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书屋 - 都市小说 - 大戏骨在线阅读 - 1334 何去何从

1334 何去何从

    “让我们看看达米恩-查泽雷的履历:

    新人导演,第二部长片,为了筹备第二部长片,兜兜转转了将近三年,甚至将创意和想法拍摄成为一部短片,试图在圣丹斯电影节之上寻找到投资,但依旧失败了,如果不是蓝礼-霍尔的援手,那么这部长片依旧在暗无天日的漫长酝酿之中。

    换而言之,这部作品的属性已经再明确不过了——

    这就是一部小成本小格局的独立艺术作品,而且题材还是剑走偏锋的音乐类型,在当今市场环境之下几乎已经没有生存空间的类型电影。

    顺带一提,这也是继’醉乡民谣’之后,蓝礼连续第二部与音乐息息相关的作品选择。

    一切的一切都正在证明着:蓝礼的演艺生涯选择已经进入了套路化和模式化的窠臼之中,这不是一个积极乐观的消息。”

    具体原因,艾米莉在文章之中进行了详细阐述,但归根结底,其实就是两个方面。

    第一,挑战自我极限的角色,一次又一次地把自己逼向极致,试图取得突破,却陷入了另外一个模式,类似于妮可和马龙的模式,角色和角色之间的相似与重复反而成为了枷锁,限制了表演的突破可能。对于观众来说也没有新意。

    第二,适合电影节以及颁奖季的角色。距离EGOT还有一步之遥,距离影帝大满贯也还有一步之遥,在如此当口之下,难免被人们诟病为“功利性”的选择,似乎为了成就奖项满贯,而有些发力过猛、操之过急,这样反而容易过犹不及。

    正如文章开篇所说,“蓝礼是不是正在一步一步地走入死胡同?”

    更重要的是,作为当事人,蓝礼是当局者迷,所以没有看到全局,以至于忽略了自己的处境。

    之所以说这篇文章是一个忠告和担忧,而不是指责和抨击,就在于艾米莉撰写文章的态度,从收尾的段落就可以看得出来:

    “作为观众,蓝礼再次选择一部独立艺术作品,其实我是举起双手双脚表示欢迎的。’醉乡民谣’依旧是我内心深处的金棕榈之选,同时也是2013年开年以来的个人榜单最佳,在大屏幕之上观看蓝礼的表演就是一种享受,我相信他在’爆裂鼓手’之中也依旧能够带来惊喜。

    但同样,作为影迷,我也不由开始担心,蓝礼着实太过年轻,一方面早早达到了巅峰,一方面又限制了自己的可能性,一旦事业进入了死胡同之后,重新攀登巅峰的道路将无比漫长和艰苦,这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损失。zWWx.org

    ‘速度与激/情5’和’明日边缘’的巨大成功,证明了蓝礼驾驭商业电影的能力,也证明了蓝礼在票房市场的潜能,如果他愿意敞开更多可能性,持续拓宽自己的表演领域,可以预见的是,他有希望成为第二个汤姆-汉克斯。”

    在漫长的电影历史长河之中,一手奖杯一手票房的演员着实不多,而在近代历史上,汤姆-汉克斯无疑是其中翘楚,无论是“阿甘正传”还是“荒岛余生”,另外还有“阿波罗13号”、“飞越未来”、“猫鼠游戏”、“西雅图夜未眠”等等电影,全部都是票房与口碑并收、奖项提名与观众追捧并行的作品。

    毫无疑问,汉克斯就是目前好莱坞最具号召力的演员,没有之一,业内业外都是如此。

    现在,艾米莉就正在期待着,蓝礼成为下一个汉克斯,如此细节就可以看得出来,她对蓝礼寄予厚望了。

    “老实说,即使蓝礼像’日出之前’或者’曼哈顿’那样坐在电影屏幕前,唠唠叨叨两个小时,我也愿意走进电影院观看,真心希望这位实力出众的年轻演员能够长长久久地延续自己的艺术生涯,寻找到一位自己为之倾倒的演员着实太不容易了。”

    上述就是艾米莉的观点,对于目前年纪轻轻的蓝礼取得了与年龄不相符的巨大成就和辉煌,表示了祝贺的同时也阐述了担忧,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更是盛极必衰的恐惧。

    人们常说,电影诞生半个世纪之后才出现了一个马龙-白兰度,那么现在又半个世纪过去了是不是才出现了一个蓝礼-霍尔呢?蓝礼真的能够承担起如此赞誉和期许吗?

