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书屋 - 历史小说 - 勾栏女儿奋斗记在线阅读 - 勾栏女儿奋斗记 第50节

勾栏女儿奋斗记 第50节

    第90章 太赶

    张承志是亲眼见过晏子慎在席面上对玉娘一见钟情的,可他那也只是以为公子哥图新鲜玩玩而已,并没觉得两人能坚持多少天的,顶多新鲜半个月就丢开手,哪成想两人直到现今竟然还腻腻歪歪,更有小道消息称晏子慎还打算带玉娘回府城去。

    这不是纯属胡扯吗。

    府城里的花娘有多少,大把大把的标志姑娘,何苦把乡下土妞带过去呢,待人接物要是漏了笑话,丢的也是他晏大公子的脸。

    所以张承志并没太重视玉娘,只是借着两家的关系,借她做个梯子好在晏子慎身边露个脸,顺理成章的结交上去,至于过后梯子是死是活,管他何事。

    却没想这回的私下聚会,可让张承志开了眼。

    晏子慎在自家私宅内摆酒请他过来,身边竟然还坐着李玉娘,两人之间态度亲昵熟稔,真真是叫他想不到。

    这样看来,这个五姐有些本事呀,能把公子哥笼络到手里这么久的。

    不说李玉娘能在私下里待在晏子慎的家宅之中,单只看二人之间的相处,就足以见得晏子慎有多重视她了,明明是个花娘,坐在席上也不陪笑,也不唱曲,倒是拿足了客人的款自自在在饮酒吃菜,偶尔间才与晏子慎低头说句话,这态度,哪里像普通花客和花娘的相处。

    张承志啧啧称奇,只觉得这位晏老爷恐怕初出茅庐,见着一个就爱上了,哪像久经风雨的他呀。

    不提张承志在那阴暗揣测,玉娘端起酒杯向张承志庆贺道:“听闻得姐夫家中有喜,实在是件大喜事,我这里先行祝贺姐夫了。”

    这话说到了张承志的得意之处,在外浪荡十余年,膝下偏偏没有一儿一女,县城里头早就有些风言风语,他那好继母还撺掇着老头给小的好好娶个媳妇,将来生了儿子就过继给他这个大伯,呵,想得还挺美,恐怕是盯上了他娘给他留下的金银吧。

    张承志宁肯去外头抱个孩子,宁肯把钱都砸水里听个响,也不会把家私给他们去。

    就是老头子那里的家产,他也得拿个□□成,横竖县城里的人他都认识,眼下只要再结交上府城里的人脉,不怕老头子一死有人敢拦。

    只可惜那位朱千户没巴结上,要不然单只千户老爷说句话,这事就妥了,就是老头子还活着也没法阻拦。

    至于眼下这个晏公子嘛,虽然听说背后有势力,可终究只是个白身,哪像人家千户老爷呀,那可是现管着河东府的。

    不过话说回来,有了亲儿子,谁愿意把东西给外人去?

    这回宝珠有孕,算是结结实实打了他们一个大嘴巴,怎么能叫张承志不开心、不得意呢,不用玉娘劝就咣咣咣喝下了半壶酒,后劲上来大大咧咧就同晏子慎说起自己的心得来,“晏老爷,你挑人也得仔细些,别像我似的,往日看人眼光出了差错。”

    张承志懊悔不已,“那些个柔柔弱弱的姑娘,忒没福气了,你说说,我这么好的庄稼愣是种了十来年也没见活的,还不如郑家的那个宝珠呢,虽然泼辣些长得一般,可人家身子好啊,几天就能揣个崽。”

    玉娘听他越说越粗鄙,皱着眉头打断了话,“大姐夫,虽说家姐并未生育儿女,可自从她嫁过去这几年操持内务也从没有不尽心之处,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还请大姐夫看在往日情分上,照顾家姐一二。”

    “我大姐秉性素来宽厚,即便是旁人生了儿女,也一定会视如己出对待的,大姐夫也知晓我们家姐妹几个从小一块长大,感情深厚不比别家,等回头我去了府城还想着接她们几个去玩呢,您到时候可别舍不得不放人了。”

    张承志听玉娘说的话,笃定的像是确认晏子慎回府城一定会带上她,转头看晏子慎没反驳的意思,就努力撑起耷拉下的眼皮拍胸脯答应道:“妹子放心,你姐姐也是我娘子哩,怎么会不照顾呢,说起来,我和晏老爷也算是连襟呀。”

    呵呵,晏子慎看着张承志,他也配做自己的连襟?

    我呸,玉娘在心里头暗骂,他算自己哪门子的姐夫?

