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书屋 - 言情小说 - 充钱后我带着物资穿种田文在线阅读 - 第163章 卖个好价钱

第163章 卖个好价钱

    沈昀刚含出味道来,哪里肯放过她。

    另一只手早有准备,将她纤腰一揽,整个人便被拥进怀里。

    他故意附在她的耳边说话:“娘子答应我的荷包可有做?”

    苏小七心神一颤,心道:“呃,忘了。”

    实话当然不能告诉沈昀,她故作淡定地道:“不急,不急,还有好几天才走了。”

    “娘子不用怕会忘记,此后我会每天都提醒娘子。”

    苏小七连忙摆手:“这就不用了,真不用了。”

    她女工实在不行,能拖则拖。

    可看沈昀这架势却是铁了心要她做的荷包和络子了。

    她也只有做了。

    她借机要做荷包为由,把沈昀推了出去。

    其实拿起针线,脑子里一片抑郁。

    想了想,趴在桌案上写庄子的改革策划案支了。

    时光如流水,七月弹指一挥间,很快便过去了。

    这些日子苏小七很少去城里,但城里的消息却一个不落地全进了她的耳朵。

    说什么新粮种的生意火爆得很,每天都能卖出几百上千斤。

    这倒是没有什么激动的。

    玉米和土豆的卖期也就这么几天了,卖过了,就得下地种了。

    但陈锦记的糕点生意却是让苏小七颇有期待。

    尤其月饼。

    自从那天她帮着卖了那一波之后,月饼的名声就被一炮打红了。爱读小说app阅读完整内容

    现如今已经不止绵州城里的人来买了。

    就连隔壁广文城,益州府都有人来买。

    幸好苏小七又给陈锦娘她们加了三个帮手,不然仅凭她们四个,怎么着都忙不过来。

    陈锦娘把新铺子也买好了,只还没有装修,等着她给建议,或者干脆给个装修图纸。

    那是她占三成股份的地方,苏小七自然上心。

    连夜给她绘制了一幅仿照现代蛋糕店的装修图纸让赵野送过去。

    其他时候就是看看三个铺子送过来的账本,数数钱。

    乖乖,本来花了一千六百两买庄子,已经把她的荷包掏得差不多了。

    现在却又攒下了一千两。

    这速度,也是神了。

    苏小七满心兴奋。

    她太享受现在这一刻了。

    人在家中坐,钱从天上来。

    高兴之余,苏小七倒也没闲着。

    她之所以守在家中,是为了研究做藕粉的方法。

    藕粉在这个时代也有。

    但极其稀有,它的价值跟银耳、燕窝一样昂贵。

    据说只有江南余杭三家村一带能做。

    苏小七跟沈昀说起要做藕粉的时候,沈昀深思片刻来了一句:

    “藕粉者,屑藕汁为之,他处多伪,掺真膺各半,唯唐栖三家村业此者,以藕贱不必假他物为之也。”

    苏小七眨巴着眼睛看着他,动了动唇要求道:“说人话。”

    她可听不来这些个繁杂的之乎者也的掉书袋。

    沈昀道:“《大梁国志》中《唐栖志》上说,余杭三家村一带地势低洼,河港交叉,塘荡特多,土良肥沃。

    特别适宜莲藕的生长,做出来的粉质细腻,故而能出贡品藕粉,至于旁的地方多是假的。”

