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书屋 - 历史小说 - 知青回城搞科研[八零]在线阅读 - 知青回城搞科研[八零] 第80节

知青回城搞科研[八零] 第80节

    “不好意思,不好意思。这公司只要有点小事就要和我说一声,我看看又有什么大事,你们先聊。”

    说完,就毫不遮掩地将自己腰间的传呼机取下,用一种生怕其他人看不到他使用传呼机的姿势,高举胸前,看着屏幕里闪烁着光芒的内容。

    在交易现场这样的场面此起彼伏,直至工作人员宣布会议马上就要开始,才阻止了这种越演越烈的炫耀模式。

    有那些偶然来政府办事的外地人看到,有些惊讶地说:“他们手里摆弄的是什么东西?怎么说看看公司发来的信息?”

    立马就有一个本地人好心地跟上说话,“同志,外地来的吧?”

    “对,我是从南城那边来看看羊城有没有什么出路?”

    “那看来你所在的南城,肯定不是你们省的省会?”

    “同志为什么这么说?”

    “华源集团新一代的产品传呼机,在全国各地都有卖的,你却不知道他们手里的是什么东西,那只能说明你在的城市信息比较闭塞。不过要是你能有一个传呼机的话,什么最新的消息都能够第一时间知道。”

    “传呼机这么好!”

    “那当然了。”说罢,他立刻从自己腰间取出一个传呼机,介绍道:

    “就是这个,上面的屏幕能看到对方给你发送过来的信息,我这上面是之前我妻子给我发来的信息。基本上只要有人给寻呼台打电话,告知她要和你说的话,就会显示在这上面,怎么样?方便吧。

    所以说,兄弟你如果真的是想要来羊城闯荡一番的话,最好先去买一个传呼机,不然大家都要以为你没什么资本。价格不贵,也就498元而已,都是小钱。这里出门左拐往前走一百米,你就能看到一个专营店,上面写着华源集团的就是。”

    “多谢同志,你可真是一个大好人,我这就去买!”

    说完,他连自己要办的营业执照这些都不想管了,赶紧买个可以装点门面的传呼机,才是他开始做生意最重要的事。

    像他这样的人不在少数,因此在短短的一周时间内,传呼机的销量就已经来到六位数。

    在这个时候,你要是认为自己是个有钱人,或是一个跟随潮流的人,要是腰间没有一个传呼机,根本就没有人相信你嘴里的话。

    但要是你走街串巷时,腰间别着一个传呼机,肯定会迅速吸引来路人羡慕的眼神。

    要是腰间的传呼机还在这个时候响铃了,你收到的羡慕眼神会更加的炙热。

    对于微电子所的人,这样羡慕的眼神更是早就习惯了,特别是物理研究所知道他们能够以内部价格买到的时候,恨不得直接从眼睛里发射刀片给他们。

    而他们自己却并沉浸在这样的喜悦之中,因为享受了自己的福利,那么还要有一定的付出。

    众人看着上面下发而来的评价表,人都还有点懵。

    闫旭东却是一边发评价表,一边给大家说:“这个是华源集团产品部和许教授那边,希望我们可以一起填写的一张评价表。主要是针对刚刚上市的传呼机,大家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好用的,不方便的,全部都写出来,他们好改进。

    还有就是大家希望传呼机还可以增加什么功能的,也可以提出来,反正他们就是希望我们可以畅所欲言,毕竟就算写的夸张一点,他们也管不到我们头上。”

    “哈哈哈哈!”

    此言一出,立即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闫师兄,许教授那边和陆董知道你的心里话吗?我们胡乱写,姜老师不找我们算账都是好的。”

    “既然可以畅所欲言的话,那我们就真的什么都不管了,要是许教授那边说我异想天开,闫师兄你可得替我们说话。”

    “你们还真被说,要是这个传呼机可以直接打电话就好了,每次都要联系寻呼台,太麻烦了。而且现在用传呼机的人那么多,寻呼台总是占线,不能及时联系到人,有点烦。”

    闫旭东立即抓住这个说话的人,回道:“诶!你说的这个就挺好的,至于能不能完成,和我们这边的关系不大,这种麻烦的问题抛给许教授挺好的。”

    他这么一说,那人反倒犹豫起来,怀疑地说:“真的可以达到这样的技术水平吗?”

