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书屋 - 历史小说 - 毒奶的自我进化史[快穿]在线阅读 - 第21章

第21章

    “秦家那边的人我已经安置好了,其他物证也都准备的七七八八,就差一个合适的契机爆出来。”

    “我记得再过半个月就是我那位皇叔的寿辰,契机这不就来了?”齐煜用手敲着桌子。

    “我觉得只凭这件事不可能完全扳倒他,一击不成反倒是让他有所防备,之后就难下手了。”宁音提出来这个。

    “就是啊,咱们要做就要一击击杀。”

    “别忘了下个月就是今年的秋试。”

    齐煜的这句话让宁音跟应星对视了一眼,随后齐齐的说:“哦~~~还是你想的周到。”

    “过奖过奖。”齐煜唇角微扬,抬起茶杯喝了一口。

    别看齐煜这么淡定,宁音跟应星可是知道,每当他露出这样的表情就是在使坏!

    关于这三人私下里的动作,喻白不是没发现,是他不想仔细追究,孩子也有自己的空间,决定放养的喻白才不会干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他只要控制住大体方向不偏就行,剩下的这些小崽子做什么都行。

    至于之前被他放到封地的齐和昶,喻白也不准备插手,毕竟这可是剧情送给齐煜升级的经验,等到他打败这个boss,再跟宁音成婚,他就可以功成身退了。

    喻白这边算盘打得啪啪响,次日宁元武,这位在边境镇守了六七年的宁大将军总算是回朝了。

    早些年边境局势不稳定,许多问题都很尖锐,必须有大将镇守,现在嘛那边都安顿下来,宁将军也提拔了不少优秀将领,他在不在边境影响都不大。

    再加上常年都不能跟家人团聚,所以说现在回来也是理所应当,而他的大儿子宁承,在当初处理完潼江□□接受奉上后,就带兵镇守在那一带,是朝中年轻将领的领头者。

    跟宁大将军不宜哦杨,宁承一年还是可以回来几次的。

    现在宁元武回朝,宁承这个做儿子的哪有不回来看看的道理?

    为了欢迎宁大将军回朝,自然是要在宫中设宴款待的。

    席间没了端王在场,这场宴会可是进行得很顺利,直到后场,宁大将军单独招商喻白谈论。

    “恭喜大将军回朝。”喻白看清来人,率先说道。

    这位宁大将军喻白还挺敬重的,原剧情种宁将军府满门忠烈,最后还是成为权力斗争覆灭的棋子。

    也正是清楚他的并行,喻白才会在一开始将其委以重任,可以说北齐当初能如此安定下来,对方的作用不可忽视。

    “多谢喻国师。”宁元武当初愿意按照喻白的提议走,当然清楚那是对北齐消耗最少的办法,他不会站谁的队伍,只要是有利于北齐,有利于民众的事情他都会做。

    “国师把王上教导的很好。”宁元武虽说是在边境,但京都的消息他还是知道的,特别是皇城的,毕竟皇城里面的人才是对北齐未来影响最大的。

    这些年齐煜的动作,处理朝政的手法可以说得上出彩,而且也没发现喻白又抓权的意向,所以宁元武并没有像保皇党那样抵触他。

    “只是您什么时候将先王的东西还给王上?”这点才是宁元武今天想问的。

    “这个问题宁大将军不用担心,是他的跑不掉,只是现在还不是时候,难道您不想看看他如何处理端王的问题吗?”喻白对于宁元武问这个问题丝毫不意外,毕竟他现在手上的权力太大了,想要颠覆北齐朝纲简直易如反掌。

    宁元武听此眉毛上挑,大家都是聪明人,有些话不说太明白都懂,端王的问题可以追溯到上上任王上,先王都没能很好的处理,到了齐煜这里,就更不好清除了。

    “若是没能处理呢?”

    停了一会,宁元武反问。

    喻白一笑:“还请将军拭目以待。”

    最后宴会散场已经接近午夜,京都沉寂了这些年,哪怕是宁元武回朝,也没有掀起太大的变动,大家平常该做什么就做什么。

    只不过在如何平静的下面,一条条暗线在京都和端王封地之间来回涌动。

    直到端王寿辰那天,突然爆出当年秦氏全族被杀害的隐情,种种迹象最后都指向端王齐和昶!

    这个答案一出,瞬间惊动了整个北齐高层,这都是一个圈子,事情出来齐和昶想压都压不住,而且第二天在民众中间已经有纸质流传。

    要知道端王的发妻娘家就是秦家,当初齐和昶还未封王封地,就是凭借娶了西北秦家嫡女才从众多皇子见脱颖而出,成为王位有力竞争者之一。

    秦家倒不是北齐的世代贵族,但在西北之地名声影响力巨大,不仅当地官员敬重就是西北的子民也都非常爱戴,这些都是经过秦家世代行善兼济天下积累出来的。

    但是在短短四年后,一次秦家出游,路遇山匪惨遭杀害,至此秦家落败,当初这件事情闹的也让非常大,最后清剿了数十所窝点。

    在这之后端王妃因私忧成疾,卧床病重,不过短短一个月也因病去世。

    谁又会想到是端王指示的呢?毕竟大家都知道一个有力家族的支持百利无一害。

    就因为这些,现在揭开才会有如此巨大的反应,齐和昶这边极力否认,且目前并没有实质性的证据证明,所以现在北齐商城人士都只是私下里谈论真假。

    但底下的民众可不计较这些,更不要说这传来传去的,哪怕原本只有三成,传到最后大家都认为是十成,所以这件事最大的问题还是民间的怨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