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书屋 - 历史小说 - 重生之吴霸春秋在线阅读 - 第995章 诸子功臣,封邦建国

第995章 诸子功臣,封邦建国

    逼宫,等同于以下犯上,要是惹得庆忌不快,随时都能将逼宫之人处死。

    事已至此,孔丘不由得幽幽地叹了口气道:“太宰,你怎么还不明白?”

    “你即便是不为大吴万世一系着想,不为陛下着想,也应当为自己考虑,为自己的子孙后代考虑。”

    “你现在官居太宰,位高权重,但,这只是一代人的富贵。”

    “你百年之后,你的子孙若是不争气,可能会成为平民。你于心何忍?”顿了一下,孔丘又道:“以你的功劳,堪比故齐国始祖姜太公。陛下若是分封诸子、功臣,一定有你的一份。”

    “做一国之君,不比当一个太宰更好吗?”闻言,文种也是被孔丘说得蠢蠢欲动,陷入了沉思。

    作为大吴的太宰,文种已经是一辈子荣华富贵,享用不尽了。但是,子孙后代并不争气的话,如之奈何?

    见到文种似乎已经被自己说服,孔丘又将目光放在了孙敌、伍明的身上。

    他们的父亲是孙武和伍子胥,父子几人为大吴的大一统战争,立下了汗马功劳,功不可没。

    靠着这样的功劳,庆忌若是推行分封制的话,让孙氏、伍氏封邦建国绝对不为过。

    剩下一个田穰苴,还是跟文种一般,举棋不定。毕竟,上意难测,对于庆忌的心思,他们都琢磨不透。

    ……翌日,原本还在自己府上练武的伍明,就遭到了伍子胥的一顿训斥。

    伍子胥脸色阴沉的看着伍明,问道:“你昨夜是不是去了孔丘的府上?”

    “父……父亲,左丞相大寿,孩儿焉有不去贺寿的道理?”伍明战战兢兢的低着头,不敢跟伍子胥那锐利的眼神对视。

    别看伍明也是沙场宿将,在战场上杀人无数,为吴国立下了许多汗马功劳,但是在伍子胥的面前,他大气都不敢喘一下。

    这大概就是典型的血脉压制了。伍子胥教子,分外的严厉,以至于两个儿子伍明、伍亮都有出息,继承了他的风范,成为吴国年轻一代的名将。

    说是年轻一代,伍明、伍亮都早已经是而立之年了。

    “孔丘私底下,都跟你们说了什么?不许欺瞒老夫!”

    “诺。”伍明唯唯诺诺的回答道:“父亲,左丞相让孩儿说服你,跟他们一起联名上书,让陛下顺水推舟,分封功臣与诸皇子……”

    “湖涂!”伍子胥气得吹胡子瞪眼,冲着伍明噼头盖脸范斥责道:“我伍子胥怎会有你这样没出息的儿子?”

    “孔丘这是拉着你往火坑里跳!想拉着我伍氏一门往火坑里跳!

    “

    “伍明,你记住,千万记住!”

    “陛下是老夫的君父,是你的君父,也是你儿子的君父!”

    “他是天下人的君父,不管做什么,都是正确的!这等逼宫之事,岂是人臣所为?”说着说着,被气的肝火大盛的伍子胥,忍不住捂着自己的心口,大口喘气,身形踉踉跄跄的,差点没有跌倒在地上。

    “父亲,孩儿错了,悔不该赴宴。但是,孩儿并没有跟孔丘同谋……”伍明忙不迭的上前,扶住了伍子胥,却被正在气头上的伍子胥一把推开。

    “你这不孝子,你怎么还不明白?”伍子胥须发皆张,怒道:“陛下说你是同谋,你便是同谋,说你是造反,你便是造反,岂可辩驳?”

    “你以为自己这些年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是功臣,陛下就会对你另眼相待,以至于使你封邦建国?”

    “老夫与孙长卿都不敢奢望的事情,你敢想?”

    “你们是痴心妄想!”闻言,伍明

    “扑通”的一声,跪在地上,悔恨交加的道:“父亲,孩儿受教了!”

    “你的教训还不够深刻!来人!取鞭子来!”眼看着伍子胥要打人,鞭笞自己的儿子,身边的人都劝不住,只能听之任之。

    按理说,伍明干的事情可大可小,毕竟他没有真的跟着孔丘等人一起逼宫,没有实际的行动。

    但,伍明这种不该有的心思,是犯了伍子胥的忌讳,也是犯了庆忌的忌讳。

    伍子胥若只是对伍明小惩大戒一番,岂能说得过去?……就跟伍子胥猜的一样,孔丘等人打算向自己联名上书

    “逼宫”的事情,庆忌第一时间就知道了。但是,庆忌并没有任何反应,反而很有雅兴的在御花园的亭子里垂钓。

    跟庆忌坐在一起垂钓的人,是太子恒。

    “父皇,儿臣听闻左丞相等人正在谋划向父皇你联名上书,分封诸子、功臣之事,甚至还在稷下学宫,以及各处官学造势,制造舆论,想让士子们一同上书。”太子恒忧心忡忡的问道:“父皇你就不打算制止一下吗?”

    “随他去吧。”庆忌钓上来一条活蹦乱跳的鲤鱼,放入了竹楼当中,轻笑一声道:“吴恒,这里没有旁人,你老实告诉朕,是你的话,你愿意使诸皇子、功臣封邦建国吗?”

    “……”太子恒沉默了。过了半晌,太子恒这才缓声道:“父皇是想听真话,还是假话?”

    “据实说来。”

    “儿臣不想诸子、功臣得到分封,列土封疆。”太子恒正色道:“父皇,周朝祸乱之根源,就在于天子失势,诸侯纷争。”

    “武王伐纣,代商而得天下,分封诸子弟以及功臣到边远之地,封邦建国,原因何在?”

    “因为周武王是趁着殷商主力大军征讨东夷,国内防务空虚之际,这才大会诸侯,一击得手的。”

    “实际上,当时周朝的国力比不上商朝。为取得人心,周室不得不分封诸侯,以巩固自己的统治。”

    “我大吴不同。大吴扫灭列国,包举宇内,使天命在于吴,靠的是武德之充沛,而非德行教化之功。”顿了一下,太子恒又道:“再者说,周初之际,哪怕是几十年前,天下大半尚属蛮荒,边民不够开化,桀骜不驯,不服王化,且道路阻塞难行,政令一时间难以颁布落实到位。”

    “现在,我大吴有着直道、驰道遍布四海,交通便利,可使朝廷的政令畅通无阻。”

    “哪个地方发生叛乱,也可从国都出兵,迅速镇压,因此父皇实在不必跟周初之际一般,以分封诸侯而巩固我大吴的统治。”还有一个原因,太子恒并没有直言不讳的告诉庆忌。

    不过,庆忌心里跟明镜似的。什么原因?庆忌若是分封诸子、功臣,封邦建国的话,日后势必会造成诸侯做大,而朝廷逐渐势微的状况。

    届时,只怕又免不了一场杀伐征战。总的来说,吴国是真的没必要分封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