    只不过看在大姐的面子上,所以才对张承志露出个笑脸来,玉娘可没真把这门亲戚当真。

    只是……玉娘抿着嘴,照席上张承志的表现来看,怀孕一事倒真不像是有内情。郑家花娘真是幸运,瞧张承志对这一胎的看重就知道,哪怕她再不讨喜,光凭着孩子就能在后宅里头立足。

    这样的话,赵娘子是名正言顺的正妻,郑宝珠是子嗣的母亲,唯有大姐处境尴尬了。

    唉,玉娘叹口气,将目光移向了晏子慎,看来晏老爷这位客人还得继续做下去,这面虎皮不能倒。

    只盼望着他背后势力能比县丞的大,将来好借着他这个理由将大姐接过去,只说生着病要养,把人留在那里,也好过在张家受人磋磨。

    张承志这边就算窝火,只看着晏子慎面上,想来也不会硬要上门讨人,毕竟他要的是权势,而不是一个已经没用处的花娘。

    为了大姐,玉娘心想,回头的扇套子就得做得精细些,好勾住晏子慎去。

    ---------

    张成志这边喝醉了酒骑不得马,干脆就坐了马车回家,席上喝的酒是九江三蒸的老酒,度数高后劲大,即便回了家他的神志依旧有些不大清醒,只隐隐约约记着玉娘说的那些话,一挥马鞭就去了娇娘房中。

    把个已经亮起了灯、出门准备迎接的郑宝珠气个半死,扭头摔帘子就回了自己的屋。

    娇娘对于张承志这次的到来也显得有些意外,都已经摘了钗环解下发髻,准备入睡去了,见着张承志醉醺醺过来,忙上前扶着人,又招呼丫头抬热水备铜盆,伺候梳洗换衣裳,又吩咐了小厨房赶紧去做醒酒汤,态度殷勤小心。

    张承志见娇娘被自己冷落许久,还是围着自己团团转,没有半分怨言的模样,也不知是真情,也不知是假意,躺在了床上就紧握住娇娘的手,感动道:“娘子,为夫实在是对不住你,都怪我偏信旁人的话,才对你疏远了,直到如今才知道你的好呀。”

    娇娘将被子给他掖上,语气依旧轻柔,“老爷累了一天了,好好休息吧,您能来我这,我高兴还不及呢。”

    等着张承志闭上了眼鼾声如雷,娇娘才收起了嘴角的笑容,扭转身子背朝着他躺在了床上。

    这已经是第二回 了。

    娇娘愣愣的看着精心雕刻的床架,刺绣精美的床帐,内心却满是凄凉。

    宝珠直盯着东厢房里头熄了灯、灭了蜡烛,才骂骂咧咧的踹开了挡在身前的椅子,径直走到里屋躺在床上生气道:“这滢妇也不知哪学来的蛊术,不能生了还勾着老爷。”

    原本拨给宝珠伺候的丫头有四个人,加上她从郑家带来的丫头一共五个,可如今那几个张家的早就吃够了宝珠的火气,哪里还敢上前,推三阻四的唯有梅香硬着头皮凑了过去,劝解道:“姨奶奶别生气了,仔细伤着肚子里的少爷。”

    “他也没人关心,伤着了有什么要紧。”宝珠冷笑道:“你没瞧见他亲爹都不能看他么,生了做什么。”

    “话不能这么说,”梅香吸口气,小心解释道:“老爷这么久了还是头回去她那儿,估摸着是喝醉酒了走错了屋子,等明天清醒过来,一定还会来您这里的,您想想,您肚子里头可是老爷唯一的儿子。”

    “儿子!儿子!儿子!万一是个女儿呢,”郑宝珠听着宅子里头的人言必称是个少爷就心烦,连月份都不大,大夫都把不出个男女,怎么就笃定了是个儿子,那还有五成的可能是个闺女呢。

    嘴上说的好听,可生孩子的是她自己,万一孩子生了下来是女儿,那可怎么好,总不能塞回去吧。

    宝珠火气大,总觉着底下人奉承自己的话里隐隐有看好戏的意思。

    “那有什么,”梅香安慰着自家姑娘道:“您能生一回,就能生第二回 的呀,即便生下来小姐也没事儿,姐姐正好牵着弟弟出来,有什么可担心的,您瞧您才来几天呢,就有了孩子,还怕以后不成。”

