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书屋 - 玄幻小说 - 玩明在线阅读 - 第179章 不差钱

第179章 不差钱

    卖了六十门火炮,本该能得到十二万石粮食,不过刘夫人确实没有这么多,只能拿出五万石,万磊只得给对方记个帐,让他们在一个月之内把剩下的七万石补上。为了保证对方不赊黄了帐,万磊还把刘绾等人留下来当抵押。

    至于刘夫人怎么把这七万石粮食弄到手,是偷还是抢,那就是她自己的事了。万磊把一个海港租借给她,这已经算得上是仁至义尽了,她还得在年前把五万石的粮食支付了,以充为租借款。

    搞海港租借,这也是有风险的,毕竟境内出现一支海军,晚上睡着了都不能省心。不过利大于弊,因为刘夫人在明朝有关系网,她可以把顺天府的货物卖出去,甚至还能把一些货物运到对面的倭国去出售,换回真金白银。

    如果真能打通倭国这条商路,那顺天府就发达了,因为倭国除了地震火山多之外,还产白银。而倭国作为岛国,国内物产极度匮乏,大部分东西都要进口,其中最受欢迎的就是丝绸陶瓷茶叶和铜钱。

    顺天府虽然不产丝绸陶瓷茶叶,不过产羊毛布、玻璃、蜡烛、铁器和铜钱,随便那一种商品都是可能热卖的。而万磊是打定主意只收银子的,用商品换回倭国出产的大部分银之后,再搞银本位,让倭国手上的铜钱通通贬值,以此搞垮它的经济。

    除了倭国之外,朝鲜也是一个广阔的海外市场,虽然朝鲜没有多少真金白银,不过这几十年来通过朝拜,也是从明朝老大哥的手上划拉到不少好东西。而在对外贸易上,万磊可不像明朝那样傻,搞什么厚往薄来,顺天府出产的一切商品都是明码标价,绝不白送。

    当然,海外市场远远比不上明朝这个市场广阔,明朝有七千万以上的人口,又和平发展了三十几年,百姓有钱的人多了,自然要搞些好吃好穿的好用的。而明朝的手工业并不算十分发达,出产的商品远远不能满足消费需求,顺天府出产的商品早就打入了明朝的市场,只是近期黄河泛滥,商旅无法北上进货而已。

    如果打通了海上商路,沿海路把商品转卖到山东南直隶浙江福建广东等地,再沿江运到湖广四川,那就是商通天下,市场无限,商机广阔。而海上商路不只是出售商品,还收购粮食,抬高粮价的同时,还随便让私铸的铜钱如潮水般涌入明朝,带动明朝货币整体通胀,让洪武通宝越来越不值钱。

    在粮食交割完毕之后,刘夫人留下几十人在大沽一带寻找合适的建港点,而她本人则带着这十几艘装上了火炮的福船离开了。六十门火炮分装到这十几艘船上,每艘船四门火炮,也称得上是船坚炮利了。

    别小看这六十门火炮,它们都是一丈长,重达一吨的大家伙,如果配备上北平军的新型火药,射程可达两里,有效射程六百米,就算是用传统火药,有效射程也有四百米以上,而且质量绝对有保证,试射过数次,无一门炸膛,刘夫人自然非常满意,还说想多订购几十门。

    而明朝的水师一般不装备大型炮,有的最多也就是一些小火炮,最常用的的还是火铳,这种玩意儿射程近,装弹量少,跟北平炼铁厂铸造的神武炮一比,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刘夫人开着装备了神武炮的福船出去,只要不犯浑跟人家拼撞船,一般都能立于不败之地。

    不管是刘夫人完虐明朝水师还是被明朝水师狂扁,这些都不是万磊关心的事情,他只关心顺天府的发展,只关心北平城百姓的民生。在拿到五万石粮食之后,他就至力于铜矿山的开采和炼铜铸钱的事业,每天都忙得连轴转。

    时值八月,忙的不只是万磊一个人,北平城内的百姓也要忙于冬小麦的种植,由于这一季小麦关系到明年的温饱问题,不只是铁铉重视,全城的行政官员都到田间地头去视察和普及农耕知识,毕竟缺粮的日子过怕了。

    按说,顺天府有耕地不下一千万亩,分到每个居民手上的,每人最少也有十亩,不过大部分荒芜,不只是要翻耕,还要重新挖设灌溉设施,总之北平城内的大小“地主们”都忙得很。好在官府组织起耕牛队,几匹牛拉着大犁,成片成片地犁地,大有集约化生产的意思。

    新加入顺天府的居民是没有资格分地的,他们只能租种别人的地,或者是租官府的预留地,每年只需交租金,并不需要交税和服劳役,这对居民们来说,也算是仁政了。他们以前在明朝统治下,不只是要交税,还要承受徭役的压榨,那日子实在是暗无天日。

