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朱由崧:对对对,元辅说得对
书迷正在阅读:挽明:从在野侯爵开始、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大明重开一万次开局吸功大法、永乐大案、朝云啸乾坤、重生之吴霸春秋、我的舰娘,我的世界、全民领主:从亡灵开始百倍增幅、全民转职:从无限火力开始、我竟然能带出游戏物品
马士英已五十四岁,头发花白,身材中等,相貌平平。 他正紧锁着眉头思考,听了朱由崧的话便道:“陛下,臣以为袁季通(袁继咸字)绝非拿国事开玩笑之人。” 朱由崧又期盼着道:“那会不会是袁继咸听信谣言,才误报此事? 说我那侄女在四川监国就算了,还说什么率十万大军趋武昌,击败了左良玉,这如何可能?” 显然,到了这一刻,朱由崧仍不愿相信朱媺娖在四川监国之事,更不愿相信左良玉为朱媺娖率军击败的事。 左良玉虽然是他坐上皇位后提防的第一大军阀,可再提防,此前左良玉也是认可他这个皇帝的,接受了他的册封,勉强算是朝廷在湖北抵御顺军的屏障。 而那坤兴公主却是崇祯女儿,又自认监国,对他皇位的威胁绝对远超左良玉。 所以,看袁继咸奏报说,听闻坤兴公主在四川监国,击败张献忠,又率军东至武昌击败左良玉,朱由崧是真不愿相信。 马士英道:“陛下,袁季通乃是有名的清廉能臣,崇祯十年任湖广参议时还曾大破老回回、革里眼等流寇。 其人绝非那等轻信谣言之人,若非已得实证,绝不会向朝廷上奏此等事。” “可是,你们不都说左良玉有八十万大军吗?怎会被我侄女率十万人击败?”朱由崧露出不解之色。 他觉得八十万人被十万人击败太离谱了。 绝对是假的。 马士英无奈暗叹一声,道:“陛下,自古以来胜败都并非以兵力多寡决定,况且那左良玉虽号称有八十万大军,可实际能有四十万兵就不错了。 据说其麾下多是乌合之众,倘若那坤兴公主麾下有数万精锐,击破左良玉亦非不可能。” “如此说来,这消息可能是真的?”朱由崧声音都干涩了。 “应该就是真的。” 听马士英这么说,朱由崧想了想,手指、嘴唇都不禁微微颤抖起来。 原地缓缓走了一圈,就不禁像看救命稻草一般看向马士英,道:“元辅,当初是你帮朕坐上皇位的,如今可不能抛弃朕呀!” “陛下镇定!”马士英紧皱着眉头,提高了声音,“此事尚未完全确定真假且不说,即便是真的,陛下又如何会被威胁到? 那坤兴以女子之身监国,名不正言不顺,纵有大军扶持,又如何能与陛下争正统? 更不必说,陛下同样是有大军扶持的——黄得功、刘良左、刘泽清、高杰余部,这江北四镇不仅兵力雄厚,战力也是不俗。 有他们在,陛下何必畏惧一小女子? 何况那坤兴算起来应是陛下未出五服的侄女吧?焉知她不是率军东下来扶持陛下的? 说不定她见到陛下便会请退监国名号,将大军交予朝廷呢?” 越听马士英说,朱由崧眼中的光便越亮,神情也由紧张、惧怕转变成了振奋、喜悦。 等到最后,朱由崧仍是接话道:“对对对,元辅说得对。我那侄女毕竟只是女子,怎么会与我争皇位呢? 况且如今大明宗室凋零,江山也丢失近半,她定是来保扶朕的。对,一定是这样!” 马士英见朱由崧全无主见,被他三言两语就转变了想法,既感到得意、满意,却又莫名生气,有种怒其不争的感觉。 可谓心情复杂。 想了想,他又道:“臣所料不错,袁季通后面必然还会继续奏报此事。 