    三家村藕粉,苏小七眼中一阵热切,这个她熟呀。

    藕粉营养价值很高,在中医上来说有生津开胃、清热补肺、养血益气等功效,且极易消化,是极好的滋补品。

    在现代的时候她喜欢吃藕粉,还曾经自己动手做过藕粉。

    为此专门去到历史悠久闻名遐尔的制藕粉胜地三家村去考察过。

    不过那个地方已经不叫三家村了,而是叫做崇贤镇。

    其实做藕粉的藕是秋季的十月前后收的最好。

    顾先生家中秋收的红袖藕,稍微勉强了些,但也还能做。

    说起这些,苏小七简直如数家珍。

    沈昀喜欢看她双目放光,自信洋溢的样子。

    还说如果她能做出来,不仅是她,就是赵家村也会上一个台阶。

    因为产量有限,很能卖得起价钱。

    这话让苏小七笑的弯了眉眼,赚钱的事不干才傻呢。

    说干就干,苏小七根据早年间做藕粉的经验开始在家捣鼓。

    赵小竹和沈小妹听说她要做藕粉,各自请了假,回来帮着她一块儿做。

    陈锦娘知道苏小七又要捣鼓新东西了,自然是乐见其成。

    文婆子瞧着赵小竹最近绣技进步神速,也乐意放她几天假。

    而且那个藕粉别人不清楚,她却是晓得的。

    只有京城那些世家贵族才能吃得起的珍稀玩意儿。

    要是苏小七能做出来,可是厉害了。

    有了帮手,苏小七信心十足。

    跟她们解说起做藕粉的步骤来。

    一共有五步。

    一“洗”,把藕洗干净,切去藕节、烂藕梢,就连藕段塞泥的孔洞也要用筷子通洗干净。

    第二便是“擦”,用搓板在木板内把藕断擦成糊状,置于石磨上磨成浆液,磨时要边提藕丝边加水,使磨出的浆液均匀细腻。

    第三步“滤”,其实就跟磨豆腐是一样的。

    把磨出来的藕浆液与藕浆渣分离,再用石头压住。

    反复几次后,去除袋中藕渣。

    第四步“沉”:藕浆充分搅拌后,静置三个时辰以上,除去上层的清液浆,沉淀下的粉团就是湿藕粉了。

    这还不行,还有最后一步“晒”:铲去湿藕粉表层浮渣,然后将湿藕粉块切成片或刨碎摊在竹上曝晒,晒到一触即粉碎为止。

    “哇,好厉害,原来藕粉就是这样做出来的。”沈小妹惊喜地感慨。

    这个玩意儿她也只是听说过罢了。

    苏小七道:“这是最后一步,但尤其要注意,不要进了沙子和杂质。”

    “晒干了是不是就好了?”赵小竹心里惦记着她师父跟她说过的做好了带点回去让她尝尝的话。

    “差不多了,我加了些白糖,做成这纯藕粉。”

    苏小七指着色泽洁白的藕粉,脸上喜气洋洋。

    用了三天时间,她们三个将一板车五百斤的藕段全制成了藕粉。

    一斤藕只得了一两不到的藕粉,算下来,五百斤一共才得了四十斤。

    “啧啧,难怪陈婶说这玩意儿贵如银钱。一两银买不到一两粉。

    费力气又费心思,不容易。”沈小妹一阵感慨。

    赵小竹也是连连叹气。

    这可比绣花难多了,也只有小七姐能想到怎么做吧。

    “来,这两天大家都辛苦了。这里共四十斤,我要送十斤给顾先生,存十斤。

    你们每人拿两斤去,再送一斤给外祖父,留几斤给婆母和外祖母吃用,再拿十斤去铺子里卖。”

    “这个怎么卖?”沈小妹试探着问道。

    “十两银子一斤?”苏小七也不太清楚这个时代藕粉的价格,试探着给了一个价。

    给完之后她也没谱。

    沈小妹和赵小竹一脸难言的模样。

    不用说,是觉得贵了,贵的离谱。

    十两银子什么概念,一户普通的庄户人家一年的收入,一套四间房的院子。

    大家都不说话了,一直在院子看书的沈昀开口了:“贡品藕粉十两也便宜。”

    这话绝了,一语双关,苏小七听懂了一脸兴奋,忙不迭地跑到沈昀面前。

    让他画个花样子,她要弄个漂亮的包装盒装着。

    到时候就跟月饼似的,别说十两了,一百两也卖的起。

    买家她都想好了。

    还是沈昀提醒的。

    试问绵州城这种偏安一隅的小地方,有谁知晓这贡品藕粉,那自然是京城来的永安侯夫人黄莲。

    她只要想办法把这藕粉往她面前一送,保证卖个好价钱。青团子的充钱后我带着物资穿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