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书屋 - 历史小说 - 大明风流在线阅读 - 第1178章 喧嚣人生

第1178章 喧嚣人生

    大明正德九年七月十九日上午巳时,北京城中哀钟长鸣,大明正德皇帝朱厚照的大葬之礼今日进行。

    东华门宫门大开,朱厚照的棺椁先由七十二名抬棺者抬出皇宫,之后在震耳欲聋的礼乐之中,全身缟素的六十四名引幡者高举万民伞和各种幡引在前,之后是一千六百名大汉将军营仪仗队全身缟素持仪仗开道。朱厚照的巨大金丝楠木的棺椁由一百二十八名抬棺起灵。棺木后方是和尚道士组成的超度队伍,最后方是大明满朝文武和皇亲国戚的车驾和人马。

    数千人组成的送葬队伍,连绵不断,充塞街道。车马哀乐之声,哭泣喧哗之声,和尚道士的木鱼和铃铛诵经之声汇合在一起。

    这场面当真是热闹又排场。朱厚照生前最喜欢的便是热闹和排场,这应该是他这一生作为主角的最后的热闹和排场了。

    送葬队伍从东华门出来,沿着长街往南,经由东西长安街绕行皇宫一周,完成对皇宫的告别之后便往西经由西直门出城。

    长街之上,百姓熙攘如潮涌,内外城十余万百姓沿街缟素而立,看着这送葬的队伍从面前浩荡而过。灵柩经过时被要求跪地磕头,哀声哭泣。但显然许多人并非发自内心的悲痛。

    塔读.APP,免费小说网站

    事实上,对大明京城的百姓们而言,他们的心情很有些复杂。皇上驾崩了自然不是什么好事,理应感到悲痛和伤心。但正德登基这近十年来,百姓们对他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好印象,其实也并没有觉得太惋惜,太留恋。皇上死了,会有新的皇上,来来去去,还不是那个样子罢了。

    送葬的队伍从西直门出城,直奔京城西北万寿山皇陵。午时之前,打开泰陵墓门,在哀乐诵经声中,在皇亲国戚文武群臣的痛哭流涕之中,在张太后嘶哑的哭喊声和滂沱的泪水之中,棺木移入泰陵侧墓室暂放。断龙石放下,金纸扎就的房舍楼宇车马纸人金锭元宝在烈火之中飞腾,漫天的纸钱随风飘散,遍布山野。

    至此,大明正德皇帝的人生宣告落幕。

    朱厚照的驾崩就像他的即位那样匆忙,当初弘治皇帝突然驾崩之时,朱厚照还是个十几岁的少年,他甚至没有做好准备便被推上了皇帝的宝座,成为了庞大的大明帝国的主人。

    朱厚照自小便爱嬉戏玩闹,虽是弘治皇帝之子,但和朱佑樘的性格却迥然不同。叛逆跳脱的性子,或许也是他不为张太后所喜的原因。

    弘治皇帝是个勤勉的皇帝,心思都扑在政务上,每日忙碌不休,操心国事,对朱厚照也疏于查问。朱厚照人又聪慧,知道如何应付他的父皇。父皇每问询学业,朱厚照凭借他的小聪明和博闻强记都能对答如流,这让朱佑樘没有察觉他性格中的叛逆和不安的种子,没能及时的纠正他的恶习。

    至于张太后,她的心思都在如何侍奉好她的夫君身上,以及对她娘家的兄弟身上。对于这个儿子甚少花费心思。见了面也是训斥多于疼爱,以严母的形象出现。究其原因,还是觉得这个儿子不是她喜欢的自己的丈夫的那种沉稳冷静的性格。或者说,母子二人之间本就不对缘分。

    朱厚照在这种氛围之中长大,其实属于在放任之中野蛮生长,缺少父母的亲情之爱,再加上身边的刘瑾等人的刻意逢迎和引诱,所以才变得越来越荒废和嘻戏。对规矩也越来越叛逆。请下载小说app爱读app阅读最新内容

    但公平的说,朱厚照其实并没有做出什么伤天害理,人神共愤的事情。他继任之后,确实大明纷乱不休,几次谋反,百姓揭竿,搞得沸沸扬扬,天下震动。这些事甚为大明皇帝,自然是有责任的。然而,不得不承认,这是大明朝历代先皇积累下来的弊端和矛盾,到了正德朝的集中暴发所致。

    一个王朝的动荡,不能简单的归咎于某一个人的行为。积弊爆发,也不是朱厚照一个人所能解决的事。在正德朝之前,英宗皇帝的土木堡之败便是大明衰落的转折点。土木堡之败后,大明朝从整个心气上便处于衰落向下的趋势了。从那时起,朝廷上下风气转变,本是锐意进取的局面,逐渐转变向谋私逐利,醉生梦死。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其后的几位皇帝也并未能流转这种趋势,相反,有的还加剧了内部的矛盾和危机。宪宗在位二十多年,虽有所建树,但在位时有三大弊政。