    宝珠脸上一僵,不耐烦道:“行了,你出去吧,我也好睡觉。”手却不自觉的攥紧了被子。

    正因为这孩子来的太赶了,她才担心啊。

    第91章 抽水

    也不知张承志是用什么法子,宝珠那边确实偃旗息了鼓,张宅的管家权依旧还在娇娘的手中,既然她还管着家,宅里头的下人自然都听她的,不敢轻易得罪,哪怕眼见着宝珠就要得势,可如今还是娇娘管事,谁敢得罪现管呢。

    平安无事了一个月,眼见着入了冬,今年的天气越发古怪,时不时的就下起鹅毛大雪来,走路打滑,可化了雪呢,道路又泥泞无从下脚,为此就连那些客人们也减少了出门的次数,唯独晏子慎每天雷打不动的往李家院去。

    就连最爱八卦的徐婶一行人也懒得数他来李家多少回了,每天来不算稀奇,哪天不来才奇怪呢。

    十五这日外头天气就不太好,从昨天晚上玉娘睡觉开始就隐隐约约听得外头砰砰响,到了早上醒来,声势减弱,可还是肉眼见的黄豆小的冰雹往下一个劲儿的掉、

    等到天色晴明时,地上已经堆起了厚厚一层冰碴子,李妈妈严令福娘不许出门,连早饭都是刘妈端过去给玉娘两人吃的,生怕一不小心摔伤了身子伤到了脸。

    小七也不知从哪里寻着一个盆来顶在了头上,穿着厚厚一层木底靴子来了李家和她们激动道:“可了不得,县衙那边被冰砸破了顶棚。”

    “真的假的?”福娘瞪大了眼睛,那可是县衙呀。

    “当然是真的,”小七指了指自己家的绣楼,“我今早站在窗户口那看的,咱们这边还好些,下的不算大,也没几家遭罪,县前大街那一块儿乌泱泱围了一群人,都在说衙门那边出事了呢。”

    “连衙门这么坚固的地方都塌了顶,还不知城外头那些草席房子如何?”玉娘叹着气,她们算命好,有石头房子撑着,要换成草席布帘子。恐怕被砸死了也不稀奇,就那点草能挡什么的。

    “所以才说奇怪呢,”小七摇着头,“城门外边倒没咱们这里下得大,都是轻飘飘的雪粒子,连绿豆大小都算不上。”

    “你怎么知道?”福娘有些质疑,“就算眼神再厉害,绣楼再高,也不可能从这儿看到城外头去吧。”

    “嗐,”小七拍着腿,“你忘了徐婶她男人就在城外头住着,老马赶着马车来的时候亲眼瞧见的,他说他也奇了怪了,明明在城外头看着雪不大才往城里头赶,哪知越往里头走,冰粒子就越大,把他心疼的呀,现在还在那念念叨叨呢。”

    “这可真是怪事了。”福娘喃喃自语着,“难不成县城里头出了什么人伦大事,招来了天罚不成。”

    “瞧你这话说的,”玉娘极不赞同这种观点,好兆头她坚信不疑,坏消息那是封建迷信,“照我说,这是件好事才对,保全了她们的屋舍,至于衙门,官老爷有的是钱,该出血补的,与咱们什么相干。”

    “这倒是。”两人齐齐点着头,为着前头纠察的事,她们可对衙门没有半分好感。

    哪成想,玉娘说话只说对了一半,这事儿与她们确实没什么相干,可是和玉娘还是拐着弯抹着角的有那么一点联系。

    一大早的,咱们的晏大老爷晏大公子就被衙门那边客客气气请了过去,正经的商议起县衙大堂屋顶损坏修补一事,因为好巧不巧只坏了县令老爷那一个衙门的屋顶,夏老爷再怎么垂拱而治也坐不住了,请来了县里几家大户叫起苦来。

    只说县衙里头钱粮紧缺,并无一笔闲钱多余,想着本地大户素来乐善好施的,手里捐些钱来凑一凑修个顶。只可惜晏子慎的钱早就有人先行盯上了,花他的钱岂不就是花玉娘未来十年唱曲挣来的钱么。

    为着这个事耽搁了半天,直到下午晏子慎才有空来玉娘屋中坐,说笑的提起了这事。

    玉娘撇着嘴,“这能花多少钱,就这还想着到处化缘,也忒抠了。年年税收不少交的,这些钱都到哪去了。”

    “可不是小钱,”晏子慎摆着手戏谑道:“张主簿底下文书一开口就是一千两的费用,衙门里哪能拿得出。”