    百姓们忙于翻耕下种,妙语等女道也忙得不可开交,她们按万磊的要求在试制防治病虫害的农药,主要原料自然是湿法炼铜所剩余的硫酸铁和硫酸铜。其中,还研究如何把硫酸铁与其他废料混合,做成肥料,施用到田间地头,促进作物生长。

    其实,硫酸铁是一种广用的植物肥料,是花木,果树制造叶绿素的催化剂,具有除磷,固氮、活钾、疏松土壤,杀菌治虫、壮根强杆、特别是能增强光合作用,提高作物抗旱能力,这对顺天府这种干旱缺水的环境来说,更加需要推广使用。

    当然,湿法炼铜所得剩余的原料是硫酸亚铁,要经过加热处理才能转为硫酸铁,这一个工艺并不十分困难。而且硫酸亚铁也是有特殊用处的,比如说可以用来当染料,它可以染出鲜艳的绿色,总之,治铜的废料是可以重新架回收利用的,绝对不会浪费。

    与每天打理花草树木的妙语等女道不同,赤诚赤心两小道则安心地搞时钟的设计。自从摆钟设计成功之后,万磊早就给他们两一个任务,就是造一个大钟,并把它安装到北平城中心的鼓楼上。

    大钟的设计图早就弄出来了,两小道主要忙于零件的打造。由于铁容易生锈,大钟所用的零件主要由红铜制造。而鼓楼也要进行适当地改建,建成高二十几米的大钟楼,争取在年前完工,明年投入使用。

    万磊也已经打算将新钟楼命名为世纪钟,而且从明年起,就实行新历,采用太阳历,明年为纪元元年,以后二年三年地往下推,将不再以明朝的年号纪年为准,一些官方记录和私人合同,都不再使用落后的年号纪年法,只有推定节气才用到农历。

    “哥,再过几天就是中秋了,咱们是不是该准备准备,搞一次赏月活动?”赵雪儿难得见到万磊在家,马上过来问道。

    万磊整理了一下桌子上的一堆图纸文件,头也不抬地说道:“你去跟张小姐商量着办吧,最好是把思仪院那帮闲人组织起来,搞一次联欢。哦,对了,白天也可以搞一些赛马活动,让大家也乐呵乐呵。”

    “这些事本来是官府负责的,现在又推给我。”赵雪儿有些不乐意,她喜欢看热闹,但是不喜欢搞热闹,搞活动多累啊。

    “现在大家都忙得前脚跟撞后脚跟,你去跟你闱儿姐和铁夫人她们商量着办吧,她们是咱们北平城的半边天,这种事她们最拿手了。”万磊把一堆图纸装入皮包中,就匆匆而出。

    万磊之所以这么急,是因为第一架铜矿的粉碎机就要投入使用了,这架粉碎机由水力推动,也可由畜力拉动,日加工矿石十几吨,预计所得精矿两吨左右,这两吨精矿最少可以炼出一吨铜来,这一吨铜做成铜钱,约得三十万枚,约值三百两白银。

    一想到一天就能搞出值三百两的铜来,万磊就干劲十足啊,虽然要除去各种生产成本和工钱,不过净利润还是有的,最少也有一百两。一天稳挣一百两,一个月就是三万两,以后顺天府的官俸就有着落了,军饷也不再那么吃紧了,毕竟有铜钱可发了。

    万磊赶到位于北平城内的炼铜厂时,发现难得见上一面的铁铉也早早地出现了,看来这家伙也是关心铸铜事业啊。而炼铜厂不同于炼铁厂,由于铜是贵重金属,铜钱又过于重要,所以从铜矿开采到冶炼,工人青一色都是公民。他们领着高薪,不过要受各种生产规章管束,总之就是不能带走一克铜,也不能私藏一块铜矿。

    而且,铁铉也指派几名专员,到矿山和炼铜厂当督察,每天生产多少车铜矿,炼出多少铜,铸钱用了多少铜,剩下多少,所得铜钱多少,这些都必须严格归档和归库,绝不允许有缺漏。

    当然,炼铜厂的这种管理还不算最严格的,铸银局的管理那才叫严格。铸银局负责镕熔提纯碎银,并铸成合乎规格的银元,银工们上班时光身进去换上工作服,收工时光身出来换回自己的衣服,总之严禁夹带一克银子离开。

    “开工吧!”万磊一挥手,炼铜厂内的工人们就开始忙活起来,粉碎机传出来的滚动声震得地面直发颤,不过在万磊看来,这真是催人奋进的声音啊,炼铜厂一开,北平从此不差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