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书屋 - 历史小说 - 汉道天下在线阅读 - 第1068章

第1068章

    谁会想到一壶酒居然这么贵?

    就算袁氏四世三公,她们也算是见过世面的,也没想到有这么贵的酒。

    现在开都开了,袁术又一副不放手的模样,想拒绝都没法拒绝。

    ——

    第二天一早,袁权没等甄宓按照约定来拜访,主动回访甄宓。

    甄宓刚吃过早饭,正准备出门,得知袁权来了,颇有些意外,连忙亲自迎了出来。

    “姊姊这是为何?”

    袁权笑笑,命人将带来的礼物送过来,抚着甄宓的手说道:“昨天蒙赐佳酿,感激不尽,一点小心意,还望不要推辞。”

    甄宓笑了。“原来姊姊是为这事来的啊,真是太客气了。一壶酒而已……”

    袁权抬起手指,轻掩在甄宓唇上,浅笑道:“我不懂酒,但家父却是有名的酒徒。三十年中山冬酿有价无市,可是他亲自说的。妹妹你是不知道,你昨天这壶酒,是他这十年来最喜欢的礼物。”

    甄宓眉头轻耸,随即笑了起来。她一边将袁权让到堂上,一边说道:“姊姊言重了。三十年的中山冬酿的确不多,却也没这么珍贵。之所以有价无市,只是因为我全部带到这儿来了。这些东西吧,就是这么回事,多了就不值钱。几年前,冀州还太平的时候,三十年的中山冬酿也不过一金一斗,十年二十的更便宜。等天子平定冀州,粮食不再紧张,酒价自然会降。”

    袁权大感意外,便多问了几句。

    甄宓解释说,中山冬酿虽是名酒,毕竟出自偏僻之地,产量也大,价格远不如中原名酒。这几年连年战争,粮食减产,酒价才开始飚升。

    物以稀为贵。普通的酒涨价了,十年窖藏、二十年窖藏的也跟着猛涨得,至于三十年窖藏的,原本量就不多,被她收刮一空后,更是成了传说。

    “真要那么贵,我也不敢寄存在尚食啊。要是被天子知道了,岂不是鼓励奢靡之风?”

    袁权听了,这才有些释然。

    “不经战乱之苦,不知太平难得。希望冀州、益州能尽快恢复太平,重现安乐。”

    “是啊,不过燕赵之人刚烈,质朴少文。我奉天子诏书,建书坊,启蒙百姓,还要请姊姊多多指点。”

    见甄宓提到了正事,袁权顺势与她讨论起了开设书坊、教化百姓的重点。这些事,他们夫妻已经走过一遍,积累了不少经验,指点甄宓并不难。

    甄宓虽然在河东书坊做过半年,深得唐夫人欣赏,但作为第一个书坊,河东书坊从来不缺业务,走的也是精品路线,重点却不是教化百姓,在这方面没什么经验。

    甄宓遇到问题之后,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袁权。

    袁权与甄宓讨论了一番后,提醒甄宓说道:“建书坊,刻版、印书固然是重点,但真正的难点却是印什么样的书。五经之类的固然不是普通百姓能学的,诸子书也不是急务。当务之急,是要印些识字书,让他们能看懂朝廷的文书,知道朝廷是为他们好,不要被人蒙蔽了,反倒助纣为虐。”

    甄宓连连点头。“那姊姊推荐几部字书吧?”

    袁权想了想。“就算给了你字书,你也来不及刻版。不如这样吧,我让人将刚刚刻好的版给你送一套来,你先用着,再安排人刻新版。一套版,省着点用,印个两千套是没什么问题的,供应附近三四个县总是够了。”

    甄宓欢喜不禁,连连称谢。

    袁权又提醒道:“各地民风不同,生活习性也各异。除了字书,最受百姓欢迎的就是农书。这需要本地人才编得出来,外地人帮不上忙。你若想做得好,还是要找几个本地的读书人,帮你编一部适合本地人的农书,让百姓能够按图索骥,立竿见影地受益。”

    袁权说道,突然眼睛一亮,拍手笑道:“说来也巧,我昨天刚听我妹妹说,这两天有一个河间的叫卑湛读书人要来见驾。你若是有心,不妨问问他。”

    甄宓喜不自胜,咯咯笑道:“看来找姊姊帮忙是对了。若不是姊姊指点,我不知道要乱到什么时候呢。”

    第八百七十三章 三公合议

    周忠快步走进中庭,看着正在院中摆动手臂的杨彪。

    “文先兄,什么事这么急,非让我过来一趟?”

    杨彪头也没回,继续活动身体。“别急,等太尉来再说。”

    周忠吃了一惊,没有再说,自顾自地在栏杆上坐下,用袖子扇着风。虽然还是早春,他却跑出了一身汗。

    司徒掾杜畿走了进来,亲手端给周忠一杯茶。

    周忠接过,瞅了杜畿一眼,笑道:“伯侯,你到司徒府多久了?”

    “快两年了。”

    “有没有想过换一个更合适的地方?”

    杨彪哈哈一笑。“周嘉谋,你真可以啊,挖人挖到我司徒府来了。就不怕我到天子面前告你一状?”

    周忠大笑。“文先兄,我这可不是挖人,我只是希望人尽其才。伯侯为人刚正,更适合监察,在司徒府为掾有些可惜了。”

    杨彪转身走了过来,从杜畿手中接过另一杯茶,浅浅的呷了一口。“百废待兴之际,生产比监察更重要。司徒府的事务繁重,不是你以为的那么轻松。没有伯侯这样的少壮之辈,我这把老骨头又能支撑几天?再说了,我已经决定推荐他出仕,就不用你操心了。”

    周忠低头喝了一杯茶,细细地品着。“伯侯是做过郡丞的人,出仕可为郡守国相,不必再在县令长上浪费四年。为国纶才,当不拘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