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书屋 - 历史小说 - 寒门状元在线阅读 - 第二〇三六章 傲慢与偏见

第二〇三六章 傲慢与偏见

    谢迁要去见的是何鉴。

    何鉴作为部堂之首,谢迁遇到什么事情通常都会去找何鉴商议,因为何鉴拥有话语权。

    不过等他到了吏部才知道,原来当天何鉴没到衙门来点卯。

    同为朝官,何鉴的应酬很多,吏部的事情到年底前已基本处理完,这会儿何鉴也在府上接待那些前来送礼的人。

    等谢迁乘坐轿子马不停蹄赶到何府门前,发现这里门庭若市,不由暗自皱眉……因为来何鉴这里送礼的官员,有很多都没去过他府上,甚至有些比拜访他的官员的官阶更高。

    谢迁心道:“年前吏部考核未完成,给了吏部纳贿的机会,如果是换做刘瑾当权时,指不定要收受多少礼物。”

    等谢迁靠前后,很多人都不认识,以为也是前来送礼的,直到门客过来迎接,一些官员才知道这是位大人物。

    谢迁往内走的时候,留意那些来送礼之人带着的礼物,等他看过后才发现情况不对劲,这些人送的礼物多且贵重,那些绫罗绸缎一筐又一筐完全不避讳,更有甚者直接抬着钱箱前来。

    “这算怎么个说法?难道何世光想趁机敛财?”

    谢迁心里很恼火,想知道何鉴为何要收受贵重礼物。

    吏部考核一向都是朝中众所瞩目的事情,但因为朱厚照在当政之后基本不管朝事,使得吏部尚书的位置被突显出来,以至于在收受贿赂的途径上,何鉴比谢迁机会还要大。

    到了何鉴书房,何鉴不在,此时主人正在大厅那边见客。

    谢迁心里带着恼火,等了大约一炷香工夫,何鉴姗姗来迟,客气行礼:“于乔,未料你会前来……你我多年老友,何至于如此客气?”

    谢迁皱眉:“你当我是来给你送礼的?”

    这问题把何鉴问得很尴尬,怔了一会儿才道:“于乔,你不会有什么朝事而来吧?”

    “先不跟你说这个,外面怎么回事?”

    谢迁指了指房外如若集市的场面,“我进来的时候,看那些个访客送来的礼物都不轻,你应该知道规矩是什么吧?你不会想借着吏部考核,还有你位高权重,做出贪赃枉法的事情来?”

    何鉴摇头苦笑:“在于乔你心目中,我便是如此不堪之人?”

    谢迁道:“你何世光昔日自然不至如此,但谁知道如今一朝掌权后会是如何模样。”

    何鉴为之气结:“真该让你去我的库房看看,老朽已是一把老骨头没多少时日之人,在朝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你以为我要趁着临告老还乡前贪赃枉法一把?”

    “哼哼……这不年中还是刘贼当权,来京师考核的官员基本都带着重礼而至,到京师后才知原来刘贼已下台,就连以前吏部官员也都悉数更迭,他们为了自己的考核能顺利通过,自然要送礼物来……”

    “我让下人详细查验送来的礼物,但凡重礼,一律退回!”

    听何鉴这么一说,谢迁自然就理解了。

    因为今年刘瑾下台太过突然,朝廷规矩发生变化很难为外官知晓,很多地方官员听说吏部考核非送重礼不能通过,只好变卖家产赶赴京城,结果抵京后遇到大雪封城以及吏部考核拖延,想当然地认为是因为他们没有送礼,所以吏部才给他们出难题。

    趁着过年这么好的光景,来给吏部天官家里送礼的人当然就多了,而且分外贵重。

    谢迁黑着脸道:“你敢相信下面的人没有贪赃枉法?还有,就算你自恃清廉,莫要忘了朝中那么多双眼睛盯着你,若今日的事情传出去,御史言官会不弹劾你?”

    何鉴苦笑:“不然若何?把人拒之门外?于乔你自己府上也有人送礼,好像你也不会如此不近人情吧?”

