 赵桓也不在意,把银子重新塞到腰间,咧嘴轻笑:“连这二两银子都省了。” 一旁的陈钊却脸色严峻:“王爷,郑小姐刚出事,陛下的圣旨就来了,分明是和蔡京串通一气,故意编排王爷。” “常胜军一事,必定内有算计!” 赵桓反倒轻松起来,展露出了爽朗笑意:“唯独这件事,陛下犯不着和蔡京串通。” “高拖山抵达易州又不是一天两天了,陛下恐怕做梦都想除掉这个叛贼,而今本王又掌控了易州,陛下借助本王之势,平定叛党,也是合乎情理。” “况且陛下手握武德司,耳目通天,知道庆云的罪籍纰漏,绝非难事。” “那特赦名额,就是陛下与本王的交易。” 陈钊依旧压力巨大,双拳紧握:“常胜军可不是闹着玩的!” 赵桓笑眯眯的看向陈钊,反问道:“那你觉得,本王就是儿戏?” 这…… 陈钊瞬间语塞,据他所知,近十年来,凡是易州的官员将领,大多都选择与常胜军共存,几乎没有任何人真正卖力气平叛。 如果说,谁能干掉这支叛党,那么自然非赵桓莫属。 只是这种被人牵着鼻子走的感觉,实在不舒服。 赵桓看得出陈钊的忧虑,反倒宽慰起来:“有一件事,无论是陛下还是蔡京都算错了。” “就算没有庆云这档子事,本王依旧要平叛讨逆!”原缺的宋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