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老人
四天后,普鲁士王国,阴沉的天空给荒山戴上了一顶乌帽,渺渺炊烟从山上升起,这说明,在这种蛮荒的大山深处,竟然还有人居住着。 “听说这里十几年前,燃起过一场大火,花草树木都烧光了,自此之后这里竟然变的寸草不生了,当然这种距离市区十万八千米的地方也没人会知道,除了三剑权会。”杨娜娜驾驶着一辆悍马越野车,在颠簸的光秃秃土坡上行驶着,悍马的后座上,夜阑和解秋玲被颠的都快吐了。 “所以你是怎么想到这种地方来的?这里只不过是三剑权会的一块备用军事驻扎地,来这种鸟不拉屎的地方干嘛?”杨娜娜一个急转弯,差点没把夜阑和解秋玲从悍马内甩出去。 “信上是这样说的,”解秋玲一手连忙去扶车上的把手,一手从口袋里掏出一个信件,那是祝融岚写给他的,两天前刚收到,收到后他便根据着信上的信息找到了这个地方,“信上说让我在这山上找到一个五十多岁的老人,他会告诉我一些事情,这个老人应该还是很好找的,你随着山上唯一燃着炊烟的方向开车就应该能找到,毕竟这整座山上应该也就这一户人家。” “找老头儿?”杨娜娜有些疑惑,但她为了集中精力开车并没有多问,在这种荒山野岭,如果一不小心掉到山沟里,那可是连大罗金仙都救不了了。 大约半小时后,悍马终于艰难的翻过了山头,见到了山的另一面。 引入眼帘的是漫山遍野的十字架墓碑,这足有五百米高的山的另一面,竟然全都插满了这种墓碑,一直延伸到山脚下,而这片墓碑的中间,是一个由桦木建成的小木屋,那渺渺炊烟正是从这木屋的烟囱中飘出的。 “我靠……这是……坟地吗?”杨娜娜看着眼前的场景咽了口吐沫,在乌云的衬托下,这些墓碑显得格外阴森。 “目前不知道,进去看看才能知道。”解秋玲打开了车门,从车上一跃而下,小心翼翼的随着陡峭的山坡走向那茫茫的墓碑群。 解秋玲下车徒步走的行为是对的,因为前方已经完全被墓碑所阻拦,要想用车开过去除非将那些墓碑都撞烂,但显然他们并不会这么做。 夜阑和杨娜娜相继下车,夜阑紧跟解秋玲,而杨娜娜则是靠在悍马的车门上点上了一支烟,她没必要跟夜阑和解秋玲一起去,于是便留下来看车。 饥饿的乌鸦嘶叫着飞过天空,它们盘旋着,被这片坟地吸引,却又不敢靠近。 “这里仿佛有神力笼罩……这些乌鸦因此被吸引而来。”夜阑和解秋玲走入了墓碑群中,她小心翼翼的将一个墓碑上积攒的沙土拍去,看见墓碑上歪斜着刻着的字——1813号实验品,死亡年龄——十三岁。 “这些都是一些孩子的坟墓?”解秋玲也注意到了,他连续看了几个墓碑上刻着的碑文,上面刻着的死亡年龄都不超过十六岁。 “可以这么说,但从碑文上面看他们应该都是因为实验而死亡的实验品。”夜阑说着,看向解秋玲,解秋玲也看向夜阑,俩人不约而同的想起了三剑权会的人体实验。 这漫山遍野的墓碑下,难道下葬的都是三剑权会实验失败的人体实验品吗? 要真是那样可太变态了,从年龄和数量的角度看,这漫山遍野的墓碑至少也有上千,难道三剑权会变态到拿上千个不到十六岁的儿童做实验吗? 解秋玲想着,不由胆寒,但光想终究还是没用,他必须去那座冒着炊烟的小屋,那里也许有他想要的答案。 “谁!”忽然,有人呵道,夜阑下意识的将解秋玲护在身后向后看去,只见一个白发苍苍却又看起来很是健壮的老人扛着一捆柴火,拎着斧子站在了俩人背后,正警惕的盯着俩人。 解秋玲也在此时回头看去,当他看见老人时,老人也看清楚了他,老人见了解秋玲后先是皱了皱眉,随后就想要上前,却被夜阑一把拦住。 “你是谁?想干什么!”夜阑十分警惕的一边摸向自己背着装着长枪的长条背包,一边用胳膊护住解秋玲。 这老人肯定绝非一般人,夜阑的感官很是敏锐,但就算是这样,他竟然也没有提前发现这老头已经走到了切近,这说明这老头不是用了什么方法隐藏了脚步,就是运用了神迹导致夜阑根本没有感受到他的存在。 老头却并没有搭夜阑的茬,见她拦住了自己便也就站在原地不动了,但眼睛依旧紧盯着解秋玲不放。 “你……可以……攥紧你的拳头吗?”老人忽然对着解秋令说道。 解秋玲看了看这老人,虽然有些莫名其妙,但还是举起了拳头攥紧,随着手部肌肉的紧绷,无数如同小蛇般的黑色血管缓缓出现。 “天……天哪!”老人似乎是被这一幕惊呆了,竟然浑身发起了抖来,刚才还好好地一个老人瞬间便激动地跪倒在地,扔下了他的斧头和柴火,直勾勾的盯着解秋玲。 这一幕让解秋玲和夜阑都感到很是诧异,解秋玲见老人已然把斧子扔了,对他看起来没有威胁了,便急忙不顾夜阑的阻拦上去前将老人扶起。 “老人家?你这是……”解秋玲将老人缓缓扶起,他感觉到老人的浑身都在不自觉的颤抖,这让他很是害怕,生怕这看起来已经五六十岁的老人抖散架了。 “谁……谁让你……到这里来的?”老人被解秋玲扶起,他紧盯着解秋玲,嘴唇颤抖着说。 “祝融岚。”解秋玲一五一十的回答。 “是他?我就知道总会有这一天,”老人的眼中忽然闪现出了泪光,他仿佛知道解秋玲为何而来,“你跟我进屋吧,我会告诉你,你想知道的东西。” 老人说着,指了指那个被墓碑包围的白桦木小屋。 “就是哪儿,把我,扶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