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书屋 - 历史小说 - 大明:从1566开始在线阅读 - 第164章 嘉靖一眼洞穿

第164章 嘉靖一眼洞穿

    次日,

    内阁次辅徐阶正式提交一百家书院山长和三百官员联名的折子,为了简省,直接称之为《百人山长疏》。严嵩没去,严世蕃在内阁只是看了一眼,就交还给徐阶的舍人,说了声“知道了”。

    徐阶也毫无办法,只能硬着头皮递到了司礼监,心想:大明天下大乱,恐怕就始于今日了……

    而司礼监看过之后,却留中了。wap..OrG

    与此同时,

    《劝学篇》开始在全国各大书院流行开来,但凡是个读书人都在议论“圣人之制”。

    须知,

    大明自嘉靖七年王阳明死后,心学就大为盛行,有大大小小十几个流派,朝臣一半以上都修习心学。但朝廷却一直独尊程朱,但凡科举考试,一律以程朱为本。

    四十年来,不少大臣多次提出过要把心学立为官学,都被嘉靖否决了,认为心学是伪学,蛊惑人心。

    因此,

    十几天来,奏疏上去了,却一直没有回应。但大明的官场就是这样,越是不回应,就越是热闹,朝臣、缙绅、儒生,连成一气,到处鼓吹这次一定成功。旬月之间,《劝学篇》和《百人山长疏》已经传遍了全国。

    而嘉靖时期,全国书院总数已经超过了1000所,几乎每各县都有一家书院。书院的山长,又往往是缙绅、名儒。普通人要想考科举当官,当地书院是绝对不能得罪的。

    因此,这股风气从严府开始,传播之广之深,都堪称大明开国以来头一次。受此影响,市井百姓也都在议论,而议论的重点,因缙绅的引导,自然是聚焦到了“圣人之制”。老百姓很快也就领会了“心理合一、圣人之制”的奥义,那就是——

    每个人都把自己心里的良知与圣人之制相合,时时处处以圣人为法,天下就立刻达到太平治世了。

    虽然还有很多人反对,但在主流舆论如此强大的明朝,这些声音微乎其微,很快淹没在了巨大汹涌的潮流之中。

    ……

    黄昏,

    大雪弥天,

    玉熙宫。

    吕芳看完各地锦衣卫的密报,自然是大感意外,随手又拿起那份百人山长疏看了几遍,心头忽然火起,嗤了一声,将奏疏轻轻拍在案上。

    嘉靖睁开眼,道:“吕芳,你又生什么气了?”

    吕芳叹了一声,轻声答道:

    “万岁爷,又是那个立心学为官学的事儿,这就够烦的了,不料呢,最近又出了一个《劝学篇》,十几天吧,也不知道是不是见了鬼了,怎么就突然流行开来?

    各地的那些崽子们回报,说是天下书院都在讲这个劝学篇……书也不读了,天天就是一个劲儿的鼓噪,且烦呢……”

    嘉靖似乎猜到了一点什么,缓步踱过来,用拂尘指着案上的一篇大文章,嗤了一声道:“就这个?谁写的啊?”

    吕芳没好气道:“是么倒也是个有学问的,叫做魏良弼,江右人,早年呢也当过一阵子京官儿,后来就回去读书了……”

    哼,

    嘉靖刚看了两页,就已经明白了,嘲讽道:

    “呵,强词夺理、似是而非,就这个,还叫有学问?吕芳,你也太大意了,这种文章,能一下子就流行开了?你当是李白的诗吗?去查查吧,是不是严世蕃在后面鼓捣的?”

    吕芳一笑,道:“什么都瞒不了万岁爷,朱七昨晌已经说了,这个魏良弼,一个月前来的京城,是鄢懋卿亲自去南昌请来的……这人可不得了,严世蕃单独给了他一院子,叫他在里面专心写出来的……”

    哼,

    嘉靖喃喃道:

    “早就说了,朕记得还是刚继位那会儿,就昭告了天下,一切科举以程朱为本,后来他们也闹过,好像八年吧?朕不是也给驳回了吗?怎么现在又闹腾这事?心学、心学,他们自己分成十七八个门派在闹呢,怎么立为官学啊?立哪一门啊?妖言惑众!”

    吕芳低声道:“他们说的是‘心理合一、圣人之制’……”

    哼,

    “什么乱七八糟的……心就是心,五花八门,理只有一个,怎么合一啊?合到哪个一啊?圣人之制?朕耳朵都听出茧子了……又是杨廷和他们那套!想要把朕也给绑起来呢!”

    嘉靖这时想起当年的事,怒火已经渐渐腾起,道:

    “还是朱墨说得对……什么圣人之制,干脆直接说严嵩之制得了!绕那么大圈子干什么?天下读书人都跟着起哄,时间一长还得了?”

    他十四岁摊上杨廷和逼宫,搞出了“大礼议”事件,此后一生都耿耿于怀,每次想起来都十分不悦,而凭他多年的经验,也一眼就看出了是严党在背后鼓捣,这潮流可不能再由着它,当即果断道:

    “吕芳,叫他们不要议了!先打好招呼,不要尽干些没用嚼舌头的事,好好考试去,招呼打在前,不要到时候又哭爹喊娘!”

    吕芳知道他已经真怒了,低声道:“奴婢明白,这就去叫内阁明白回话?”

    要知道,

    王阳明搞出来的心学,对世间的大事,本身没有什么说法。一味地直说反求诸己,从良知看问题。虽说跟程朱有所不同,可也说不出来具体在哪里?所以一直以来嘉靖虽然非常不喜欢,却也拿它没办法。毕竟,心学更多是一种修炼,又不是跟程朱对着干,总不能下诏禁止吧?

    心学一开始有七派。嘉靖朝又分成了左右两门,原来的七派守着旧学,分出来的左门,则颇有创新。尤其是左门中的泰州派,与旧学已经有很大不同,其他杂七杂八的还有不少。这些左门中的人,往往不再是缙绅,而是中下层的读书人,就算个别人是当官的,可也是离经叛道的人物。

    因此,

    王学实际上就分成了缙绅派和庶民派。但无论是缙绅派,还是庶民派,在全国多数人心目中,都有着绝对的分量。几十年来,可以说,程朱官学只是考试用的,阳明心学才是缙绅百官和平民百姓心里面真正思想着的东西。

    因此,

    百人山长和三百官员一起奏请立阳明官学,自然就会引起几乎全国所有读书人的一致支持,就算不支持,也会一窝蜂凑热闹。

    而这是什么性质的事呢?那就是大明开国以来从未有过的,甚至说,自有中国以来前所未见的大混乱——

    人人都来谈国事了,只要是个识字的,都拿着国家最严肃的官学来说事,你说你有理,他说他有理,只要是有水井处,都会谈论这个话题,而全部压力,最后都会集中到皇帝身上。

    皇帝同意了阳明官学,那就是替换了仁宣以来的正统;皇帝不同意,则立马得罪了天下的读书人……

    嘉靖心里明白得很——

    他们要立阳明官学,等于就是架空了程朱,这就是他们要搞的“心理合一”的实质。他们要把“圣人之制”拱起来,那么天子之制自然就要退下来。

    圣人之制是个什么东西?他嘉靖会不清楚?那不就是朱墨说的“新莽伪学”?说到底,就是百官专断天下的说辞啊!这个要搞成了,他嘉靖要么继续做个傀儡,要么就直接退位得了……应无物的大明:从1566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