    “听说华源集团从鹰国挖了不少人才,我看他们是蓄势待发,说不准这些人才真的能够做出来。”

    听了这话,大家心中思绪翻飞,真的开始在想自己使用传呼机有什么不方便的,全都给写在纸上。

    闫旭东看到自己的任务完成了,立即带着剩下的评价表出去。

    只剩下一间办公室的人在思考他留下的话题。

    李筠看着手里和白纸没什么区别的评价表,对于现在就有人能够提出用户评价体系感到有些惊讶。

    而且说真的,她真的有很多东西想要写出来。

    传呼机下一代的产品就是后世的手机,虽然传呼机比起之前方便不少,但是相较于手机的功能,还是有挺多不足的。

    几番思索之后,她在面前的纸上写下,与刚刚那位同事很相近的内容。

    首先就是传呼机自己也可以拥有打电话的功能,再者就是屏幕可以再变大一点,除了发送信息,要是它还能拥有照相的功能就更好。

    组织了一番看起来比较合理的内容,她将自己觉得现存的优缺全部写上去。

    至于许教授和华源集团那边看到她的评价表会有什么想法,那就不是她需要考虑的了。

    评价表在大家的手里转了一圈,第二天就被闫旭东收回手里,全部塞到纸箱里,快递到华源集团的产品部。

    产品部的人一听是微电子所快递过来的东西,立马想到之前寄过去的东西,迫不及待地打开纸箱,想要看到里面的内容。对于微电子所的研究员,他们心中还是报以非常大的期待的。

    主要是他们在售卖传呼机的时候,也有说过顾客可以反馈自己的意见,但是大家都觉得传呼机的功能特别好,比起国外不知道先进了好几个版本,暂时没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他们自己也有一些体验,但是样本有点少,公司其他部分的也还没收上来。

    现在微电子所的第一个拿到手里,那当然是要先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

    “大家都来会议室开个紧急会议,把微电子所刚送过来的评价表都看了,看看里面有没有什么我们可以努力的方向。”

    很快,产品部的人就将微电子所的评价表发到每个人手上。

    一张张看过去,大家发现都是一些常见的吐槽,那就是寻呼台的业务根本无法承接庞大的用户量,占线现象频繁,最好可以多指派一些人手,扩充寻呼台的人员数量。

    等看到希望可以让寻呼台直接拥有有线电话功能的时候,大家都情不自禁地想象这个功能出现的时候,那么他们肯定是都愿意购买的。

    这是一个好点子,比起发信息,当然是具备直接打电话的机器更吸引人,但是拥有这个功能之后,它还能叫做传呼机吗?

    第48章

    新的尝试

    “我觉得这个点子就是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要知道既然传呼机就可以传达信息,那么一个机器可以拥有电话的功能,又可以随手带着,又有什么不可以呢?这个机器研究出来,肯定可以大卖。”

    “这个建议说的我都心动了,要是有一款这样的电话,我肯定是要买的。”

    “谁不是呢?”

    “哈哈哈哈!”

    整个会议室都因为这个预想的点子也开心的哈哈大笑,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他们觉得这种设备就在不久后就能够研制出来。

    之后,大家又翻了手上剩余的评价表,发现内容说的与刚刚的大差不差。

    看着看着大家都有些怀疑微电子所的人,是不是之间互相商量了一下,不然这些内容怎么会如此相似的。

    还有一些希望可以存储信息、定时发送、增加通讯设施等的建议,看起来并没有什么脑洞大开的程度。

    可是当看到李筠所写的那张评价表,刚开始觉得稀松平常,因为和其他人开发电话的意见差不多,就是用词更加精准一点而已。

    看到增大屏幕的面积,他觉得和之前那个希望可以增加存储信息功能的建议,由着一种异曲同工之妙。

    至于最后的增加照相机内容的建议,他刚开始觉得是自己的眼睛花了。

    要知道现在拥有一台照相机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是一款机器,不只能打电话、发信息,还能照相、摄影,将电话、传呼机和照相机三者的功能联合在一起,这是多么异想天开的事情啊!