    这下谢迁不知该说什么好了。

    本来他就知道何鉴没有贪赃枉法的劣迹,二人认识很久,不认为老友会如此人品败坏,这时代的儒者很在意面子,虽然大明赃官不少,但收受贿赂私相授受毕竟是让读书人颜面蒙羞之事,而大明又是对贪官污吏刑罚最重的朝代,自然不会相信何鉴会以身试法。

    何鉴道:“于乔你除夕之日也不得消停,莫不是又发生了什么让你头疼的事情?是否跟之厚有关?”

    被何鉴一语点破心中所想,谢迁面子有些挂不住,不过还是点头:“刚得到消息,之厚这小子一大清早回兵部衙门,没过多久便找到王德华一起去豹房面圣。”

    “呵呵!”

    何鉴苦笑一下,道,“之厚可真有本事,想何时面圣都行……朝中谁有他这般待遇?”

    何鉴的话刺激到了谢迁,他黑着脸道:“怎么,你羡慕他?说到底他只是兵部尚书,级别远在你这个吏部天官之下,连你我如此身份都没法做到随时面圣,可见当今陛下登基后做了多少荒唐事。”请下载小说app爱读app阅读最新内容

    何鉴脸色一变,拱手道:“于乔,小心隔墙有耳,有些话你还是应有所避讳才好,在下府上可是鱼龙混杂。”

    谢迁板着脸:“那你说该如何是好!之前不是让你去劝阻他?为何会出现今日这般状况?若陛下御批下来,让户部调拨粮食,那这个年怎么过?”

    何鉴想了下,没有任何解决之法,于是摇摇头:“于乔,有事坐下来慢慢商议,何必如此急切,让人摸不着头脑?”

    谢迁气鼓鼓坐下来,何鉴劝道:“之厚办事,不是完全没道理,德华去他府上拜会过,求到他名下了,西北也的确出现粮荒,以他的责任心,能放任不管?”

    “你又不是不知德华入京师为的是什么,你不赞同调拨粮食,不就是怕这批粮食挪用做军粮支撑来年作战么?但你能眼睁睁看着边军将士和地方百姓饿死吗?”

    谢迁黑着脸缄口不言,何鉴看得出来,他这是在赌气,于是又道:“之厚之前已对你再三忍让,虽然这孩子年岁不大,但朝中没人怀疑他的能力,你就不可以让着他一点?若论这些年朝中涌现出的人才,沈之厚怎么说也名列前茅,你说除了沈之厚外,谁有资格谈平定草原?”

    谢迁恼火道:“你跟我说这些作何?我是来跟你商议对策的,你想让我就这么接受?”

    何鉴笑了笑,道:“看看你,这才说上几句,又急了……你既然觉得之厚面圣不妥,那你就去豹房阻拦,到老朽这里来作何?老朽可没资格面圣,到了地方也会被拒之门外,这点你于乔又不是不知,老朽最大的作用也就是规劝你了。”

    谢迁闻言更是上火,站起身连句话都没落下便要走,何鉴赶紧阻拦:“于乔你这是作何?”

    “你不想帮忙就算了,还老数落我的不是,凭何要留在这里听你瞎唠叨?”谢迁怒道。

    何鉴道:“那你也不能说走就走啊……这会儿之厚怕是已进了豹房,德华对于粮食物资看得很重,二人对于来年战事应该达成了某种共识,否则之厚也不会如此尽心竭力帮德华的忙。”

    “哼!”

    谢迁闻言轻哼一声。

    何鉴摇头:“这也意味着,之厚和德华对于来年战事,应该站到了同一条战线上了,你想陛下赐见,他二人都主张要来年打一仗,一个是兵部尚书,另外一个是三边总制,二人在朝中的地位可都不低!”

    谢迁一愣,随即打了个冷颤,问道:“那意思是说,无论我如何努力,都阻止不了?”

