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9章 嫡庶之争
书迷正在阅读:我的舰娘,我的世界、全民领主:从亡灵开始百倍增幅、全民转职:从无限火力开始、我竟然能带出游戏物品、治愈系篮球、一心摆烂的我却直奔篮球名人堂、网游之我是封测玩家、网游之漫漫江湖路、网游之巅峰战神、从无限游戏开始又名从大明开始
“御史中丞所言大谬!” 邓析的话音一落,德高望重的右丞相孔丘,立即出列,大声斥责道:“古制毕竟是古制,吾等岂可循规蹈矩?” “尤其是在立储这般大事上!” “再者说,先王寿梦之遗命,是改父死子继为兄终弟及,而今大王立储,是为父死子继,岂可一概而论乎?” 孔丘居然公然反驳宗法制? 这让吴国的君臣都不禁颇为诧异。 要知道,孔夫子之前可是一直鼓吹礼制,试图恢复《周礼》的。 不过,孔丘从来都不是一个循规蹈矩,迂腐不化之人。 这一次,为了自己的得意门生公子鸿,孔丘算是豁出去了。 舍下一张老脸,非要为公子鸿争得储君之位不可! “呵呵!” 御史中丞邓析轻蔑一笑,道:“右丞相,你不觉得荒谬吗?” “右丞相是海内闻名的一代名士,学富五车,饱读诗书,岂不闻废长立幼,废嫡立庶,乃取祸之道耶?” “宗法制的原则,右丞相岂能不知?” 邓析咬死了废嫡立庶的宗法制原则。 上至天子、封君,下至公卿、大夫、士,他们的爵位、封邑、官职皆为父子相承。 这种继承原则一般是以正妻所生的第一个儿子嫡长子为继承人,若废掉嫡长子的继承权而把该权利转给除嫡长子以外的其他儿子,则叫废长立幼。 在历朝历代,废长立幼,废嫡立庶的事情,都不在少数。 如汉景帝废太子刘荣为临江王,立胶东王刘彻,后为汉武帝。 如唐太宗废长子李承乾,立晋王李治,后为唐高宗。 如隋文帝废太子杨勇,立晋王杨广,后为隋炀帝。 康熙两废太子,立雍正…… 有好有坏,不一而足。 不过,这些有作为的帝王,之所以废长立幼,是因为那个儿子着实是能力出众,非同一般。 夏朝时就已确立王位世袭制,但也有“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的区别。 商朝末年才完全确立了嫡长继承制。 西周一开始就确立了“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嫡长继承制,从而进一步完备了宗法制。 宗法制度是奴隶主贵族阶级的继承法,也是继统法。 实行这种继承法,必须首先严格区别嫡庶关系。 例如,天子世世相传,每世天子都是嫡长子继承父位而为第二代天子,奉戴始祖,是为“大宗”。 其同母弟与庶兄弟封为诸侯,是为“小宗”。 每世的诸侯也是由嫡长子继父位为第二代诸侯的,奉始祖为“大宗”。 他的诸弟封为卿大夫,是为“小宗”。 每世的卿大夫也是嫡长子继父位为第二代卿大夫,奉始祖为“大宗”,他的诸弟为“士”,是“小宗”。 士的嫡长子仍为士,其余诸子为庶人。 诸侯对天子为小宗,但在其本国为大宗。 卿大夫对诸侯为小宗,但在其本族为大宗…… 所以,凡大宗必是始祖的嫡系子孙,而小宗则或宗其高祖、或宗其曾祖、或宗其祖、或宗其父,而对于大宗则都为庶。 依照宗法的规定“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 因为大宗的始祖只能有一个,不可能有两个。 所以大宗永远是大宗。 至于小宗由于族类繁衍的结果,分家出去,另立门户的人越来越多,小宗也就不断增加,一般到了五世就必须分出一些子孙。 所谓的“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莫过于此。 以例言之,文王的嫡长子武王是大宗,被封为诸侯的文王其他的儿子如周公,就是小宗。 武王和周公的关系,从血统上来说,虽是兄弟,但从政治上来说已变成君臣关系。 因此,只有武王才有祭祀文王的特权,周公是没有这种资格的。 周公只有在武王的统率之下,才能参加文王的祭典。 这是因为武王是周公的大宗。 所谓“庶子不祭祖者,明其宗也”,就是这个意思。 周公被封到鲁国后,他是鲁国的始祖,也就是所谓别子。 依据规定,则“继称者为小宗”,所以周公的儿子伯禽及其嫡系后裔,对周天子来说,就变成了小宗。 但在鲁国内,他是继承其始祖周公的,也就是继承“别子”的。 按照“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的规定,伯禽又是大宗。 被分封为卿大夫的周公的其他儿子,即伯禽的诸弟,对于伯禽来说,又变成了小宗。 同样道理,在鲁国,只有伯禽及其嫡系子孙才有祭祀周公的特权,伯禽的诸弟只有在他的率领之下,才能参加祭祀周公的祭典。 卿大夫和士的关系,也是如此,卿大夫是大宗,士是小宗。 在自古以来的宗法制上,又分为君统与宗统。 宗法制度是卿大夫士的继统法,与天子诸侯无涉。 所以将君统与宗统分开,以为天子诸侯的继统为君属于君统,卿大夫士的继统才是宗统,而宗法制度是指后者说的。 因此有“诸侯不敢祖天子,大夫不敢祖诸侯”的说法。 勾践、邓析一再强调宗法制,就是逼迫申息、被离、孔丘等人承认,嫡长子吴恒成为储君,日后继承吴王之位的合法性。 “废嫡立庶,取祸之道?荒谬!” 孔丘反驳道:“大王立储,何不择贤而立?” “今天下之大争,夫大国之君,岂不择明君贤主而立?” “公子鸿,性格仁慈宽厚,仁德有方,国人甚称其贤!” “尝于军旅,杀敌甚众,广受士卒好评。” “处理政务,算无遗策,可谓振长策而驱宇内,驾戎车而御敌寇,文武兼备,诸公子中何人可及?” “若大王以公子鸿为储君,则为吴国必当勃兴,大霸于天下,九合诸侯,天子致伯也!” “请大王明鉴!” “臣附议!” 曾点、子路、申息、被离、烛庸等群臣,立刻出列,表示赞同。 以孔丘为首的儒家学派大臣,已经跟吴国的老世族大臣,完全搅和在了一起。 最大的原因,莫过于公子鸿所展现出来的能力过强。 而且,公子鸿是一个仁慈贤明之人,公子恒则是跟庆忌一样,相对而言,比较“刻薄寡恩”……迷惘的小羊羔的重生之吴霸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