    加强西厂内厂等特务机关的设立,导致朝廷之中告密攀诬之气横行,上下人等行事惴惴,不敢奋力而为,生恐惹火上身。

    宪宗公器私用,纵容卖官鬻爵之风,任命所谓传奉官随意授予官职,严重损害了政权的公平公正性,败坏吏治。

    再者便是设立皇庄,皇家带头聚敛土地,吞并兼并百姓田亩之风由此而起。本来勋贵皇亲还有所收敛,但皇家带头为之,下必效仿,故而蔚然成风,以至于整个大明朝的税收财政根基逐渐被破坏。上下兼并如狼似虎,自耕农破产,朝廷财税锐减。加之朝廷奢靡无度,埋下了巨大的危机。

    弘治皇帝在位时,虽有中兴之名,也勤于政务,锐意进取。但是在他在位期间,随意赏赐田亩土地给勋贵皇亲,导致大规模的税收根基的崩塌。大量自耕农沦为佃户,朝廷财税年年亏空,寅吃卯粮,危机加剧。

    弘治固然赢得了明君之美名,那是因为他烂好人的举动换来的。无论是对外廷文官的纵容,还是对勋贵皇亲的大量土地的赏赐,都给他的儿子接受的这个王朝留下了一个破破烂烂的烂摊子。

    有句话叫做,崽卖爷田不心疼,朱佑樘可以说是爷卖崽田不心疼。

    他在位十几年间,勋戚高官之家哪一家不是肥的流油,庄园多处,大的离奇。如张延龄张鹤龄这种后起之秀,皇后的娘家人,兄弟两人在高峰时期拥有的田亩多达五六十万亩。更别说其他老牌勋戚之家所拥有的土地了。

    大手笔的将土地赏赐给这些人,自然能安他们的心,博得他们的拥戴和赞扬。但是百姓的日子越发贫困。所谓弘治中兴,其实根本不存在。大量百姓流离失所,流民纷乱四起,其实已经是常态了。

    朝廷不得不大量吸收流民入军,以保证社会的稳定,这又大大增加财税负担。军费猛增,兵马数量巨大,但战斗力却一般。各级军官吃空饷,吞军费,如狼似虎一般。中兴的外表之下,其实已经糜烂之极。

    读者身份证-五六三七四三六七五

    朱厚照接手了一个烂摊子,偏偏他又不是那种有能力有魄力的皇帝。空有千古一帝之志,其实根本没有成为千古一帝的素质。脾气还执拗的很。

    即位之初便激化了矛盾,导致弹劾八虎的事件发生。虽然取得了胜利,但刘健谢迁等人的罢黜,诸多官员被罢官降职乃至被打死,这让朱厚照已经为外廷所抛弃。

    朱厚照之所以名声不佳,在宫中那些荒唐事世人皆知,那可是外廷文臣们全力宣传的结果。文臣们别的不厉害,嘴巴最厉害。一般而言,臣子自然是维护皇帝声誉,不会去谈论皇帝的隐私和丑事的,但是正德朝的文官集团和朱厚照已成对立,自不会为他维护,反而私底下大肆宣传诋毁,搞臭朱厚照。

    一个这样的朝廷,一个这样的皇帝,再加上刘瑾等人的乱作为,天下大乱,便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地方藩王乘机动手,那便是看到朱厚照根基动摇,有成事的可能,有一呼百应的可能才会动手。

    正德一朝,动乱纷起,此乃必然。朱厚照若是个真正有能力的,或许会延缓这一切的发生,但却不能避免。

    不过整体而言,朱厚照在有些大事上还是不糊涂的,比如当他发现张延龄是真正的能臣,想为大明做事的时候,他便完全信任了他。他造火器,他要求开放海禁,打通海外航道等等举措,朱厚照都是支持的,也为张延龄挡住了不少攻讦。

    总而言之,作为一个王朝的统治者,朱厚照难称合格。但要将所有的过错归于他身上,却也是不公平的。

    无论如何,他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年纪轻轻便驾崩而去。盖棺定论其实并无意义。只是,他这一死,大明朝的纷争却未结束,反而可能愈演愈烈,越发的扑朔迷离。

    大明朝走向何方?何人继承皇位?朱厚照是管不到了。

    此刻他躺在泰陵的墓室里,喧嚣的人群已经远去,墓室中的黑暗笼罩着他的棺椁,他走完了他短暂的喧嚣混乱的一生,永远留在了苍茫未知之中。大苹果的大明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