    何鉴叹道:“你莫要总质疑老朽站在哪边,老朽是帮理不帮亲,在来年西北用兵的问题上,你跟之厚间有多少沟通?”

    一句话就让谢迁无言以对。

    自从刘瑾倒台后,朝中少了敌手,作为文官魁首的谢迁就不再把旁人的意见当回事,至于刘瑾当权时作为权宜之计定下的两年平草原国策在他这里失效,所以之后但凡跟沈溪提到这件事,都会以一种蛮横的态度喝令沈溪必须停止。

    沈溪跟他讲道理完全行不通,其余沟通方式也被谢迁堵上,造成的结果就是谢迁和沈溪无论是对待来年战事还是在朝中事务,近乎陌路人,双方没有任何沟通。

    何鉴自然清楚谢迁的倔强,再次劝告:“于乔,可不是我说你,之厚这孩子用兵是个鬼才,之前我听说,他虽然人不在西北,但他留在宣府的诸多工坊还在日以继夜开工铸造兵器,就连京师工部所属许多熔炉到现在也没停工,你可有去看过?”

    谢迁恼火地道:“我去看这些作何?”

    “那就是你的不是了。”

    何鉴直接批评,“之厚打仗,不是靠一股蛮劲,当年京师之战,他调兵遣将的能力有目共睹,区区数千之兵便解京师之困,何其快哉?这么多年过去,他的性格应该又有沉淀,更有机会打出一场酣畅淋漓的大捷来。”

    “若是你跟他保持足够的沟通,让他把来年这场仗以适可而止的方式结束,既能对陛下交差,又能对大明军民交待,还不会劳民伤财,误国误民,岂非皆大欢喜?”

    谢迁听了何鉴的话,心里依然带有极大的抵触。

    他不想坐下来跟沈溪坐下来商量,在他看来出兵塞北非常不靠谱,根本不能接受,没有任何转圜余地。

    所以他宁可让三边和宣大之地军民饿肚子,也不让沈溪拿大明安危冒险,在谢迁看来,就是舍小保大。

    谢迁见与何鉴谈不到一起,拂袖而去,但在出了何府门后,心里多少有些纠结。

    “这何世光,分明站在沈之厚那小子一边,还有脸跟我说不站边?看来以后有什么事不能跟他商议了……可不跟他商议的话,去跟谁说?”

    谢迁马上想到在这件事上,跟自己保持相同立场的杨一清。

    “应宁从西北回来,体会到边事艰辛,这次我提出免战的指示后,他全都按照我吩咐行事,看来以后我可以多提拔他,以他的年岁也能担当大任了……我迟早会退下来,以后朝中必须有人制衡沈之厚,指望何世光这样昏聩的老家伙不行,就应多栽培栽培应宁。”

    谢迁带着期许,往户部衙门而去。

    到了户部,杨一清果然在,毕竟沈溪才刚让陆完过来跟户部打招呼,杨一清感觉这件事可能会引发朝廷纷争,赶紧回衙处置。

    得知谢迁到来后,杨一清赶紧请谢迁到户部西院的花厅,宾主分别坐下,谢迁往周围看了下,连个属官都没有。

    谢迁道:“应宁,为何老夫进来这一路上,基本没见到人?难道说今日过年,户部这边已提前开始休沐?”

    杨一清道:“回谢中堂,在下回京后执领户部,以昔日治军时一些举措要求下属,各司其责,因而看不到闲人在院中走动。”

    “哦。”

    谢迁听到杨一清的话,心里有些排斥。

    杨一清用军事化管理来打理他治下的衙门,本身没问题,但谢迁听了却很不爽,主要是这个时代文贵武贱,谢迁对于武夫本素来就不怎么看得起,至于什么军事化管理,在他看来就是瞎胡闹。

    当朝中出了个沈溪后,谢迁对于领军的大臣就有排斥,觉得这些人失去了文臣的本分,近墨者黑,沾染了武夫执拗和傲慢的脾性,目中无人。

    谢迁皱眉:“有些事未必需要那么苛刻,到底户部衙门不是军旅,京师内官员基本都是科举出身,哪里能适应军中那一套?哦对了,你之前派人跟老夫说,兵部那边派人来跟你打招呼,是陆侍郎亲自来知会的吗?”