虽然还不知坤兴公主率军击败左良玉的详情,可朝廷确需早做准备。 臣以为当调遣黄得功、黄斐往江上游截击坤兴公主的军队。 否则,让坤兴公主率军直趋至南京,其若真有歹意,朝廷可就完了。” “好,好,都听元辅的。”朱由崧先这么说了句,却又不禁道:“可是朕记得黄得功是出自勇卫营,且先帝对其隆恩甚重。 那坤兴毕竟是先帝的女儿,黄得功不会背叛朕投靠坤兴吧?” “陛下多虑了。”马士英露出些许笑容,带着自信,“黄得功虽出自京城勇卫营,可此前却是在辽东军中。 自崇祯十一年他随熊文灿到河南镇压流贼开始,就在江北河淮一带征战。 日常军饷、粮秣皆受南京配给,与臣等南京臣僚不仅熟悉,交情也不错。 况且陛下别忘了,此前他可是帮陛下坐上皇位的主力。若投降了那坤兴公主,焉知不会被追究罪责?” 朱由崧又被轻易地收服了,不断点头道:“元辅说得有理。” 谁知马士英想想却又有些担心起来,“不过陛下所虑也需有所提防,且仅黄得功、黄斐两部兵力未免有些单薄。 臣以为,当急调刘良左从凤阳府寿州南下,到无为州配合二黄一起防备。” 朱由崧虽然没有主见,但这些年也算有了不少经历,并非全无头脑之人。 听马士英如此安排,又忍不住疑虑道:“元辅,若调刘良左南下,若有东虏、流贼南下该如何是好?” 马士英略有点不耐烦了,加重语气道:“陛下,河南有心向我大明的多支义军,徐泗一带则有李成栋等高杰余部镇守,淮安有刘泽清,足够抵挡北方之敌了。 况且,北方若有敌来,要一步步走来,至少得一两个月才能到南京。若受守军所阻,花费时间必然更多。 然坤兴公主若从武昌率大军顺江而下,十数日间便可至南京呀!” “对对对,”朱由崧又双叒轻易地改变了想法,道“元辅说得对,是朕湖涂了,抵御江上游之敌最重要。” 马士英跟朱由崧商量完这事,也没去跟朝臣讨论,直接就让朱由崧下旨。 因为两人都清楚,这事紧急,可要是拿到朝堂上去讨论,争个两三天都未必有定论。 况且,这种紧急的军国大事本就该由内阁与皇帝做决断。 弘光朝廷初立时,东林党人史可法、高宏图等借着把持南京六部多年的优势,便想推出由史可法、高宏图、姜曰广三人组成的内阁。 马士英等阉党、南京勋贵、江北四镇都不同意,相互争斗、妥协的结果是,推出了史可法、马士英、高宏图、姜曰广的四人内阁。 之后半年,经过各种的政治斗争,东林党终究敌不过有朱由崧和江北四镇支持的马士英等阉党人士。 在这个内阁推出之始,史可法就先被由兵部尚书改任为礼部尚书。 须知南京向来以兵部尚书为百官之首,史可法等于被降级了。 随后,马士英又以史可法曾写的“七不该立福王为新帝”的文章呈给朱由崧,逼得史可法不得不自请出阁,到江北去督抚诸军。 再之后,高宏图、姜曰广相继在政治斗争中失败,被逼出内阁,东林党举荐的吴生、郑三俊又不愿出仕赴任,反倒是马士英这边的王铎、阮大钺先后进入了内阁。 由此,内阁就成为了阉党的,完全由马士英掌控。 所以,如今紧急的军国大事马士英是可以和朱由崧“商量”着迅速决定的。 这不,等朱由崧下了调兵的圣旨,马士英便拿到内阁去走了个流程,然后加盖他兼任的凤阳总督大印,便以八百里加急派发了出去。 大明在京师的朝廷是个筛子,南京这个小朝廷同样是个筛子。 就在朱由崧的调兵圣旨派发出去不久,关于坤兴公主监国的相关消息就传到了南京城许多人耳中···灵灵吼的大明:我帮老婆做女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