    某个角度来说,这就是目前整个行业观点的一个简单总结。

    本来,艾米莉仅仅只是刊登在了自己的博客之上,没有想到,“纽约客”阅读了之后,取得了独家转载的版权之后,刊登在了自己的网站以及杂志之上,进一步引起了袅袅余波的长远影响。

    关于EGOT的跨界满贯、关于欧洲三大电影节影帝大满贯,更进一步,关于表演领域的全满贯,所有的猜测和期待现在都已经具备了实现的可能,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所有媒体讨论的焦点,但在这之后呢?

    艾米莉的观点可以被看做是无数观点的一个缩影。

    在如此缩影之上,演变出了诸多可能,全部都体现在了机场接机时的诸多提问之中,其中一派就提出了质疑:

    达米恩-查泽雷到底是谁?

    如此名不见经传的新人导演,却成功地吸引到了蓝礼的加盟,甚至还以制片人的名义接管了作品的制作。

    对于制作流程已经成熟的流水线商业电影来说,这不成问题,即使更换导演也无伤大雅;但对于制作过程充满无数可能以及诸多变数的独立电影来说,这却无比严峻。

    蓝礼到底在想些什么?更进一步,蓝礼的自大和狂妄是不是正在影响他的判断力?

    连续收获了顶级奖项的认可之后,蓝礼是不是正在钻进死胡同,把自己逼入了墙角之中,然后困在一个窠臼之中无法摆脱?又或者,蓝礼是不是对于演技过于偏执以至于蒙蔽了双眼?撇开各式各样的所谓魔咒不说,蓝礼是不是正在迷失和困惑?

    他们的观点可没有艾米莉那般温和与积极,更多呈现出了一种偏激和尖锐,似乎蓝礼的职业生涯就已经命悬一线了,“爆裂鼓手”就可能成为摧毁一切的触发点,甚至可能像希斯-莱杰一般一步步地走向毁灭。

    不过,如此危言耸听的言论也不是第一次了。

    “爱疯了”摘下奥斯卡小金人之后,媒体就在持续不断地提出质疑,从“超脱”到“醉乡民谣”,再到“地心引力”,几乎每一次蓝礼接拍新作的消息传出之后,类似的言论就要再次热闹一回。

    表面看来,他们一本正经地表现出了对蓝礼事业前景的担忧;内核深处却依旧是炒作噱头和爆点的利益至上观点作祟,归根结底还是在制造话题罢了。

    只是,这一次的最大不同就在于:

    奥利弗奖,戛纳电影节,还有即将登场的托尼奖,一鼓作气地将蓝礼的演艺事业推向了全新高度,堪比去年年初的连环盛况:柏林电影节,格莱美,还有奥斯卡。

    所以,包括艾米莉在内的支持者们也纷纷表示了担忧,“纽约客”的撰稿文章则成为了艺术领域内部的代表声音,每个人都在思考着同一个问题,“当事业早早地达到了绝对高峰之后,那么未来的道路到底应该如何走下去?”

    就好像高中橄榄球队的四分卫一般,在高中就早早达到了自己人生巅峰,从此以后就是下坡路了,那么他们到底应该何去何从?

    关于戛纳电影节的欢呼声和赞叹声还没有完全消散,忧虑和反思就已经开始沸沸扬扬起来,以别样的方式诠释了“人红是非多”的奥义,换做其他演员,此时所有媒体都已经吹捧上天了,但对于蓝礼,不需要吹捧就已经触碰云端了,他们只能开始迅速降温,否则情况就要彻底失控了。

    但是,所有人都忘记了一点,同时也是最最重要的一点——

    蓝礼到底是怎么想的?

    人们选择性地忘记了,过去四个月时间里,蓝礼都在休假之中,有意识地放慢了自己的脚步;人们也选择性地忘记了,从去年奥斯卡之后,蓝礼就刻意回到了戏剧舞台之上重新出发;人们还选择性地忘记了,蓝礼其实一直都有意出演喜剧或者是其他类型电影,挑战不同可能性。

    至少,蓝礼意识到了自己的困境,他也正在努力地保持活力、保持热忱,在自己短暂的演艺事业之中寻找出一条合适的道路,确保自己能够长长久久地前行下去,至少从现在来看,他还没有隐退的打算。

    不是为了功成名就,而是为了满足渴/望。

    在演员的道路上,蓝礼依旧保持着渴/望。

    所以,蓝礼离开戛纳之后没有任何耽搁地回到了纽约;所以,蓝礼拒绝了媒体采访之后径直地投入了新作的筹备;所以,蓝礼选择性地忽略了托尼奖以及EGOT的可能;所以,蓝礼全神贯注地聚焦于下一部作品的表演之上。

    事实上,对于蓝礼来说,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仅因为他从来不曾经历过,还因为整个历史长河里经历过如此情形的演员也屈指可数,只有真正置身其中才能感受到那种无处不在的压力和迫切,还有语言根本无法形容的窒息感。七七家d猫猫的大戏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