    “正是。”

    杨一清道,“陆侍郎在户部衙门并未久留,将沈尚书亲笔所书公函奉上后便离去……谢中堂请过目。”

    杨一清知道谢迁为何而来,没有丝毫避讳,直接把沈溪所写书函从抽屉里拿出,恭敬地交给谢迁。

    谢迁拿在手上,展开来仔细阅读,越看眉头越紧皱,最后放下书函道:“按照沈之厚的意思,户部不肯调拨钱粮到西北,他就要硬来?”

    杨一清被谢迁的话吓了一大跳,一来是谢迁声音很大,带着气愤难平,这跟平时他给人沉着冷静老谋深算的印象大相径庭,再者谢迁所问的话明显带有极大的偏见,好像不愿意跟人讲道理。

    因此,这个问题让杨一清一时不好回答。

    杨一清道:“沈尚书……似乎并无此意,只是说明西北地方困窘,近日见过自三边归来的王军门,详细聊过后深感问题严重。沈尚书说年后军中的确缺粮,如果朝廷不作为,很可能发生饥荒或者饿死人的状况,影响社稷稳定。”

    谢迁因为对一些事天生带着偏见,所以不会站在一种公正公正的立场看待问题,觉得杨一清也在帮沈溪说话,当即没好气地道:

    “应宁,你入朝为官有些年生了,遇到事情不该如此武断才对……西北的境况你又不是亲眼所见,根本不知具体情况如何,难道旁人怎么说,你就怎么认为?被人欺瞒当如何?”

    杨一清没想到谢迁会如此说,心中苦笑不已,“我跟王德华怎么说也是多年老友,再者西北军粮调运京师这是刘瑾下的命令,天下人皆知,西北粮库已空,冬荒时吃什么?不管是从道义,还是从情理,哪里有值得怀疑之处?”

    杨一清打量谢迁,以他的政治头脑,自然明白,谢迁现在不是就事论事,而是有意针对沈溪及其推行的政策。

    他无法直接抨击当朝首辅,更不能拿出一种不屑的态度,只得好声好气劝道:“若是谢阁老觉得不合适,就算陛下做出决定,您还是可以提出申诉,在下愿意帮谢阁老上疏……从兵部得到的反馈看,沈尚书已经去面圣,连王军门也一起去了,谢阁老您看……”

    谢迁发现自己无能为力。

    如今事事皆不顺心,没有人完全顺着他的意思行事。

    谢迁板着脸道:“也罢,老夫这年也不打算好好过了,不能放任沈之厚折腾……本来可以平安无事的,现在却非要搞出这么多事情,简直不可理喻……应宁,你可要跟老夫一起去豹房面圣?”

    “谢阁老,这……怕是不那么合适吧?”

    杨一清可不想趟这趟浑水,道,“陛下未传召,我等贸然前去面圣的话,这可是犯忌讳的事情。”

    谢迁摇头道:“总归要有决心和勇气才行……就算陛下不赐见,让陛下知道我等心意也是好的,莫要任由沈之厚进谗言,说老夫故意阻挠阻挠朝廷调拨粮食,刻薄西北将士……我们要让陛下明白,实在是如今朝廷也有困难,难道地方上就不能相忍为国,自行解决?”

    杨一清听到谢迁的“歪理邪说”后一头雾水,不明白这位首辅大人为何对西北边事有如此大的偏见?

    谢迁好像处处都在为朝廷考虑,其实却是刚愎自用,好像旁人做的事情都是错的,容不得商议,哪怕年后西北饿死人,也不能动用京师因储存不当已经生蠹虫的陈粮。

    但没辙,杨一清知道谢迁在自己政治生涯中的重要性,现在他需要得到这位首辅的庇护,所以也只能任由谢迁差遣,一起去豹房面圣。天子的寒门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