    他实在是忍不住将这个建议和其他人分享。

    “你们看我手里的这张,上面对于未来的预想,是希望在传呼机现有的基础上,增加打电话的功能,还有照相机。”

    话音刚落,所有人的视线都集中在他手里的纸上,似乎是真的想要看是谁有如此天马行空的想象。

    但是很可惜,这次的评价表采取的是不记名形式,根本看不出来每一张评价表是谁写的。

    只不过,大家还是跟着他说出的话,想象了一下那样的画面,觉得不可能出现这样组合功能的机器,电话和照相机结合在一起的机器。

    甚至有人想象了一下现有照相机的体积,再与他们的传呼机一对比,忍不住摇摇头,把这种丑陋的画面从自己的脑海中甩掉。

    于是,李筠提出的设想就这样被压在底部,众人都开始计划将无线电话的设想进一步构建出来。

    同时,微电子所内,李筠也开始了自己新一轮的实验和尝试。

    自从上次在京都见过wn工厂的感应锁之后,大家就一直在尝试自主研发ic卡,以及他们需要用到的sim卡。

    但是几经尝试,制作出来的sim卡体积大,造成装载其的传呼机体积也大,并且存储的信息量远远达不到他们刚开始预期的水平。

    之前的评价表也只是大家忙里偷闲,赶紧把东西写好又开始自己的任务。

    黎绵看着准备开始操作的李筠,有点自我怀疑地说:

    “小筠,你觉得我们这一次的再涂一层光刻胶可以成功吗?”

    现在李筠他们小组正在尝试的就是,由李筠提出来的,在原先仅有一层结构,占用全部面积的晶圆上,利用光刻胶的特性,再在原先的基础上增添一层晶体管的层数。

    这样制作出来的芯片,能够表达出来的信息更多,占据的体积更小,更能够达到它们现在所预期的效果。

    用浅显的话来说,就是在原先已经建设上沟通路线的结构上,再次打地基,在上层铺设一层线路。

    经由这种手段制作出来的晶圆,比起原先需要两块晶圆才能够表达的信息,所占据的体积更小。

    但是想要达到这样的效果,过程却十分的艰难。

    在李筠提出这样的设想之后,她们整个小组的人,已经为此不知道尝试了多少个日夜,近期才将最适合这个新变化的光刻胶挑选出现。

    她们刚刚已经将原先的一层结构晶圆制作出来,马上就要来到众人期待但又担忧的第二层结构铺设。

    李筠看着已经开始麻木的黎绵,拍拍她的肩膀安慰道:“比起之前一直找不到深紫外光源的时候,我们现在至少已经有了一点进展。”

    闻言,不只是黎绵,其他在场的人也忍不住笑了笑。

    似乎是想到自己曾经那段昏暗的日子,现在能够找出合适的光刻胶,比起在李筠出现之前的实验成果,的确是好了不少。

    又想到深紫外光源给大家生活带来的变化,心绪一下子稳定不少。

    秦浩看着平静下来的实验室说:“可以开始了。”

    李筠回头就看到一起点头的同事们,转身打开设备,看到指示灯亮了之后,按动按钮。

    所有人在这一刻都忍不住盯着眼前的机器,希望它能够将自己期待的结果。

    同时通过机器面板不断显示的数据变化,开始预想此时机器内部的晶圆已经走到了哪一个流程。

    随着机器运转不断发出的声音,众人的心都紧紧地攥在一起,忍不住伸长脖子去看机器。

    李筠和黎绵则是小心翼翼地操作着,将钱雯敏她们为了增添新的一层晶体管,而特意设计出来的电路复现在晶圆上。

    因为如果这个设想真的可以成功的话,那么一二层的电路是需要连接在一起使用的,或许以后的层数还会更多,那么与原先的电路设计存在一定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