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书屋 - 历史小说 - 知青回城搞科研[八零]在线阅读 - 知青回城搞科研[八零] 第33节

知青回城搞科研[八零] 第33节

    那种语重心长的语气,姜文泽也听出来张清航对李筠的拳拳爱护之心,表情也不似刚刚那样轻松,仔细思考着张清航的话。

    他对李筠那也是十分好奇的,并对这位好友看好的人才也相信对方的眼光。

    但是听着对方话里的意思,是希望自己可以尽快将知识传授下去,他又开始有些疑惑,物理不是能一蹴而就的东西,更需要一个人沉下来细细思考,才能够得出答案。

    而且他还没开始对李筠进行考验,也可以说两人都只是听过对方的名字,还没见过面,这么快就把师徒的名号定下,有点过于心急。

    他原先是想着徐徐图之,先把人拐到自己的实验室,观察一段时间再做决定。

    现在看来是他的这个想法有点不可能了,要是他现在就说一句自己需要考验的话,他估计电话那头的张清航转头就能给实验室的其他教授打电话。

    姜文泽思考了一会儿,沉声道:

    “要是个适合的人,我当然不会拒绝,就是时间有点赶,我这边这段时间有点忙,估计暂时顾不上培养新人的事。大约要等到明年开学才行,我这里有不少适合她现在看的书,你来我家拿。”

    这是他粗略思考过后的决定,毕竟寒假大多数国人都会过年回家团聚,加上路上坐火车,估计能沉下心看书的时间不到寒假时间的一半。

    他准备的书多一些,估计就能让李筠好好度过这个寒假了。

    张清航乍一听还觉得挺有道理的,毕竟现在距离过年也就二十多天,临近年关很多项目都在赶进度,他自己这边也有挺多事要忙活的。

    而且姜文泽那里的书肯定都是李筠想要看却找不到的,可以当做这个寒假的调味剂。

    一番思索之后,他也同意了姜文泽的提议。

    “也行,今天晚上跑你家一趟。”

    “那好,有事再打电话。”

    电话挂断的一瞬间,姜文泽就走出自己的办公室,随便抓住一个过路人询问。

    “我们实验室订阅的《物理学报》在哪里?”

    被他抓住的人第一时间还有点懵,但很快就反应过来,指着过道尽头墙上的报刊栏说:

    “姜…姜教授,我们订阅的期刊报纸都在对面那里。”

    “谢谢。”

    话音刚落,人就转身往报刊栏的位置走去。

    只留下被临时抓住的人在原地有些懵地回道:“不客气。”

    同时也对今天报刊里有什么新鲜的内容感到好奇,这还是她第一次看到姜教授如此着急的模样,想着等她今天空闲下来的时候,肯定要去看看上面有什么让人眼前一亮的研究。

    姜文泽来到报刊栏,推动玻璃窗,从里面取出最新一期的《物理学报》,拿着它快速往自己的办公室走去。

    之后也和之前的赵志民一样,找到一个自认为安全的地方细细看起来。

    看到精彩处甚至忍不住拍大腿叫好,他也明白了好友让自己仔细看看的原因。

    现在在他看来,这篇文章不只是他要看,他们实验室特别是负责操作这一环节的研究员更是要仔细看,熟悉里面的内容,融会贯通,最好能够进行实际操作,这样往后试验的成功率也会大大提高。

    对于李筠这个人也就越发的好奇,恨不得打电话过去收回自己刚刚的话。

    但他也知道,张清航这个根本藏不住话的人,此时说不定都在和李筠说寒假安排了。

    如果被张清航教授知道,只会说还是姜文泽这个人了解自己,他看已经把事情确定下来之后,立即招呼来李筠。

    张清航教授看着李筠,还是觉得遗憾,不死心地继续挽留。

    “你就真的不想要改一下自己的研究方向吗?其实老师这边也是很有研究价值的,和他们光学那边比起来也是丝毫不逊色的。”

    “抱歉老师,喜欢的事情是不会轻易改变的。”