    “一千两?!”玉娘听着这个大数目没忍住提高了嗓音,这是用木头补屋子还是用金子补屋子。从哪里跑出来个一千两的预算。

    “要不是为这个数,何至于大家吵吵嚷嚷小半天呢,要是真替衙门出钱修补和衙门交好,大家自然愿意,可谁也不傻呀,这数目哪里是叫我们修补房子的,分明是叫我们补他们钱袋里的窟窿眼儿。”晏子慎冷笑了一声,“既然有些家底,谁又是蠢人呢,出些钱搭关系还好,可要是做个冤大头那就没人了,大家伙都在等着,谁是那个冤大头呢。”

    玉娘神情古怪的看着他,一群本县人里坐着个你,你说是谁冤大头。没忍住露了笑道:“所以才请了晏老爷您这个外乡人来呀,不就是想着敲你一笔吗。”

    “多难听的话,”晏子慎斜了一眼玉娘极不赞同,“什么外乡人不外乡人的,你们清平清平县人地方乡下还挺排外,合起伙来坑害我这个纯朴的长安人。”

    玉娘笑得肚子疼,没法子,谁让晏大公子瞧上了她这么个乡下花娘呢,能被小小花娘玩弄于鼓掌之间,在其他人眼里自然是个绣花枕头好糊弄。

    其他大户人家都在县城里,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也算是邻居了,真下黑手多少有些良心过不去,晏子慎就不同了,坑一笔回了府城,这辈子都难见着面的,见不着就不会有愧疚,没有愧疚那就不算坑嘛。

    清平县人不光嘴皮子利索,脑子里也有把算盘珠子。

    玉娘笑了半天,到底还是心疼自己,噢不是,是心疼晏子慎的钱,给他出了个主意,“你还记得咱们上回去万福寺,遇见的那个假和尚广大吗,他和咱们打过一回交道,也算是熟人了,不会像其他人那样狮子大张口。那日他说得了赏钱就要去修补土地姥姥神像和庙宇的,想来也认识什么工匠,你只问问他补个顶棚需要花费多少,先把底线摸清楚。”

    就是捐钱,也得知道自己多出了多少,可别千两银子买个蠢货的名头回来,亲娘诶,这可连带影响她李玉娘的名声哩。

    这倒有理,晏子慎说干就干,当即就想出门去,玉娘却揪住了他的袖子,“急什么,现在天气说好说不好的,你出门就不怕自己的脑袋也跟那大堂屋顶似的砸个洞去,留下吃个饭吧。”

    想来和那些老爷们叽叽咕咕,也没心情吃东西。

    玉娘按住了人就朝外头喊,“婶子,去做几样小菜来,晏老爷在这里留下吃饭。”

    吃过饭食,眼见着确实没下雪出了太阳,两人才坐了老牛的马车过到万福寺,找上了广大和尚。

    广大是个聪明人,只消二钱银子的引路钱,就脱下僧袍换上棉袄大帽,带着两人去了西城门那一溜的匠户店前,找了相熟的一家成匠铺子进了门,还与玉娘晏子慎解释道:“成大头虽说名气不大,可是修补寺庙道观的老手了,他爹成老汉还参与过早年县衙那会盖棚换柱的大活,这事问他们准没错。”

    有熟人介绍,成老汉是个年老黝黑的老实人,问了晏子慎塌顶情况就伸手计算起来,半盏茶的功夫就算出了具体费用,咂嘴道:“大老爷,这可不是小活计,就是最便宜的松木杉木,也得三十两哩,还得叫上四五个熟手,连做半月才成,”

    “每人还得给个五钱银子的工费,少了不行,这是架梁子的活计,要博命的。要是换成红木,黄花梨和更好些的木头,那少说也要几百两了,可贵的很。”

    好嘛,晏子慎与玉娘对视了一眼,不由自主的感叹道,黑啊,真黑啊。

    玉娘抽服务费都没怎么狠的,顶多六抽一而已,他们倒好,翻几倍了都,怪不得张承志这么富裕呢,亲爹是个水里捞油的高手哇。

    这样一盘算,晏子慎就只打算出个五十两意思意思,再多了他也不肯,别人问起只摇头说五这个字正和他的心意,毕竟玉娘排行就属五嘛。

    听得询问的人一脸便秘,要不是顾忌晏子慎脾气差,倒真想直接问他一句,五是好数字,那怎么不出五百两,只扣扣索索的拿个五十两,看不起谁呢。

    旁敲侧击左右暗示,也从晏子慎这里抠不出再多的银子,属吏只好悻悻而归,又去找其他家摊派,最后勉强攒了个八百八十八两的好数字,报到了夏老爷那边。

    可等衙门叫来了说是花重金聘请的擅长这一行当的著名修补工匠,从江南特意远道而来的园林大师傅时,晏子慎打眼望去,里头竟然站着成家父子两个。

    嚯,老熟人呐,我的河东府清平县江南大师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