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书屋 - 言情小说 - 农家小女娃在线阅读 - 第153章 商议

第153章 商议

    金母点点头,谁说不是呢!就凭这绣艺,谁穷她也不会穷。

    “她送这么贵的回礼,我们准备的东西反倒没眼看了。”金母担心童慧娟会因此不喜。

    金父安慰她,“没事儿。正式拜了师,那是要当父母一样孝敬的。等以后让闺女慢慢还吧!”

    闺女小小年纪就增加了负担,金母多少有些不忍。转念一想,多了一个师傅也就多了一个人照顾她,也是好事儿。

    童慧娟正式收了徒,对小二的管束更加严格了些。

    每天早上起来要背书,然后开始练字。等到吃了早饭,就开始学刺绣。

    金老太太看着自家小孙女,又心疼又骄傲。以至于直接扔下襁褓中的孙女孙女,跑到镇上和金江兰炫耀了一番。

    金江兰听了也为她高兴。“没想到小二还有这般造化,也是她的福气!”

    金老太太点点头,“是啊!我听说当时童慧娟倒在雪地里,是小二发现的,也是小二坚持要救的。这也是她们二人的缘分!”

    金江兰看着自家的小闺女说道“这孩子就不行。虽然能绣绣花了,到底坐不住。绣上一会儿就跟屁股被针扎了一样坐不住。眼看着和小二差了一大截了,也不知道日后会怎样!”

    虽是外孙女,金老太太也不好说她把人领回去,让童慧娟也教她。

    “你好好教教,你的绣艺就不错,馨儿长大了总不会差的。”

    金江兰只是抱怨一句,也没想过童慧娟能教导自己的女儿。

    刚回到家,就见到了县令大人身边的陆离。说是县里来了一位有大学问的先生新开了一个书院,现在正在招生。县令大人让他来知会一声,他们家的孙子都可以去读书。

    金老太太瞬间高兴了。孙子孙女都能有个好前程,这是莫大的好事儿。

    拒陆离所说,天赋好的,读上两三年就可以参加童生试了。

    童试可以视作读书人的晋升之始。童试主要分为县试和府试两个阶段,如果有幸通过了这两个阶段的考试,那么便可以获得童生的称号,如此才证明你已经具备了文化知识和学识能力。

    私塾是我国古代社会一种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民间幼儿教育机构。它是旧时私人所办的学校,以儒家思想为中心,它是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私塾是私学的一种,清代地方儒学有名无实,青少年真正读书受教育的场所,除义学外,一般都在地方或私人所办的学塾里。因此清代学塾发达,遍布城乡。

    书生古代多指儒生。《三国志?吴书?孙权传》注云:“(赵)咨曰:‘吴王……虽有余闲博览书传,籍采奇异,不效书生寻章摘句而已。’”当“书生”与“白面”连在一起时,特指少年文士,含有年轻识浅之义。

    书迷心迷恋于书的人。元末宋濂,因家贫无力购书,只好到处借阅,读后还把书全抄

    下来。即使天冷砚台结冰,手指僵硬,也抄书不止。被称为“书迷”。

    学究古代泛称儒生,后常讽刺腐儒为学究。如宋刘延世《孙公谈圃》载:“艺祖(赵匡胤)生西京夹马营,营前陈学究聚生徒为学,宣祖(赵弘殷)遣艺祖从之。”

    白衣秀士指没有功名的读书人。如马致远《岳阳楼》曲:“至如吕严,当初是个白衣秀士,末流书生,上朝求官,在邯郸道、王化店遇着钟离师父,再三点化,终得成了道。”掉书袋即掉书的口袋,含有贬义,讽喻爱好广征博引炫耀自己学问渊博的读书人。《南唐书?彭利用传》载:彭利用不顾对象场合,“对家人稚子,下逮奴隶,言必据书史,断章破句,以代常谈,俗谓之掉书袋”。

    蠹书虫字面意为咬书的害虫,转喻读死书的人。唐韩愈主张“不袭蹈前人一言一句”,反对读死书。其《杂诗》云:“古史散左右,诗书置后前。岂非蠹书虫,生死文字间。”

    小儿学士称北周宗懔。据《北史?宗懔传》:“宗懔,字元懔,南阳涅阳人也。少聪敏,好读书,昼夜不倦,语则引古事,乡里呼为小儿学士。”不栉进士栉乃男子束发的梳簏。“不栉进士”喻称有文才的女子。如唐刘讷言《谐噱录?不栉进士》载:“关图有妹能文,每语人曰:‘有一进士,所恨不栉耳。’”

    牍:古代书写用的薄而小的木片称为牍,汉代对简和牍串起来写字时,诏书律令宽不超过三尺,一般书信宽不过一尺,所以将书信称为尺牍。

    柬:在古代,柬与简通用,是信件、名片、帖子之类的统称,如请柬、贺柬、书柬等。

    素:古代称白绢为素。用白绢(或绸)写成的书信称为尺素,后来“素”成为书信的代称。

    笺:笺原是精美的小竹片,供人们题诗或作画用。一般信纸也叫笺,后引申为书信的代称。

    函:函原指信的封套。古代寄信用木匣子邮递,这种匣子叫函。后来就称信件为函,如函件、来函、公函等。

    札:札在古代指书信,公私文书。札原意为古代书写用的小木简。现仍通用“信札”一词。

    其他别称如下:

    鸿雁:古代传说鸿雁能传书,这个典故出自《汉书?苏武传》:“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所以,后来用鸿雁代称书信。

    鲤鱼:这个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以鲤鱼代称书信有几种说法,有“双鱼”“双鲤”“鱼书”等。而且古代人还常常把书信结成鲤鱼形状。

    书简:书简原指盛书信的邮筒,古代书信写好后常找一个竹筒或木筒装好再捎寄。后来书筒也成了书信的代称。

    清昭连《啸亭续录?时帆之吝》:“尝更正前人错误,辨论终日,鲍双五尝笑曰:‘老翁何认真至此,真可谓书蠹也。’”朱光潜《谈文学?想象与写实》:“许多书蠹读过成千成万卷的书,自己却无能力写出一本够得上称为文艺作品的书。”果壳子的农家小女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