    李筠对于这位有知遇之恩的教授,还是感觉到非常抱歉,再次鞠躬致歉。

    张清航见状赶紧喊道:“起来,不用如此客气。既然你的心意不会改变,那么这个寒假你就把自己在光学方面的内容恶补一下,老师特意找人给你找来不少资料,足够你整个寒假忙活。

    等到开年,再给你联系一个更好的老师带你,希望你不要辜负老师的期待,即使不在老师手底下,也不可以懈怠。”

    “多谢老师,李筠绝对不会辜负您的信任。”

    面对如此真诚的前辈,李筠真的是一腔感激之情都不知道如何表达,只有用鞠躬的动作表达自己的谢意。

    张清航看着李筠那因此憋红的脸,也是笑着摇摇头,摆摆手说:

    “你先出去吧,明天老师再把东西给你带过来。”

    “谢谢老师。”

    “好了好了,老师的耳朵都要起茧子了。”

    见状,李筠只得弯着腰快速离开。

    张清航则是在里面感叹缘分不够,工作一结束就跑到姜文泽的实验室,跟着他一起回家。

    那架势可把姜文泽看得头皮发麻,但还是在张清航的强烈要求下,把自己家里早些年看过还剩下的书通通找出来,装了好几个大纸箱,挪动几次才弄到张家。

    徐曼看到丈夫又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一堆东西,熟视无睹,只是交代他自己放好,最好别影响其他人行动的空间。

    因为书太多,张清航一时半会儿也弄不走那么多,翌日送给李筠的时候,只带了十几本。

    “这些都是老师按照由浅至深的标准挑选的,你先看这些,老师家里还有不少,等你到时候自己去拿。我记得你今年不回家,准备留在学校过年,那正好可以去老师家热闹一下,老师家里也是冷清的很。”

    看着张老师脸上露出熟悉的你不能拒绝的微笑,李筠不好意思点点头。

    “那就打扰老师一家了。”

    “这才对,你拿着。”

    说着,就把自己面前的一堆书推到李筠面前。

    而李筠也从自己带来的布包里掏出那本教材封面的自译经典书籍——《半导体器件物理与工艺》。

    她把书放到张教授面前,解释说:“这是我来首都后,无意中在废品站发现的,发现的时候就是用这张普通教材封面遮掩,里面的内容却是有关于半导体相关知识的书籍。

    我看了一下,发现里面的内容特别精彩,很适合我们这个阶段学习浏览,就算是到达更深层次翻阅也不过时。本来应该早就拿给老师看得,忙起其他事情来一时忘了。希望老师能仔细看一眼,学生觉得这本书很有学习的必要的话。”

    张清航也听出了李筠话里的意思,她是希望这本书能作为专业的教材,服务于学生们更加深入的学习。

    听到她的评价如此之高,他当即也来了兴趣,对着李筠说:

    “你说的话老师记下了,待会儿就仔细看看,你也先带着这些书回去充实自我。”

    “好的,老师。”

