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书屋 - 历史小说 - 大明:我的祖父是朱元璋在线阅读 - 第五十九章 挖文官墙角

第五十九章 挖文官墙角

    “你就是解缙?”

    “对对对,下臣正是解缙。”

    解缙,妥妥的才子一枚。

    长相也不赖,儒雅有范,就是这副嘴脸......

    此时解缙在朱允熥面前,这副表情,就好像是考公好几年突然上岸了一样。

    眼神中全是故事!

    解缙自幼聪明好学,出口成诗,过目不忘,在十里八乡是出了名的才子。

    只要是认识他的人,都觉得他将来一定能出人头地。

    没有意外,解缙第一次科举就中了进士。

    他的名气从家乡传到京师,连朱皇帝都知道了。

    于是朱元璋在百忙之中抽空见了他,这一举动意味着解缙受到大领导重视,未来官员亨通,前途不可限量。

    殿试后,解缙被赐同进士出身,授中书庶吉士,也就是在中书署观政的庶吉士。

    明朝后面有个规定,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南、北礼部尚书、侍郎及吏部右侍郎,非翰林不任。

    而庶吉士地位更高,相当于储相。

    历史上,解缙成了明朝第一位内阁首辅。

    刚踏入仕途的解缙,当时朝中的环境很恶劣。

    因为胡惟庸案持续了将近十来年,准确来说,有些人在利用胡惟庸案大肆打击对手。

    只要把对付打成是胡惟庸的同党,就能干掉对方,抄家起步。

    有些官员白天还好好的,晚上就被抓了,成了失踪人员。

    在如此腥风血雨的环境下,很多大臣畏畏缩缩,遇事低调解决,碰到麻烦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求能躲过这一劫。

    可作为官场新人的解缙没有这样做,他非但没有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而是勇敢主动出击!

    刚上班没几天,解缙就向朱皇帝上书,呈上了一篇很有名的文章《太平十策》。

    他详细概述了自己的政治思想和治国理念,针砭时弊,批评朝廷政令屡改,杀戮太多。

    认为按照他的十策建议办,就可以取得天下太平。

    很多人认为解缙不知好歹,要有麻烦,起码刚杀完一批大臣的朱皇帝不会放过他。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朱元璋坦然接受了批评,也没为难解缙,更别说杀他了。

    很多人认为这是解缙的手段,看准政治投机,然后名满天下,拉足了政治资本。

    可后来才发现,解缙只是个愣头青!

    不久,解缙因为去兵部索要仆役时傲慢无礼,被兵部尚书沈溍教做人。

    从中央调到地方,改任江西道监察御史。

    第二年解缙又回来了,觐见朱皇帝后,上书《论袁泰奸黠状》。

    袁泰是都察院的二把手,身为御史,举报上司这种事确实不是一般人能做的。

    这还没完,又过段时间,朱元璋杀掉了李善长。

    解缙又开始行动了,他代自己的好友写了《论韩国公冤事状》上书朱元璋,主张为李善长平反。

    在别人看来他这是作死。

    毕竟李善长被杀,有着很深的政治背景。

    结果老朱还是没杀解缙,只是把他赶回老家了。

    短短三年,解缙结束了官途,荣华富贵仿佛美梦一场。

    罢官的日子是苦闷的,从云端跌落凡间,不仅自己心灰意冷,还会遭遇一些人言语上的讥讽。请下载小说app爱读app阅读最新内容

    郁郁不得志,解缙想明白了很多事,他想重返朝堂!

    但没有关系,如何返回?

    直到老友李志刚来信,介绍他到吴王府听差,解缙欣喜若狂。

    “吴王殿下但有差遣,臣绝不推辞!”

    解缙这个人,性格刚直,说话办事向来直来直往。

    “你先当吴王府的教授如何?”

    朱允熥笑眯眯地道,出言试探。

    从九品的教授,干不干?

    “好!”解缙不假思索,点头应下,就像是不挑食的饥汉。

    其实他有着自己的考虑。

    教授虽然职位低下,但却是教导吴王的老师,往后相处的机会太多了!

    就像当年在皇帝身边,虽然职位低下,胜在机会多!

    “李长史,你安排一下。”朱允熥含笑道。

    有明初第一大才子当老师,文化课应该可以直线上升吧!

    解缙这种人的性格,不畏权威,敢于说真话。

    你向他请教问题时,他会倾囊相授,不会藏着掖着,更不会玩鬼点子。

    而且这种人发现你有错误,给你提意见时,也同样是直截了当,不拐弯抹角。

    当权者身边不正是需要这种人吗?

    朱允熥看向解缙,忽然道:“知道皇爷爷为什么让你回乡吗?”

    或许解缙根本不明白,他得罪的不是皇帝,而是他的同僚们!

    想置李善长于死地的不是朱元璋,而是文官们!

    不然朱元璋为什么不杀解缙?还有解缙的朋友王国用,二人一起上书为李善长辩解。

    结果两人都没事!

    这是去年的事,朱允熥近段时间翻遍了朝廷各种公文,故而知晓。

    “臣知道,陛下是在保护臣。”

    解缙看向皇宫的方向,面露崇敬之色。

    “你知道?”朱允熥惊讶。

    走眼了,大才子的智商杠杠的!

    看来他在家没闲着,政治觉悟成长了许多。

    解缙点头,说道:“如今朝中,有不少无耻之徒牢牢把握着权位!”

    朱允熥不知道他说的是哪些人,但盲猜一波,应该有前兵部尚书沈溍。

    还有右都御史袁泰。

    解缙被他们排挤过,所以要另投他处。

    而这两人有个共同特点:都得罪过淮西勋贵。

    沈溍当兵部尚书时,禁止武官干预民事,屡屡打击武将。

    而右都御史袁泰,上次蓝玉一事,他带头弹劾。

    俗话说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解缙投靠吴王,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这个。

    “读书人做官是为天下苍生,可有些人自诩为君子,却暗中干些阿谀奉承,铲除异己的勾当!”

    解缙义愤填膺,向朱允熥表态。

    “当初,臣不过说了几句实话,就被罢官处罚,弹劾臣的是户部尚书赵勉!”

    又牵出一条鱼来......

    朱允熥认真道:“你继续说。”

    当年韩国公李善长之死,是都察院的御史们竞相上奏弹劾。

    因当年被贬干过一段时间御史,解缙自然知道其中内情。

    存心殿,二人对面而坐,促膝而谈。

    而这一聊,牵扯出了众多朝廷“大人物”!

    那些文官手段的阴狠,让朱允熥都为之一震。

    也让他更加清楚此时朝廷内,文官的派系格局。大明第一帅的大明:我的祖父是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