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59
,首都的工人们却都还在忙忙碌碌的工作。特别是搞基站建设的工人们,寒风呼啸,北风吹吹的时候,依然还在辛苦的搞建设。 林晚跟着研究所的人一起去看过一次。 不止工人们在这边,很多干部们也经常往这边跑,显然很是关注这个这个工作。 有个工人还笑着道,“咱这个建起来了,就和国外一样了厉害了。一想到这个,我就觉得浑身上下是劲儿。咱早点建设起来,早点赶超英美。” 之前田教授和他说开春的时候首都就能用手机,他还不相信,觉得没这么快。这会儿看到大家的积极性了,他彻底相信了。 作者有话要说 二更明早看。 第 220 章 临近春节了,林国安提前给家里写了信, 说了一些他们这边的情况。 比如说如今林晚已经是学校的老师啦, 而且还分了个小洋房给他们住。今年他们这边还没安排好,就不会去过年了。给二老买的过年的年结物资, 还有孝敬的钱,都随着信寄回去了。 虽然这些够他嘚瑟的了,可林国安还是觉得不够啊。明明儿子比他说的还要出息呢。 手机都给弄出来了。 他现在手里的手机就是国家唯一的几台之一呢。 而且因为过节, 他儿子还发放了一些过节物资, 吃的用的都有, 可丰盛了。 难怪他儿子现在不贪财了, 国家给他养的这么好,当然不缺钱用了,有钱都没处花的。 想到儿子整天在家里睡懒觉的行为, 林国安老脸还有些红呢。可惜儿大不由爹了, 这小子脸皮厚,咋说都不听, 可偏偏脑子聪明, 学啥都不耽误。 林国安也就只能由着他去了。 林晚最近一直没出去, 就在家里看书。 从做手机开始,他就发现了这个时代的很多科技水平真的跟不上。好多东西都只能将就,没能做到尽善尽美。 所以他准备研究一些东西,算是弥补一下了。 比如材料方面的,零部件加工机器方面的,这些都很欠缺。 林晚准备先从材料入手, 多弄一些材料出来。 然而材料学的知识也挺丰富的。要学习的资料书不少。而且针对每一种材料还有每一种不同的知识点。 为了早点搞定,他就只能每天在家里看书了。不止看系统空间的,还看陈教授帮他找来的那些这个时代的材料学相关的书籍和资料。 这个时代的材料学比较少,所以林晚很快就看完了,多数的时间都是用来在系统空间待着了。 …… 腊月二十九这天,林晚过完了自己十六生生日。 也算是成年人了。 按着林国安的说法,林晚这年纪可以说亲了,再过两年就能结婚,然后再过两年补证就行了。也就是说,如果按照正常的走向来,他本人是过两年是可以做爷爷的。 刘胜男当即表示自己一定会是世界上最温柔的奶奶。 林晚吓得差点连红烧肉都吃不进去了。 “十六岁,不小了。” “那你们也没这么早结婚呀。”林晚郁闷道。 他虽然不是不婚族,但是绝对不会考虑早婚这件事情。他还没享受做单身贵族日子呢。十六岁就要被家里人逼婚,这压力也太大了。 林晚好奇的问自己爸妈,“爸妈,说起来,十几年前,你们是咋看对眼的啊。” “没大没小,”刘胜男不好意思道。 “这不是好奇嘛?” 林晚两眼亮晶晶的盯着他们。 林国安和刘胜男对视一眼,然后两人互相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林国安道,“我当然是看中你妈单纯朴实,美丽善良。”那包子脸整天被人怼,还傻里傻气的不知道。不就单纯朴实,美丽商量吗? 刘胜男“我看中你爸努力上进,乐于助人。”在他们女知青里面,他干活干的最好了,还经常跟着她一起干活,当然是努力上进,乐于助人。 林晚“……”这和他认识的爸妈是不一样的。 果然是亲人眼里出西施。 反正他是一点儿也没从两人身上看出这些特质的。 不只是他,全村人都知道他爸妈的真实性情。 这会儿江北省上林村老林家新盖的房子这边也是热热闹闹的。 老村支书正好从公社回来,帮着带回来了林国安的信和寄回来的那些年货,然后就留在林家听一下林国安那边的消息。 一听林晚那娃娃都当老师了,而且学校还给分了小洋房了,顿时惊的拍大腿,然后声音洪亮道,“我早就知道国安和胜男是好样的,会教育娃,这叫做上梁正,下梁也正。” 林爷爷和林奶奶也是笑的合不拢嘴。这简直是他们过年听到的最好的消息了,比别的啥子都来的实惠。 孙子才十几岁呢,满打满算的十六岁,这就当老师啦。那可是首都大学老师啊,听说比老三媳妇那个啥助教还要厉害。 助教是半个老师,他们孙子是整个老师。 两人乐完之后,有问林秋生,“还写了啥?” “还说让咱们等天气暖和了就去那边玩,他们那边房子大,住得下。” 林秋生念完之后,顿时眼巴巴的看着两老。 林奶奶当即回绝了,“去干啥啊,给人拖后腿的。咱啥都不懂,去了让人笑话。再说了,首都多花钱啊,晚生那是花的国家的钱,咱去了,把国家的钱花多了,人家到时候不对晚生好咋办?” 林秋生“……” “还有啥?” 林爷爷边抽烟边问道。 林秋生委屈巴巴的继续念,“还说问冬生是不是还乐意去学木匠呢,说要是乐意,就跟着晓春姐去首都那边。三叔在那边认识一个老木匠,说是老手艺呢,人家愿意带学徒,就是没工钱,要伺候师傅,问冬生乐不乐意吃这个苦。” 两老顿时看向二房这边的。林冬生也眼巴巴的看着自己爹妈。他是想去的。他渴望去外面学也有用的东西。在这个地方他成绩不好,再学也就那样,还耽误工夫呢。 张秋燕看了看自己儿子,心里老大的不是滋味。