    待到李筠离开之后,张清航立即翻看眼前这本朴素或者可以说是简陋的书籍,看到上面注明的原作者名字,他立即来了兴趣,要是没记错的话,这个人还能称为自己的师弟。

    不过,这本书按照出版时间现在大陆应该还没有才对,他也对这个译者起了浓厚的兴趣。

    继续翻看下去,他不免对国外科技迅速的发展而惊讶,比起他们当时所研究的内容,又有了很大的发展。

    里面所描述的好几种方法都是全新的、成系统的,比起他们这种独自摸索的要全面。

    逐渐也明白了李筠所说的话的意思,眼前这本书的确是一本难得的经典。

    张清航觉得能够将书中内容透彻地翻译出来,译者绝对不可能是个门外汉,与他们物理学肯定有交际。

    开始向自己认识的人打听,是否有谁遗失了一本自译的《半导体器件物理与工艺》。

    时间就这样匆匆流逝,李筠婉言谢绝了钱雯敏邀请上门过年的邀请,带着自己刚刚发来的补助和之前的稿费,来到有点自由贸易意思的小市场,准备买些年货上门拜访张清航教授。

    如今临近80年过年,空气中都弥漫着过年愉快的气息,李筠身处其中,也能感受到大家伙身上的那股热闹劲。

    加之现在隐隐约约传出一点风声,国家不再限制私营经济,不少人也豁出去,带上自家地里的收成,来到城里以往熟悉的街道上买卖。

    除了不敢大声吆喝之外,看起来与后世过年的样子也没差。

    大部分拿出来的都是白菜、土豆、萝卜等冬季常见的蔬菜,还有些买肉的摊子,那是直接围的水泄不通。

    李筠想着自己上门做客,最好还是买些水果和糖果,来到一处卖苹果的摊位前,人刚站定。

    老板就压低声音,压制自己嘴里呼出的白气,招呼道:“大妹子,要来点苹果不?这玩意红通通的,大过年吃最喜庆了,五毛一斤。”

    “给我来上五斤!”

    “好嘞,大妹子,大哥这秤一定给你称的足足的。”

    说着,就忙不迭地往秤盘上放上大苹果,说来这些还是他特意从下面收上来的,可不知是他选的地方不对还是怎么,来买的人不是买的很少,就是问了价钱之后直接走开。

    这价格可是他思量许久之后才定下的,是比供销社要贵上一点,可他也出了不少力,一张脸冻的全是冻疮,那都是辛苦钱。

    心想:在这里做完今天的买卖,一定要想个更好的地方卖东西才行。

    李筠看着那秤杆高高扬起的角度,就知道眼前的大哥是个实心眼的人,露出的一双眼笑似弯月,从口袋里掏出两块五,递到老板手里。

    老板眉开眼笑地收下钱,将五斤苹果轻放到自制的绳结袋子中,递到李筠面前,提醒道:

    “有点重,大妹子拿着注意点路。”

    买过应景的苹果,李筠又去功效着买了小孩子爱吃的水果糖,据张教授的年纪估计,现在应该也是有孙辈的年纪了。

    她一路迎着风迎着雪,在冬日热闹的氛围中,来到大学教授们住着的小区。

    在小区门口登记信息之后,才被许可入内。

    这片小区不是进来兴起的楼房的,而是一个个类似小别墅类型的小院子,面积不大,但隐私性很好,家家户户之间都有一段不小的距离。

    她沿着老师曾经说过的路线,一步步走到39号院子,准备敲门的手刚敲下去,门就被人从里面打开。

    开门的看起来是个高中生,她的大脑顿时疑惑了,不知道自己该怎么称呼眼前的人。

    门内的张筱却乐了,立马对着厨房里的爸爸喊道:“爸,你叫的学生来了。”

    这下子李筠才知道原来眼前的是张教授的女儿,眉眼弯弯地笑着说:

    “妹妹,你好!”

    “小姐姐,你也好!快进来,我爸今天一大早就在嘴边一直念叨着他叫来家里团聚的学生,其他人都熟悉路线,早就到了,你是最后一个,可把我爸等着急了。”

    李筠一听还以为自己晚到了,立即解释说:“我还以为晚饭时才聚,没想到自己还是来晚了。”

    还在说着话,两人就已经来到了客厅入口。

    这时李筠也注意到,客厅里的人还真不少,一个个都像模像样地在包着饺子,而她的老师则是在厨房里面剁馅,看起来还有一种贤夫的感觉。

    师母徐曼赶紧拍拍自己手里的面粉迎上来,嗔怪地说:

    “来就来,你还带什么东西?”

    李筠举起自己手里的苹果和水果糖,解释说:“没什么,就是在来的路上随意在路边买的一点水果和糖,不知多少钱,师母你就收下吧。”

    说完,就迅速地把自己手里的东西放在一旁的桌子上。

    徐曼看着也只能无奈地笑,“我可记得我家老张说,你现在可还是一个学生,自己挣钱不容易,以后可不许这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