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书屋 - 历史小说 - 重生之吴霸春秋在线阅读 - 第616章 迁楚地之民

第616章 迁楚地之民

    迁楚地之民于吴国岭南、西南九个郡?

    这在庆忌看来,太过危险。

    且不说岭南、西南的濮人、滇人、哀牢人、百越人等异族能否消化数十万的楚民,距离吴国本土太远的话,一旦发生叛乱。

    鞭长莫及的情况下,吴国要付出极大的代价,才能成功镇压叛乱。

    这样一来,难免会有些得不偿失。

    庆忌的确是想大力开发南方,却也不会是在牺牲自身元气的情况下去做。

    之前庆忌就曾强制性迁走西南三郡的滇人、百濮人、哀牢人,还有岭南的骆越人五万户,五十余万人口到吴郡定居。

    这么多年来,迫于吴军的强势震慑,算是相安无事。

    现在,已经吞并楚国,完成了南方大一统的庆忌,可不只是想在南方的这一亩三分地上小打小闹。

    岭南六郡和西南三郡,那是什么地方?

    几乎是荒芜一片!

    不毛之地!

    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才被大力开发出来。

    而直到明清时期,岭南、西南一带,还是被流放囚犯的一大选项之地……

    可想而知,历史上历朝历代,花费了一千余年,这才将西南、岭南开发出发,有多么困难。

    所以,莫说是在庆忌的这一代,即便是几十代人,数百年的不遗余力的开发,都未必能让西南三郡,以及岭南六郡变成一片沃土……

    这就导致,在庆忌看来,迁移楚地数十万的黎庶到南方,是不可取的做法。

    “父王,儿臣以为,对待故楚地之遗民,可不迁徙……”

    这个时候,不想让公子熙专美于人前的公子恒,立刻站了出来,朝着庆忌躬身作揖道。

    “若楚地遗民叛乱,如之奈何?”

    庆忌深深地看了一眼公子恒。

    楚国腹地的遗民有多少人口?

    一百多万!

    庆忌等人之所以说是“数十万”,只是楚地包括了原来的卢、庸、鄂、邓、绞等封君之地,不一定会心向楚国而已。

    楚国腹地距离吴国本土,迢迢几千里,哪怕是在交通条件并不

    公子恒回答道:“父王,儿臣有一对策,可使楚地之遗民,不敢叛乱,而且可使其归心!”

    “是何对策?”

    庆忌眯着眼睛询问道。

    “……”

    公子恒张了张嘴,欲言又止,似乎是害怕庆忌降罪。

    不过,公子恒最终还是低着头,沉声道:“父王,儿臣斗胆,请父王迁都于郢,或迁都于宛城。”

    “以此稳固吴国在南方的统治,镇压各地!”

    嘶!

    公子恒的这一主张,着实是大胆!

    放肆!

    诸如孙武、伍子胥、范蠡等大臣,听见公子恒的这一想法后,都忍不住瞠目结舌。

    不过,他们也不得不承认。

    公子恒的这一主张,很有建树。

    只是,可能有失偏颇。

    正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有舍必有得!

    吴国要是迁都于郢,有利有弊。

    具体来说,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哪怕是孙武、范蠡这样有着远见卓识的大才,都不好说……

    “不妥!”

    听见公子恒的迁都之主张,还不等庆忌发言,站在一边的公子熙便勃然变色,朝着庆忌进言道:“父王,恒弟所言,大缪也!”

    “金陵,为我吴国之军事、政治、经济之中心,父王定都于金陵十余年,而吴国大兴,成就霸业。”

    “金陵是为我吴国的龙兴之地,岂能随意迁移?”

    “不可否认,郢都、宛城,的确是天下之重镇,吴国迁都于那里,可保故楚之地安宁,社稷得以永享太平。”

    “然,我吴国的根基何在?”

    “吴国的根基在于江东,而非是江西,动辄迁都也,尤其是从金陵远远的迁到郢都或者宛城,恐怕吴国的臣民都会有所异议。”

    “此为国本,妄动国本,怕我吴国有肘腋之疾,日后更有累卵之危!”

    “……”

    公子熙所说的这一番话,也不无道理。

    实际上,这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哪怕是庆忌,都一时之间很难取舍。

    “父王!”

    公子恒立即反驳道:“金陵固然有王气,龙盘虎踞,坐控江淮,却偏居于东南一隅之地。”

    “若一直定都于金陵,儿臣唯恐我吴国的霸业仅限于南方,而非天下!”

    “宛城、郢都的地理位置险要,且依山傍水,有形胜之地,进可攻,退可守。”请下载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若迁都于郢,则我吴国可居于全国之中心,使直道、驰道,甚至是水网漕运四通八达,不拘于一格,让吴国各个郡县的有异心,不敢轻举妄动!”

    顿了一下,公子恒又道:“再者说,郢都原本便是楚国的王都,有天然的王宫要塞,不必吴国兴建多少工程,修缮一番,便可入住。”

    “若迁都于宛城,则我吴国可更进一步,接近中原,联合宋、郑、鲁、卫等中原诸侯,与晋国争霸,为大吴成天下霸主,奠定根基!”

    “请父王三思!”

    公子恒的远见卓识,也不是一般人所能比拟的。

    迁都于宛城,或是迁都于郢,对于吴国而言,大有裨益。

    只是这其中的弊端,其中的风险也不少。

    想当年,庆忌谋求中原争霸,进击到周王室的王畿之地,与郑国的时候,范蠡曾一度劝说庆忌迁都于宛城。

    不过当时庆忌权衡利弊之后,并没有采纳范蠡的这一主张。

    而今故事重提,如之奈何?

    要知道,天下大势是会改变的。

    而今的吴国,早已经不是昔日的吴国。

    不论是争霸天下也好,还是要稳固故楚之地,吴国都必须要强有力的镇压住原本楚国腹地的黎庶。

    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大王,臣以为恒公子所言极是。”

    站在一边的治粟内史范蠡朝着庆忌躬身行礼道:“金陵作为我吴国的王都,承载了大吴十余年的国运,足矣!”

    “而今形势所趋,吴国之大敌,心腹之患,是为晋国,已非其余国家。”

    “是故,臣以为大王当从恒公子之主张,迁都于宛城,巩固国本!”

    “……”

    孙武、伍子胥、阳虎三人,都不禁深深地看了一眼范蠡。迷惘的小羊羔的重生之吴霸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